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謝賀銘專欄/聲塵】疫情時代,獨立電台再起:集結創作者發聲的Refuge Worldwide

2021/06/22 謝賀銘

獨立電台所串起二戰後歐洲電台賦予節目製播者創作自由度的實驗精神。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獨立電台所串起二戰後歐洲電台賦予節目製播者創作自由度的實驗精神。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權威性的實驗音樂與聲響月刊《The Wire》,在今年七月號推出了名為「Radio Activity」的特別企劃。藉由這個引用自德國電子音樂先驅Kraftwerk專輯名稱的標題,來探討「電台」於疫情/後疫情時代的再起,並引薦了於全球各地傳遞非典型之聲的百家獨立電台

在我看來,當前這些獨立電台所串連起的,是接近二戰後歐洲電台賦予節目製播者創作自由度的實驗精神:每段節目裡主導的,並非傳統商業電台中的電台DJ或主持人以及製作人,而較像是一位或一組選曲者、策展人或藝術家,在一集節目的時間框架裡,透過音樂及聲響(或人聲)來構建出一回獨特的聽覺體驗。無論這個聽覺體驗是接近於舞場裡兼具律動性與音樂性的、曲曲相連的DJ set,或是以歌曲編排來傳達特定主題的敘事體mixtape,乃至於現場演出的轉播或紀錄、或抽象的聲響拼貼/音景塑造/田野錄音,當下的獨立電台強調「廣播」(Broadcasting)除了提供資訊,也能創造出超越視覺、而專屬於聆聽的多重愉悅。

英國月刊《The Wire》在今年七月號推出了名為「Radio Activity」的特別企劃,探討「電台」於疫情/後疫情時代的再起。 圖/擷取自thewire.co.uk
英國月刊《The Wire》在今年七月號推出了名為「Radio Activity」的特別企劃,探討「電台」於疫情/後疫情時代的再起。 圖/擷取自thewire.co.uk

這類多半透過網路放送、可能每周只有特定播放時段的獨立電台,除了根基於二戰後歐洲電台的聲響藝術性(比方當時西德廣播公司成立了電子音樂錄音室),也可溯源到60年代的美國本土廣播。當時一位常被要求得播放Top 40排行金曲、被惹怒到在滾石雜誌撰文批評主流電台制度的DJ-湯姆多那修(Tom Donahue),移駕到了極為小眾的外語電台KMPX編排節目,但他橫跨爵士、迷幻搖滾、民謠的選曲,以及挑出非主打的專輯曲目來播放的走向,意外地聚集起一票死忠聽眾,名聲傳出了電台所在的舊金山區之外。這不但讓那時的KMPX演變為美國第一個「另類」或「地下」電台,多那修也被推崇為開拓出電台節目「自由形式」的關鍵人物 (他也因此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時至今日,像是創台剛滿十年的倫敦網路電台NTS Radio,便以融合各種音樂可能性、無關商業利益的自由形式電台(Freeform Radio)為原型,成為樂迷尋得各時代、各文化裡的隱藏版好歌,以及沉浸於聲響實驗的虛擬聖地。而立足柏林的全新線上電台Refuge Worldwide,於節目安排上與NTS Radio極為相像,有多位知名地下舞場DJ與獨立音樂人駐站,且可線上即時收聽也可回聽單集節目。但與NTS Radio同屬非營利社區電台(Community Radio)的Refuge Worldwide,更將社區電台喚起社會意識、聚集群眾力量的目標徹底實踐。

立足柏林的全新線上電台Refuge Worldwide。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立足柏林的全新線上電台Refuge Worldwide。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Refuge Worldwide本就由非營利組織與弱勢單位募款平台Refuge所創立,節目製播群包含了各種族、文化、性別,並透過多元化的原創節目(亦穿插了訪談型Podcast)來吸引聽者付費訂閱,以讓款項能直接捐贈進當地慈善機構。而在疫情迫使眾人駐留在家的此刻,Refuge Worldwide此些線上獨立電台,便集結了亦處於疫情困境的創作者們,從自家透過網路發聲,同時引導著聽者持續關注世界各角落的社會議題,又或是讓我們自私一點,點開某集節目,獨行於一處人文樂景,又或者獨舞於一場臥房派對。

Refuge Worldwide此些線上獨立電台,集結了亦處於疫情困境的創作者們,從自家透過網路發聲,同時引導著聽者持續關注世界各角落的社會議題。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Refuge Worldwide此些線上獨立電台,集結了亦處於疫情困境的創作者們,從自家透過網路發聲,同時引導著聽者持續關注世界各角落的社會議題。 圖/擷取自refugeworldwide.com

逛逛Refuge Worldwide?這邊請

◎責任編輯:胡士恩

聲塵

【謝賀銘專欄 / 聲塵】另一種聲音敘事-廣播劇的變形與延續

【謝賀銘專欄 / 聲塵】另一種聲音敘事-廣播劇的變形與延續

2020/07/28
【謝賀銘專欄 / 聲塵】指間的沈響:Ellen Fullman的長弦樂器

【謝賀銘專欄 / 聲塵】指間的沈響:Ellen Fullman的長弦樂器

2020/09/16
 【謝賀銘專欄 / 聲塵】晨鳴與共-後疫情中,點聽一首首Bird Song

【謝賀銘專欄 / 聲塵】晨鳴與共-後疫情中,點聽一首首Bird Song

2020/08/31

最新文章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