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中躍出的立體氣魄 第14屆台積電書篆大賞「行草組」首獎呂淇安
寫字一定是平面的?書寫篆刻一定是靜態的?今年第14屆台積電書篆大賞「行草」組首獎得主、明倫高中美術班呂淇安的腦海裡,2D的書寫也可以有3D的視野,在看似靜態的文字裡,也可以藏有動態氣勢、立體而鮮活。
最早開始接觸書法,單純因為班導師覺得他字好看、值得持續學習,但呂淇安坦白表示,自己當時並沒有這種感覺,但當能寫出好看的書法、有成就感,就是他持續書篆的原因。呂淇安長期和書法教師汪彥璋學習,並對歐陽詢、王鐸與智永禪師情有獨鍾,其中並特別喜愛智永禪師,因其「對比很大、有張力」。
事實上,這並非呂淇安首次參加比賽,講話率直的他表示,其實因為過去自己楷書寫得不好所以沒有得名,而本次首次以行草參賽就得獎,無論筆法、內容,都和他略帶瀟灑漂撇的個性似有關聯,或可解讀為適情適性、見字如見人。
呂淇安本次得獎的文本出自周予寧的現代詩《一起褪色》,評審評論他融會了多家筆意,開合有度,線條流暢有彈性;而他則特別舉內容中的「聲」字為例,「行草不是在寫一個一個字,是在寫一幅畫,要有對比、輕重、疏密,所以部份字體寫得比較密,而『聲』這個字刻意拉長,因此寫出了對比跟變化。」落筆之前,原來已有見地在心頭。
就讀明倫高中美術班二年級的他,除了書法也特別喜愛雕塑,因其立體感,例如他特別喜愛雕塑大師朱銘的太極系列,充滿明快活力;然而雕塑的立體和書法的平面,兩造難道沒有衝突之處?此時呂淇安想得清楚、答覆迅速,他認為書法也可以是立體的,一如本次得獎作品中的「清」字,「當左半側三點水的第三點和右半部的第一筆相連,這筆折上去就從後面變成了前面,我希望有一天能寫出有立體感的書法。」
想親眼一看呂淇安本次的得獎作品?第14屆台積電書篆大賞的84件佳作,以及中研院活動及教案的精選作品,全數集結成為台積電書篆大賞的第14屆得獎特展,目前正於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活動為免費入場直至4月17日為止,歡迎到場參觀。
台積電
最新文章
-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