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揮下正義大旗之前,我們能理解多少──台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的人間絮語

2021/04/08 林彤

在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鏡頭下,我們究竟看到怎樣的人、怎樣的家庭、怎樣的死刑犯,與怎樣的社會?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在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鏡頭下,我們究竟看到怎樣的人、怎樣的家庭、怎樣的死刑犯,與怎樣的社會?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第一次去監所看「同學」(死刑犯)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害怕的。身為人權工作者,在開車前往監所的路上我卻不斷地在思考:他殺過人,會不會我其實沒辦法接受這件事?會面的15分鐘,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他、跟他說話?

人生初體驗的「會面」比想像中更快結束,那位「同學」滔滔不絕地訴說對於被害者與家人的悔意,以及他信佛後對生命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是專注地聆聽著。會面前的心魔早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疑問:他為什麼殺人?當下在想什麼?他後悔嗎?他在監所怎麼生活?有沒有朋友、家人關心他?還有,對於永遠看不到盡頭的監獄生活,他會迷惘嗎?這些問題無關乎法律制度,而是從情感上想深入認識一個新朋友的念頭出發,也許「同學」對我來說是在這天開始,才變得更加清晰。

導演李家驊在映後座談曾提過,他拍這部片其實是想問,國家判死的理由除了「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以外,死刑還能怎麼被理解?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導演李家驊在映後座談曾提過,他拍這部片其實是想問,國家判死的理由除了「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以外,死刑還能怎麼被理解?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我們在討論廢死(或任何形式的犯罪)時,常聚焦加害者的成長背景,因為一個人之所以「長歪」必定有複雜的成因,而我們若是能知道原因,或許更能加強前端的社會安全網、接住有需要的人,避免類似事件再度上演。那在懲罰之後呢?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導演李家驊在映後座談曾提過,他拍這部片其實是想問,國家判死的理由除了「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以外,死刑還能怎麼被理解?因為天理難容,所以以命償命,然後呢?

「火災的感覺你知道嗎?像我在裡面好像每天都在發生火災,每天一覺醒來好像什麼都沒有的感覺。」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講述了三位死刑犯的故事。第一位是已經死刑定讞、正在看守所等待執行的A;第二位為2013年死刑定讞、2019年於看守所自殺的陳昱安;第三位則是眾所皆知、2016年執行死刑的鄭捷。

三位死刑犯雖犯行各異,但在「殺人償命」的正義大旗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物件,只有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和撕去「死刑犯」標籤之後,才是一個個的血肉之軀。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三位死刑犯雖犯行各異,但在「殺人償命」的正義大旗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物件,只有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和撕去「死刑犯」標籤之後,才是一個個的血肉之軀。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除了A本人有接受訪問以外,其他位分別從家人、律師、法官、監所管理員、民間團體、冤錯案受害者等,這些離死刑最近的角色切入,描述他們所看見的死刑犯樣貌,以及他們對死刑的看法,並帶出在「審判─判決─等待執行─執行─執行後」這段時間會經歷哪些情況。

重大刑案發生後,大眾往往只能接收媒體所報導的資訊,大部份都是被害人家屬悲慘的畫面,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很難深入討論社會制度對被害者、加害者雙方及其家屬是否還有改善空間。此外,本片還點出幾個尚待改進的問題:加害者家屬的心理支持、死刑犯缺乏收入與欠缺醫療、無限期的待死現象(Death Row Phenomenon)。

作為一位廢死運動倡議者,我認為如果對於死刑犯有那麼一絲覺得他的罪「天理難容」,無從宣洩這可恨的情緒,或許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會是另一個出口,讓我們能重新認識這群等待死亡、已經沒有未來的人,能對死刑制度有更寬廣的思考。

第十二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2021/4/30(五)至5/9(日),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TIDF官方網站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我與熱衷買房的父親──台灣紀錄片《買房子賣房子》鏡頭下的世代對話與衝突

紀錄片

【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2022/11/06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2023/11/26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