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柔軟脆弱,卻又無比堅強——疫情下的療癒之作: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
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久違地頒給了海洋生態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My Octopus Teacher)——這部由Netflix製作的首部南非紀錄片,由皮帕埃利希(Pippa Ehrlich)與詹姆斯里德(James Reed)共同指導。影片自2010年開始拍攝,講述電影工作者克雷格福斯特(Craig Foster),同時也是本片製作人,在南非一處海藻林潛水跟拍野生普通章魚(common octopus),並與其產生情誼的故事。
以微觀其大
2015年,詹姆斯里德曾拍攝海上遊牧民族的紀錄片《大師:水下人生》(Jago: A Life Underwater),紀錄一名印尼巴瑤族以自由潛水方式捕魚的故事,「微觀其大」的敘事模式,同樣也運用在《我的章魚老師》中。
攝影由擅長水下攝影的羅傑霍羅克斯(Roger Horrocks)掌鏡,以及本身就是攝影師的製作人克雷格、導演埃利希所拍攝的內容作為素材,使得這部作品兼具人文關懷與生態教育——既擁有海洋生態紀錄片必備的大海、海洋生物元素,又能以此對照主角克雷格的生命故事。
紀錄片一開始講述因工作壓力而無法繼續上班的克雷格,在人生低潮時回到自己的老家,位於南非的開普敦福爾斯灣休養,他在某天潛水時發現了一隻雌性章魚,雙方原本只是抱著好奇心而伸出友誼之「手」,沒想到卻開啟一份難能可貴的跨物種友情。此後,克雷格每天都下水探望她,日復一日紀錄下這隻章魚的一生,前後約莫一年。
「她」成為人的生命導師
每天的下水「探望」讓克雷格從章魚身上學習了一些事,比如遇到天敵鯊魚時,她如何運用智慧擺脫困境;被鯊魚咬斷觸手後,她如何休生養息長出新的小觸手;在有限的生命中,她如何孕育新生命並將其延續下去。從旁觀察章魚「一生」的同時,觀眾也會看到克雷格生而為人的掙扎,比如章魚被鯊魚追捕時,他該不該「幫忙」趕走?章魚受傷時,他該不該為她準備食物?而這就是生態教育的其中一課:人類該不該介入大自然?
然而好幾次,章魚都以她的智慧戰勝了自己的天敵,化解被獵食的危機;章魚雖柔軟脆弱,卻又無比機智、堅強。紀錄片最後也拋出「生命延續」的思考,以克雷格與兒子、章魚與小章魚作為對照,留給觀眾一個溫柔而光明的結尾。也因為與章魚的情誼,克雷格後來發起非營利組織「海洋改變計畫」(Sea Change Project),致力於南非的海洋生物與海藻林的保育。
人與自然的關係
或許觀眾會想,為何紀錄片中的章魚老師沒有名字?導演埃利希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克雷格並沒有為這隻章魚命名,目的是為了避免將其擬人化,不過在觀看過程中,觀眾想必已將情感投射其中。
此外,克雷格與埃利希是以自由潛水的方式拍攝,每次憋氣兩分鐘,這是因為他們想要嘗試「沈浸式」的拍攝體驗,且吐出的泡泡會嚇走章魚及其他海洋生物。如同導演埃利希所說,這部片能夠讓人重新思考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也讓人相信大自然可以改變人心。
疫情衝擊的一年多以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頒給《我的章魚老師》相當撫慰人心,甚至讓鮮少接觸生態紀錄片的觀眾,有機會一睹如此迷人的作品,從而回頭反思人類自身。這部疫情下的療癒之作,或許提供了人們在逆境中的生存之道,猶如章魚受傷後長出新的小觸手,柔軟而強韌。
◎責任編輯:翁家德、胡士恩
最新文章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