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賀銘專欄 / 聲塵】「Re-」新顯學 : 李俞德的歌謠改編與再改編
Remix一詞,習慣上我們會將之譯為「混音」。在流行音樂的脈絡中,Remix常被視為是將曲子「舞池化」,今昔眾家樂壇天后的經典Remix版本即為範例。然而Remix裡的mix這用字,多少帶著僅將原曲元素摻雜接剪的意味,而非徹底翻新。也因此許多電子音樂製作人,使用了其它語彙,來更精準地闡明他們將原曲既有的某個或多個聲響,視為建材擷取而出,來構築出嶄新聲響幻境的企圖。舉凡「Re-construct/重新建構」 、「Re-imagine/重新想像」、「Re-model/重新塑形」這些複合字,都紛紛出現在賦予原作新貌的音樂人名後,似在提點著新型態的「混音」,已是一類與原作不可割離、卻又自育軀幹的創作實驗。
旅居瑞士的台灣藝術家李俞德(Yutie Lee),於德國獨立廠牌Public Possession發行了一張概念性迷你專輯《Flower Protocol》,前半部是她自己清唱六首耳熟能詳且以花為題的華語民歌,比方《夜來香》、 《茉莉花》等,其人聲透過了數位訊號處理而被異化。專輯後半部則是五位風格迥異的電子音樂鬼才,將前述歌曲裡溫暖又詭譎的人聲拆解開來、化為素材,續展出另外六篇反映當下前瞻性電子音樂圈聲響脈動的「混音」版本。與坂本龍一數度合作的德國音像藝術家alva noto、曾在柏林最鬧派對Cocktail d’Amore駐場DJ的Bell Towers,以及今年初才邊放歌邊周遊台灣的荷蘭質青Oceanic等,齊將中文音節化為飛揚的碎拍或縈繞的迴圈。《Flower Protocol》於焉呈現出當代音樂圖像裡「混音」演變為「造音」的進程,聽著聽著如入一畝聲響異托邦。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恆春人,生活什麼事都用唱的:南半島珍貴無形文化財「恆春民謠」的續唱傳奇
2021/03/05傳統宗教、多元語言、口述歷史——金馬獎超強新人,《南巫》導演張吉安的20年沈潛
2021/03/04汲取日系養分、吼唱台灣史,下一個世代的音樂:珂拉琪
2021/03/03專訪演員陳姸霏:既然我人已經在這裡,就做好這裡的事
2021/03/02確定全台巡迴!《奈良美智特展》不只台北場,7、11月移師台南與高雄
2021/02/26不屑道德的批判,耽溺自負的浪漫:作家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2021/02/25【機智的韓劇生活】《驅魔麵館》與《梨泰院Class》:賣吃的從來就只是個幌子,真正賣的是熱血
2021/02/25影評人雀雀/《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展現當代台灣女性創業浮世繪
2021/02/24【青宅愛看劇】能樂、摔角、爭家產?編劇宮藤官九郎全新作品《我家的故事》
2021/02/23【華語歌詞症候群】在愛情裡敲響警鐘,寫給別人也告解自己的李宗盛
2021/02/2170年代「美國夢」的虛無:看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經典作品《賭途分叉點》
2021/02/21只要是人,總有些怪怪的地方吧:日劇《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
2021/02/18翻拍劇的「教科書」:韓劇《哲仁王后》的高收視並非偶然
2021/02/17蔣勳書寫臺靜農,點捺頓挫間的生命美學
2021/02/16專訪演員李霈瑜/大霈:等待機會的時候就好好地充實自己,踏實地慢慢走
2021/02/16村上春樹深愛的傳奇咖啡店——《大坊珈琲店手記》:一杯又一杯地沖著咖啡,是這樣的38年
2021/02/16天空的浪漫想像從何而來?《天空地圖》:看見想像的、光怪離奇的、近代科學性的追尋與渴望
2021/02/15前蘋果首席工程師:iPhone之所以魅力無限,不只是「除錯」,而是「創意競擇」
2021/02/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