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感性機器》回顧藝術史路徑:從身體藝術到科技創作,形塑沉澱與釋放的場域

2021-09-23 22:51 文字整理/沈佩臻

雷貝嘉.霍恩作品《行為2》行為紀錄影像選段《雞羽毛面具》(1973)。 圖/臺北...
雷貝嘉.霍恩作品《行為2》行為紀錄影像選段《雞羽毛面具》(1973)。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踏入北美館展間,德國藝術家雷貝嘉・霍恩《行為2》集結早期行為影像,探討人的身體感受、痛苦及慾望,將內部感性轉化為外部行動,其中一部經典作品《雞羽毛面具》在英國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收藏之列,作品中的面具猶如現今罩住面孔、防堵疫情的口罩,創造看似靠近卻又疏遠的距離。

此次臺北市立美術館《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展覽由策展團隊李雨潔、林瑀希共同策劃,靈感即源自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展覽的辯論,以及創造一個讓觀眾回到感官體驗的空間,集結雷貝嘉・霍恩(Rebecca Horn)、陳慧嶠、陳呈毓、綠橘(Cam Xanh,本名陳清河)、約翰・亞康法(John Akomfrah)、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 、朱浩培與李長明共7組國內外藝術家,展出8組件行為和數位科技創作,嘗試透過體驗式展覽聚焦情感探討,並回歸「藝術究竟在溝通什麼」的問題。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於北美館地下樓E、F展覽室展出。 圖/臺北...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於北美館地下樓E、F展覽室展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後資本主義時代,感性藝術與機器藝術

在後資本主義時代,各領域面臨過度製造,面對媒體奇觀及資訊爆炸,人們逐漸脫離個人感受,失去自我及外界的連結,因各種不確定性而產生感知斷裂,甚至在危機來臨前感到焦慮。「感性」與「機器」看似對立狀態,卻於展覽中共存,並在不同的機制及編碼當中彼此確立,呈現我們與環境之間,不斷變動的緊張與鬆弛狀態。

李雨潔說:「藉由本展作品表達不同層次的感性,一是透過各種引導情感反應的多媒體裝置,打造一條可以觸動感官知覺的路徑,面對自身的脆弱,如何進行修復與療癒。二是藝術家採取較為冷靜、有距離的方式來銘刻創傷、痛苦、辛勞、失落、與自然間的關係,生產一種情感的藝術歷史(affective art history),藉由這些觸覺、聲音,以及觀看真實的方式,創造一些可被閱讀,並與觀眾心理產生共鳴的情感註記。」

約翰.亞康法作品《機場》(2016,影像截圖)。 圖/Smoking Dogs ...
約翰.亞康法作品《機場》(2016,影像截圖)。 圖/Smoking Dogs Films與里森畫廊提供

而本展中的機器,代表各種感性流動的機制,異物種間的連結——甚至是人類以及人工智慧,不同時空的感性對話。早期在後工業往後現代的過渡當中,機器被視為既能創造人性,也擁有破壞人性的能力,機器製造出各種遐想與奇觀。現今的數位現象則漸漸滲透我們的生活,讓身體與機器的界線更顯模糊,它們支撐而且增強我們的各種感官以及智能經驗。

回顧感性藝術史,三種觀看路徑

本展嘗試聚焦在情感的探討,8組件創作中有2件為全新製作,回顧1970年代以來感性(affect)從身體藝術到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史路徑,試圖透過不同取徑探索身體與環境共振的感知模式、詩性或劇場式的表現型態,導引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並在釋放焦慮的同時,進入一種較為知性平靜的思考狀態,重新激發感官平衡。

「感性機器」主題將分為三種觀看路徑,一是在情緒生成之前,身體與環境之間透過各種媒介的溝通;二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焦慮,化為詩性或者劇場式的語言;三是資本時間之外的常民文化,例如夢境、占卜與宗教。這些路徑希冀可以釋放心靈上的感性,與環境共振,以沉浸式裝置、詩性語言與行為藝術,嘗試在後疫情時代之下打造一個自我沉澱或釋放情感的場域。

雷貝嘉.霍恩的作品《陽光之嘆》(200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雷貝嘉.霍恩的作品《陽光之嘆》(200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間中,雷貝嘉・霍恩一件晚期機動裝置《陽光之嘆》,循環拉奏著貌似代表嘆息及孤寂的兩個詩意的音符。臺灣藝術家陳慧嶠《床外的藍天》則融合了多重敘事,由床、針和線製成絢麗的繪畫界面,勾勒出強烈的感受註記,囊括夢境、療傷、死亡種種議題。臺灣藝術家陳呈毓的多媒體裝置《舒緩震盪》播放著瘟疫之年的各種報導,透過儀式性物件帶來冥想的舒暢感,體驗感性的各種路徑。

隔壁白盒子展間中,觀展者被越南藝術家綠橘極簡主義的文字詩所包圍,這組作品探討工程編碼和生物基因,當中的蠶繭也象徵自我防禦或療癒機制。聲樂環繞著迦納裔英國藝術家約翰・亞康法的三屏影像裝置《機場》,交織出不同引發觀眾身體感知共鳴的表演片段,挑戰後資本主義時代的主體性,喚醒揮之不去的創傷記憶。冰島裔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多以沉浸體驗式作品激發感官,作品《指北針家族》藉由顫動的機械雕塑象徵人類活動以及自然之間互相牽制的關係, 連結美術館內外空間中呈現的,在不同語境下感受到的「真實」。

陳呈毓作品《舒緩震盪》(2021)。
 圖/陳呈毓提供
陳呈毓作品《舒緩震盪》(2021)。 圖/陳呈毓提供

展間最末,新加坡藝術家團體朱浩培和李長明的攝影裝置《菩提與榕之下》,記錄下新加坡三巴旺海灘上,非法暫存在樹下的民間神龕,反映了廣闊的社會文化、宗教、民族結構以及地緣政治,同時寄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此外,北美館預計於9月25日舉辦展覽線上座談會,場次一由策展人李雨潔、藝術家陳呈毓探討「後疫情時代的感官體驗」,場次二由策展人與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于昌民從各自研究出發,討論散文電影以及後電影現象中的媒介、移民與後殖民檔案等現象,約翰.亞康法將從倫敦加入線上座談,輔以放映作品片段,最後開放觀眾提問。

陳慧嶠作品《床外的藍天》之局部畫面(201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慧嶠作品《床外的藍天》之局部畫面(201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時間|9/18(六)至 12/19(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E、F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覽線上座談會

時間|9/25(六)15:00-17:30

活動詳情請見 北美館官方網頁北美館臉書粉絲專頁

推薦閱讀

個人生涯最大規模《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逾百件作品引動共鳴,為生涯命題「不存在的存在」縮影

史詩級華語流行音樂展覽揭幕!12個展區、111首歌、1326件展品喚醒無可取代的感動

最新文章

獨立搖滾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周年,即將於9月2日首度登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眠月線」演唱會6/10開售!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年首登北流

2023/06/08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橫跨9個月、串連25位講師、設計33堂體驗課程,包括嚮導式...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巡迴登場:5大活動串連25位學者作家,走讀城市與棲地、探索當代環境書寫

2023/06/07
展覽空間一隅。 圖/CAFE!N提供

「FRIENDSHIP CHALKBOY x WHOSMiNG」台日藝術家手繪咖啡旅行時光!CAFE!N台中公益店登場

2023/06/07
作品《舞姬》演出照。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竣傑

山內祥太「映像島要去哪?載著我們要去哪¿」最後四場現場表演《舞姬》6/10、6/11呈獻

2023/06/07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左)也是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導師,這次特別前往雅典出席...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二十年為藝術圈無私奉獻

2023/06/07
勞力士藝術節期間,電影門生聯手在戶外電影院播放最新短片。圖/勞力士提供。

2023勞力士藝術節!慶祝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20年

2023/06/07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日前歡慶二十週年。圖/勞力士提供

勞力士富而好禮 !以「威爾斯多夫基金會」為文明與文化做出深刻貢獻

2023/06/07
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超展開》6月3日至2024年2月...

台南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登場!用打字機作畫、把縫紉機變樂器、看瓦斯桶如何飛在天空

2023/06/03
肯園25週年展覽《新走神 MYTHOLOGY 》展出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全新...

「肯園25新走神 」展覽 x 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自然洋行操刀三峽「無礦」首次曝光

2023/06/02
作品〈Blue & White Gallery, 2021〉。 圖/紅野畫廊提供

澳洲攝影藝術家喬治.伯恩《無垠的城邦》紅野畫廊登場!一睹半虛構洛杉磯城市即景

2023/06/02
主視覺、島語音樂會表演歌手-雙生仔。圖|中華文化總會

2023誕隍祭6/16-7/9台北霞海城隍廟為城隍爺慶生

2023/05/31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瑪德蓮時刻系列首展,呈現60-80年代成衣工人的生命經驗

2023/05/30
2023第2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將在6月24日到8月27日展開。 圖/浪漫台三線藝...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6/24登場!「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三大計劃亮點搶先看

2023/05/30
「一百坪的散步練習」展覽於6月2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圖/誠品畫廊、TKG+提供

鳳甲美術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以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魏柏任之作,邀大眾用行走打開感知

2023/05/30
簡佑任《舉牌工人肖像計劃》以速寫方式繪製舉牌工人的肖像畫,藉由繪畫行為,讓觀者的...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如果我是一面鏡子》:許喬彥、葉偉立等5位藝術家,重新探討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3/05/29
董陽孜〈振衣千仞崗 濯足萬里流〉。 圖/沈佩臻攝影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愛馬仕之道」全新中文增訂版內頁彩圖。圖/截自網路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2023 vis ™ - wild 藝術與潮流聯合文化祭。 圖/vis ™ 提供...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