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演員李霈瑜/大霈:等待機會的時候就好好地充實自己,踏實地慢慢走

2021/02/16 吳孟倫、呂嘉薰

過往三年主持外景節目的經驗,讓大霈學會在鏡頭前自在,能迅速地調整情緒,並將團體置於個人成敗之前,成為一個更鬆、更彈性的演員。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過往三年主持外景節目的經驗,讓大霈學會在鏡頭前自在,能迅速地調整情緒,並將團體置於個人成敗之前,成為一個更鬆、更彈性的演員。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大霈說:「不要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也不要覺得眼前發生的事都沒有幫助,等待機會的時候就好好地充實自己,踏實地慢慢走。我雖然走得很慢,但每步都很扎實,我沒有虛度。」於是,她在主持與戲劇裡學會把自己倒空、把自我縮到最小,焦躁、自尊、挫折、迷惘就在往復調適間,被心底的浪聲沖得很淡、很遠。

我的初衷,就是做什麼像什麼

公視影集《大債時代》以年輕世代背負有形或無形的債,在時代裡努力生活、積攢夢想為主軸,大霈飾演為生活打雙份工,個性錙銖計較的女孩「周詠晴」。

面對如此寫實日常的角色,她選擇從時代背景著手同理角色。大霈以生活化的例子舉例: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忙著存頭期款,想買下一棟房,倘若你也不明所以地覺得該拚命賺錢,跑去買別人夢想中的那棟屋子,然後每天被頭期款壓得喘不過氣,試想,日子會快樂嗎?她巧妙地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準備好再說。」要與不要,試與不試,最終仍須回歸本心;大霈告訴我們,不需要刻意勉強自己、迎合社會。

能這樣苦口婆心,只因她剛入行也曾迷惘,一度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隨即又轉念:「我想做一件只有年輕時才能做的事。」繞了一圈又回到這圈子。她笑說自己不矯情,有時工作不穩定,還是會懷疑當初的選擇,還是會對安定的生活感到心動。

只是,這些年觀眾給予的回饋,讓大霈漸漸相信,演藝事業有其意義。她驚奇於電影能提供觀眾的療癒力,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好 WiFi 站」,傳播好的理念、她關心的環境或社會議題,透過戲劇讓各行各業的辛酸被看見;也暗自心想,或許做個療癒小天使,就是自己當演員的使命。

一路走來,大霈抱持著「做什麼,像什麼」的初衷,生命給的課題,她耐心地一題題答;面對不同身份、角色的轉換,她不問為什麼,而是專注當下。於是,《水下三十米》讓她摘了一座金鐘獎,《消失的情人節》送她進金馬殿堂,歌聲也被聽見了。她還沒參透這些將會帶給她怎樣的禮物,可以確定的是,保持耐心的自己一定是做對了什麼。

這些年觀眾給予的回饋,讓大霈漸漸相信,演藝事業有其意義。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這些年觀眾給予的回饋,讓大霈漸漸相信,演藝事業有其意義。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好」與「進步」是一種態度

「慢慢熬」的性子非天生,大霈也曾汲汲營營,急著想變得更厲害,不停追趕,卻始終無法抵達。「我那時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我到底在追什麼?怎樣是『進步』?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我到底現在主持得好不好?演得好不好?究竟要怎麼樣去定義『好』?後來我發現,這件事沒有答案,它更像是一種精神跟態度。」

大霈談及,每個人都喜歡舒適圈,不代表誰比較廢,因為沒有人沒事想被現實衝撞。但她認為,作為演藝人員,「態度」非常關鍵。必須不斷「追趕」的精神,對她來說,並不是在追趕別人,而是自己。她利用休息時間重看過去主持的片段、上過的節目,檢討怎樣可以更好。等戲的日子裡,她邊觀摩其他演員的作品,也上不同的表演課充實自己。

有些人會認為表演課屬於新演員,那就真的錯失成為好演員的機會了。大霈認為,上表演課會延伸更開放的觸角,感受表演的不同形式;再好的演員也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此時如何用別的方法幫助自己接納、處理自身狀態,進而進入表演狀態,是演員該反覆學習和練習的功課。

除了技巧,對大霈來說,演員還很需要「真實」。「剛開始演戲會覺得自己有沒有哭出來很重要,好比《大債時代》有一幕是我很焦急地尋找母親,真的見到媽媽時,我很自然地就哭了出來。那是個很神奇的狀態跟感受,因為戲本身就是虛構的,但當你相信了,那個眼淚就會是真的。」她眼裡有閃閃發光的興奮。

她長年提倡無塑生活,熱愛大自然,在表演中,也強調自己喜歡真實的東西,不忘大讚其他演員的演技,「就像吳慷仁,哭得眼淚鼻涕都爆出來,讚!很醜!我很喜歡!真實的東西才會感動別人。」而當她發現自己也有感動人的能力時,正是她覺得當演員最幸福的時刻。

聽大霈說話,穩穩地很有條理,問與答之間,也能感受到她的彈性,那不是有所保留或官腔,而是她願意讓答案隨時間生長,也許幾年後再問,又是不同況味。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聽大霈說話,穩穩地很有條理,問與答之間,也能感受到她的彈性,那不是有所保留或官腔,而是她願意讓答案隨時間生長,也許幾年後再問,又是不同況味。 圖/拍手Clappin提供・楊雅晴攝影

保持耐心,感受當下,我們都會好好的

享受著當演員的幸福與辛苦,大霈分享劉冠廷前陣子發佈的一篇文章:「我很幸運,但我也很努力。」她心有戚戚焉繼續說道:「練功很重要,我最近能有這些很棒的消息、很好的成果,也都是因為我一直在練功,然後等機會來的時候,可以用盡全力去拼。」

她藉此鼓勵仍在蹲馬步練功的演員們,在負能量或狀態很糟糕時,別急著自我批判,學著接受自己的狀態,把磨練當養分,所有的感受都很重要,「就像你的內在有很多皺褶,每一層都是你經歷過的東西,等到對的時候,就會用上了。」

聽大霈說話,穩穩地很有條理,問與答之間,也能感受到她的彈性,那不是有所保留或官腔,而是她願意讓答案隨時間生長,也許幾年後再問,又是不同況味。

2020年所有人經歷必須沉潛、耐心等待的日子。大霈想以《消失的情人節》的〈Lost and found〉這首歌對看這篇文章的你說,我們都在找那足以撐起自己的線索,大家都孤單,但黑暗中我們做彼此的光,等到盡頭來臨,一起看山看霧,看那在我們面前敞開,一望無際的路。記得!不要一下衝得太快,保持耐心,感受當下,你會擁有最適合自己的腳步,你會好好的。

◎ 本文由拍手Clappin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為〈專訪演員李霈瑜|也太幸運了吧!喂,等等,我是真的很努力〉,拍手FB粉絲專頁IG官方帳號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演員林柏宏:忠實表達喜怒哀樂但不流於發洩,正視情緒讓我的表演更開闊

當特殊的我們相遇:國片《消失的情人節》給教育工作者的線索

最新文章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祇樹給孤獨園》畫中是佛陀在樹下講金剛經的故事。圖/蔣勳基金會提供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超人氣《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動畫前3集搶先大銀幕播映 !滿滿動畫...

YOASOBI獻唱主題曲!《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台北首映從頭笑到尾

2025/03/19
主視覺以「時尚・無盡」為核心概念,共同推動全循環永續時尚。圖/文化部提供

臺北時裝週如何推動永續時尚?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分享「全循環」讓時尚無限延續!

2025/03/18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於3月22至3月23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登場!以市集...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限時開市!占卜、香氛、命理一次滿足

2025/03/18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圖|裏山URAYAMA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邀請你踏入派對,一窺愛的掙扎與抉擇。 圖/驚喜製造...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由路嘉欣、趙逸嵐等多位資深舞台劇演員,以充滿戲劇張力的...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圖|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左),感受到自己和皮耶雨格(右)的作品之間有化學作用。圖/...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2025 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即將盛大舉辦,一起來和藝術跳一支舞吧!
 圖...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在台首次個展「從你的...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陳育維(@yuairy_)|1996年生,diary Magazine 總編輯/...

陳育維:比起斜槓,擁有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

2025/03/10
土星品牌的最初,從奕軒紀錄虹毓的製陶過程、分享到社群開始。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2025/03/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