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純粹的連結,顫動的靈魂:精選塩田千春全球4大展出,重回威尼斯雙年展、瀨戶內藝術祭等現場

2021/04/27 許翼翔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開展前,一起回顧塩田千春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2016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2019年新潟雙年展等四地的展出。 圖/許翼翔拍攝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開展前,一起回顧塩田千春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2016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2019年新潟雙年展等四地的展出。 圖/許翼翔拍攝

受疫情衝擊,全球藝術展演陷入停滯,但在台灣繼奈良美智後,接續迎來塩田千春迄今規模最大的個展《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在台開展。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作品足跡遍布國際各大重要美術館、縱橫日本各大藝術祭,是曾代表日本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藝術家。出生於大阪,創作、生活於柏林,塩田千春長以紗線編織揉合現成物的創作方式,談論關於自身或群體的記憶與情感,以及人與人的連結、物與物的共響。她的創作一直指向記憶,關乎自身的記憶、關於歷史的記憶、關切當代的記憶。

初遇塩田千春作品,是在台中國美館舉辦的《返常─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所展出的〈記憶迷宮〉(Labyrinth of Memory, 2013)。黑色的紗線纏繞挑高展廳,微弱的光源自繩網背後穿透,篩落一地的千絲萬縷糾纏不清;而在層層堆疊的黑紗線後方,純潔的白色洋裝浮空懸掛,拖曳的裙襬在地面張延,觀者彷如在探望中被思緒圍困。記憶如繩網般編織起來,看似彼此獨立的物件,卻因情感的牽絆而連動著,宛如現代人之間的冷漠情緒,看似疏離,卻也因著各種事件串連成為一個巨大的網絡,影響著彼此。

2019年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的展覽《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其票房擠進開館以來的前三名,吸引超過60萬人次觀賞,也即將來台展出。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9年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的展覽《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其票房擠進開館以來的前三名,吸引超過60萬人次觀賞,也即將來台展出。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國家館《手中的鑰匙》

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位於綠園城堡區的日本國家館展場內暈著紅光,《手中的鑰匙》(The Key In The Hands, 2015)這件作品同樣千絲萬縷,串接著一把把向世界各地民眾募集而來的舊鑰匙。這些已經沒有功能的舊鑰匙,過去都曾經守護著持有者的秘密故事,人們捐出鑰匙、捨棄人生秘密,成千上萬個不再需要被保密的故事便匯聚在此,彼此交纏牽引著,如同全世界的人們在此時此刻,緊緊相依。

日本經歷311海嘯事件,塩田千春的紅線也讓人有著「血液」的聯想,它們串連著人們的有形的生命與無形的思念,紅線將鑰匙糾結在一塊,連結到展場中的兩艘威尼斯木船,彷如雙手般珍惜著這些舊鑰匙,承載著人們的記憶。

塩田千春在這座歷史上因世界交會而興盛的海上之城「威尼斯」,期待作品《手中的鑰匙》能航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塩田千春在這座歷史上因世界交會而興盛的海上之城「威尼斯」,期待作品《手中的鑰匙》能航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6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豊島甲生村《遙遠的記憶》

2016年在豊島甲生村,海港旁稻米結穗累累的山坡梯田裡,作品《遙遠的記憶》(Distant Memory, 2010)呼應著這座島嶼的記憶與興衰:曾經的物產豐饒、近代非法廢棄物的汙染。自不同家戶蒐集而來的廢棄門窗,搭建成了一座連接島與海的隧道,而承載這座隧道的是因人口流失而停用的公民會所建物。穿過隧道,迎面而來的屋子是村裡最近一次誕下新生兒的家,在這座逐漸凋零的瀨戶內小島,新生兒的誕生宛如希望的風。

2016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豊島甲生村《遙遠的記憶》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6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豊島甲生村《遙遠的記憶》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家的記憶》

2018年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塩田千春與十日町松之山居民共同完成的《家的記憶》(House Memory, 2009),募集居民們不再使用的家中物件,家屋裡黑紗線交纏而成的網限制人們的移動,記憶如物件般塵封在那可視卻不可觸的眼前,塩田千春的創作不僅關乎自身,還有著每一次作品與眾人記憶重新匯流出的新風景。

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家的記憶》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家的記憶》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家的記憶》將記憶如物件般塵封在可視而不可觸的眼前與腦海深處。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家的記憶》將記憶如物件般塵封在可視而不可觸的眼前與腦海深處。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9年新潟雙年展《去向何方?》

2019年新潟雙年展《水與土的藝術祭》,塩田千春展出作品《去向何方?》(Where Are We Going?, 2019),這件由純白紗線拼組而成船隻截面,群聚的白紗網船,宛如海裡的魚群洄游向同一個方向。依賴海洋而生的日本面臨漁業資源的枯竭,自然與人為災害的影響也讓人們必須思考現代社會的下一步應該何去何從。

2019年新潟雙年展《去向何方?》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2019年新潟雙年展《去向何方?》作品現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塩田千春蒐集、挖掘自己與人們的記憶,透過不同顏色的紗線編織,由點、線、面的匯聚,纏繞出一座座讓人動容的沉浸式作品,觀眾每每踏入紗網環繞的場域,就仿佛踏入她與眾人信念交織的結界時空,感受到直觀而強烈的情感衝擊。黑色是神祕,紅色是血,白色是純淨,塩田千春的顏色隱喻記憶的不同面貌,是無以名狀,是情感連結,也是純粹的初衷。

◎ 責任編輯:翁家德

塩田千春淹沒在自身記憶與情緒的千絲萬縷,我們也隨之沉浸而共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塩田千春淹沒在自身記憶與情緒的千絲萬縷,我們也隨之沉浸而共鳴。 圖/許翼翔拍攝提供

推薦閱讀

北美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走進塩田千春交織創傷、夢境、記憶的迴圈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首波周邊釋出!主視覺海報、手繪明信片亮相

最新文章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5展覽徵件獲選雙個展亮相!藝術家魯朴、張天健透過書法藝術重塑...

魯朴、張天健雙個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以創作重塑書寫與文字的當代意義

2025/05/28
臺北文學館開館暖身展「嘉禾新村」5/28開展!邀請大家想像一間 #______文...

2025嘉禾新村展覽!臺北文學館邀請大家想像一間 #______文學館

2025/05/28
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安全室」&「環世界日誌」,以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議題...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

2025/05/27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首次在臺舉辦大...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6/21北美館登場!17件經典之作再現

2025/05/26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郭重興租回老宅,改為書店,既是接續家族緣分,也是實現推廣閱讀的使...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 郭重興 在時光縫隙裡續家族情感 展閱讀使命

2025/05/22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圖|台北市政府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帶來10+組國內外馬戲、高空鞦韆表演

2025/05/22
獨立唱作歌手王彙筑喜迎金曲好成績!入圍第36屆金曲獎年度專輯、最佳台語專輯、最佳...

王彙筑入圍第36屆金曲獎四項大獎!非典台語專輯《滴滴答答》深植人心

2025/05/21
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圖書中心全新開幕!打造藝術知識與美感的共享空間。
 圖/國美...

國美館藝術圖書中心亮相!全面空間改造、近16萬藏書打開閱讀新場域

2025/05/20
莫內《睡蓮》領銜、52件印象派真跡抵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6/11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5/19

《從前,有個奇麗馬》葉郎與王師對談電影與電影院的未來!

2025/05/19
好威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收穫了不少粉絲。圖/好威映象提供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香色主廚邱一中:在市場劇變中,找到自信的料理語言

2025/05/17
一心戲劇團《幻蘊迷宮》劇照。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藝術家王煜松作為「花蓮地震寫生團」代表,用最簡單的寫生方式,讓人們了解花蓮在地震...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落日飛車與韓國 hyukoh 共組 AAA,推出共創專輯並展開巡演。圖片提供/落...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張孝維希望步道咖啡可以讓客人暫時安頓下來,度量閱讀與自己、城市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藝術家倪祥(右)的《大家都來看你了》展覽,將宛如廢棄物般的生活物件,重新堆型塑成...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