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從短片開始】短內容讓文化淺碟化?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去挑戰它,在短的侷限裡找到更多的自由

2021/11/26 胡士恩

楊力州的第一部紀錄短片《打火兄弟》,1997年拍攝,那年他28歲。

為了拍片,當時在台南藝術學院(現為台南藝術大學)唸音像紀錄研究所的他,生平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消防隊,「媽媽從小叮嚀,經過消防隊門口一定要繞遠路,避免沾染到不好的氣。那個年代很保守,不太質疑權威,就一直乖乖照做。」他一人執行拍攝,在消防隊附近租了雅房,身上帶著B.B.Call,通知一響帶著器材跳上消防車,抓著桿子,人就跟著出去了。

楊力州一開始的拍片動機,與從小到大的規範的思索有關。「當你開始學習某種能力——對我來說那就是拍紀錄短片,有些東西會慢慢被打開。」拍片讓他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樣貌,且那「世界」是自己建構的,不是他人制定或轉述。雖說是建構,但楊力州形容那更像把一塊一塊已經存在的、隔閡的磚牆給敲掉。

同事拍下工作中的楊力州。
 圖/楊力州提供
同事拍下工作中的楊力州。 圖/楊力州提供

2006年,Nike和奧美廣告找楊力州拍攝足球題材的5分鐘紀錄短片,讓他感到好奇:「為什麼不能是6分鐘或4分鐘?」合作夥伴拿出統計數字,上頭寫著15到30歲男性的停留時間為5分17秒,並建議要在32秒內抓住觀眾眼球。短片創作者一開始起步多半以議題性、題材掌握度、預算為考量,到了商業合作,大數據的統計結果便成為另一重要依據。

時間再度快轉來到重度依賴網路社群的2018年。楊力州在宣傳紀錄片《紅盒子》期間,接到南迴基金會合作紀錄短片的邀請,以修墳師傅福壽伯為主角,拍攝講述南迴公路段醫療資源迫切需求的短片《來不及墓園》,影片拍完剪成不到10分鐘的片子,在社群網路引起驚人的迴響與大量轉傳,幾乎所有電子媒體都找上門要採訪楊力州,「我的同事都忙著在電話裡解釋,導演要上映的作品是《紅盒子》,不是《來不及墓園》。」10天後,南迴基金會接到衛福部商討蓋醫院的電話,那是楊力州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新媒體的傳播力量。

「《來不及墓園》引發的效應跟社群平台特性、短片(只需講好一件事)的精神、敘事方式都有關係。」但楊力州認為,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在於影片表現出一種急迫性,關於生命的危難與醫院的成立與否,他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悲憫的,看到會有感觸,「當然我也知道,這種網路力量的展現跟民粹有時候是非常接近的。民間力量不只在街頭,更在虛擬網路世界裡,我被這件事情教育到了,我其實不完全知道那個分寸該怎麼做,但很明顯地《來不及墓園》並沒有失控,它往一個好的方向走。」

短片《來不及墓園》。 圖/擷取自網路
短片《來不及墓園》。 圖/擷取自網路

2020年,楊力州在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擔任監製,推動歷時三年、18部紀錄短片的「怪咖系列」拍攝計畫,講述動保、同婚、女性、教育等議題中,敢於與眾不同的怪咖故事,短片在此的設定,除了製作面考量之外,也讓更多類型的故事可被容納。目前《動保蝙蝠俠》、《非法母親》、《尼泊爾布思議》、《多肉女子生存之道》、《真相地圖》已陸續在院線上映。

問及「怪咖系列」原本參考過往經驗,把長度設定在6分鐘,怎麼後來改了?楊力州笑說,知道是一回事,實際做總又是另一回事:「作為一名監製,我好像能理解導演的任性,或者說知道他們在意的點。這跟怪咖的某種精神有關:當所有人都告訴你5分17秒是最好,這是真的嗎?心裡還是會想挑戰看看。」他直言大數據讓世界的差異變小、越來越無聊,「當我們都明白內容是王道,那麼內容能不能去突破大數據提供的選項?在創作上,有時候我們會讓導演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更任性妄為一點。」

怪咖系列短片《非法母親》劇照。 圖/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提供
怪咖系列短片《非法母親》劇照。 圖/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提供

這幾年,楊力州也從真實生活感受到網路短片的熱潮,「尤其是一起工作的年輕人,他們開始接受高娛樂性、輕鬆的內容,雖然自己做的紀錄片是比較嚴肅的題材,但人生總不能一直那麼嚴肅吧。」這些網路上的吸收、討論都變成怪咖計畫的養分,「我們最近在想,第三年能不能用類連續劇的方式呈現?讓片子更短,大概3分鐘就好。或是跟行銷端還能怎麼合作?」

如何善用短片的優點、避開缺點,是楊力州創作時的重要思索。「短片不容易深刻,它沒辦法寫申論題,只能簡答。但如果你要講的題目或面向太多,它很可能會變成是非題,或只有標題,那是不好的。」在怪咖系列的設定裡,他把短片視為完整訊息的50%,另一半交給行銷合作,例如映後講座、教案合作、圖說書出版等,讓短片也有延伸的倡議和討論。

「短片最大的魅力在於你如何把侷限變成你的自由。」楊力州說,當所有人都認為短片或是網路上的短內容會讓我們的文化淺碟化,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定義或真理,我們要去挑戰它,「短片是對一件事情的『開啟』,所有的理解、好奇或深入研究,都必須通過開啟。」開啟之後呢?有的人走進新世界探索,有些人可能轉頭就走,楊力州說不論哪一個,創作者都不會再強求。

推薦閱讀

【從短片開始】金馬58獎落誰家?影評人鄭秉泓:從入圍短片作品看見華語創作能量

【從短片開始】影評人翁煌德:短片的特性,能更有效、廣泛地滲透人類的生活

從短片開始

【從短片開始】影評人翁煌德:短片的特性,能更有效、廣泛地滲透人類的生活

【從短片開始】影評人翁煌德:短片的特性,能更有效、廣泛地滲透人類的生活

2021/11/25
【從短片開始】金馬58獎落誰家?影評人鄭秉泓:從入圍短片作品看見華語創作能量

【從短片開始】金馬58獎落誰家?影評人鄭秉泓:從入圍短片作品看見華語創作能量

2021/11/26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