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賓館年度計畫《有光的地方》:邵永添、邵雅曼跨域攜手江振誠、陳建騏等,共探感知的奇幻之旅
2018年底金馬賓館以當代美術館角色再生,至今致力於以策展交織當代藝術,帶來一場場精彩展覽,策劃內容蘊藏哲理與觀點,大至反應時代議題,小則深入心境底蘊,積極伸出觸角探索藝術發展的可能性。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年度計畫《有光的地方》The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Darkness於4月15日正式展開,以藝術家邵永添、邵雅曼的作品為主軸,三段式地與音樂製作人陳建騏、聲響音樂家劉芳一,以及味覺藝術家江振誠、廣瀨晉平,共同進行探索感知的奇幻旅程。
「你心中的那一道光,是什麼呢?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際遇,是未曾經歷過就無法感知它的存在。只有仰望深邃的黑夜,才能尋得最閃亮的星星。」展覽源起於面對萬物無常,依然有自信在過程中截取正面訊息的心念。進入金馬賓館二樓展場,一道巨大的黃色光芒,平衡了兩位風格迥異的創作者,以玄關為中心,分界左側的白晝與右側的夜晚。沿著上空翼版的寬度伏貼於牆面、再超出地面的邊界。這道光,具有邵永添創作的色彩斑斕,也隱含著邵雅曼作品的柔和深邃:「白晝與夜晚同時並存,它暗示著世界不斷地轉動、向前」。
邵永添展間:相較於繪畫,更像是行動
進入邵永添展間,邵雅曼說:「看待他的創作,是非常、非常少見的藝術與社會連結關係。我推行過嶋本昭三、蔡國強、以及今年秋預計與紐約ARMAN進行的合作,這些藝術家都是藝術領域上很重要的革命者,然而,我認為永添所帶來改變的力量不僅止於藝術,而是藝術與社會之間的實質關係,作品既是作者的主張,也是生命價值與意志的影響力。」
邵雅曼回想:「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他所創立的『御盟』,建築作品萌芽於城市的某個社區,就好像與那個社區的鄰居互相處在不同時空一般,像是那個地方10年、甚至20年後的樣子。他說,『要做箭頭不要做圓心,因為這樣作品才有存在的價值』。後來明白,畫中那些力道強烈的揮灑並非隨意,而是源自在逆境中勇敢,這些無懼又恣意的筆觸構成了充滿美感平衡的幾何結構,內有規矩自成方圓。」
邵雅曼展間:虛實之間的迷人所在
接著進入彷如夜深時分、邵雅曼的創作空間,凝視作品,彷彿能牽引更多觀賞者內心的情緒,這是她作品的獨特之處,如一面鏡子,是觀想的自然傾瀉。邵雅曼說:「夜晚是面對自己、真實映照意念的時段。白晝用來應變工作瑣事;夜晚是真正能獨處的時間。那些看得見的、亦或看不見的虛實之間,是很迷人的。而不同時間性的交錯,透過創作來捕捉感知的真義,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依循此脈絡,她讓創作成為提亮時間感知的線索。
多方跨界合作,共探聯覺思維
「創作,只因為這件事代表著我們對探索世界的著迷,感知,是形成世界的力量。」透過不同的感知流轉聯想,「聯覺」是本次合作核心。關於《有光的地方》的跨域合作,邵雅曼分享:「這個計畫的出發點在於探索感知,無論是Web3虛擬平台或是美術館實體平台,目標就是開啟我們在視角維度、感官經驗、思想實踐上的思維轉換。」她接著指出,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會衍生新的創作經濟,這個發展是未來藝術的價值所在。
邵雅曼說:「以聲音與視覺藝術為例,這兩種感覺本來在文化上面,就已經創造了記憶關係,內化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上,比如低音,比較容易讓你聯想到深的顏色,因為那個低音相對來說比較常發生在洞穴、夜晚的時候,明亮的聲音比較容易讓我們連想到金屬,讓人連結到光線的感覺。」她希望藉由實現視覺藝術與聲響創作之間的對話,進而帶來流行音樂與設計創作的轉變;而源頭則來自人們對於感知能力更加敏銳,進而產生出觀看世界的新視角,並創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
本次透過名廚江振誠、廣瀨料理長對於味覺形式上不同的藝術昇華,凝聚了背後上百人團隊追尋極致的熱情;此外,邀請高雄聲響音樂家劉芳一共同創作,也希望藉由跨域讓更多人看見不同領域創作者的聲音。接著,6月將與音樂製作人陳建騏共創歌曲製作,《有光的地方》以視覺藝術跨域聲響、味覺、流行音樂創作領域。
展覽資訊
《有光的地方》The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Darkness
展覽期間|2022/04/15(五)至 2023/01/01(日)
展覽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111號)
跨域展演 視覺藝術家|邵永添、邵雅曼
視覺—味覺聯覺創作|江振誠、廣瀨晉平
視覺—音樂聯覺創作|陳建騏
視覺—聲響聯覺創作|劉芳一
更多展覽資訊請見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最新文章
從張雨生到孫燕姿,王盛弘《雪佛》以流行歌當青春的在場證明
2022/05/24INVINCIBLE邀藝術家Kila Cheung登台辦展 40件精彩作品傳遞暖心治癒力量
2022/05/23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給我自主思考的能力,探索世界、不被課本框架
2022/05/23《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學習一位導演的思路,就去讀他喜歡的作家
2022/05/22來到屏菸1936文化基地,絕不能錯過的三個展覽
2022/05/22頻率對了只要一本就夠了!音樂人LINION:閱讀不是找靈感,它讓我保持舒服的創作狀態
2022/05/21吳哲宇NFT生成藝術個展《混沌實驗室》:一場音像藝術沉浸體驗,串連50件作品與聲音創作
2022/05/20灰藍色的沉浸之所,開啟多重想像方式:北美館 X-site 計畫《藍屋》登場
2022/05/20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帶來的改變需要時間,它無法立即見效
2022/05/20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反映潛意識的需要,漫畫會接住任何狀態下的自己
2022/05/19金曲獎第33屆入圍名單:邱晨、陳復明獲最佳貢獻,盧廣仲、黃宣等爭歌王,魏如萱、蔡健雅搶歌后
2022/05/18第24屆台北電影獎公布入圍名單!《咒》強勢角逐7個獎項,《月老》柯震東對決金馬得主陳以文爭影帝
2022/05/16復古紅白機、80年代遊戲配樂⋯藝術家陳青琳「映憶」光雕展演,四四南村夜間登場
2022/05/162022台北當代亮點藝術家Felix Treadwell:透過作品回到初次發現世界的瞬間
2022/05/16Norman Normal《線形》個展登場:從萬華市場到赤峰裝幀老店,探索線條與現成物的二創可能
2022/05/14Meta╳文策院「藝術再想像」展覽:阿爆、吳耿禎、姚瑞中走入元宇宙,一連3天華山登場
2022/05/14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2022/05/12飄浮身體之後,以繪畫為行動錨定寫生:藝術家許懿婷個展《在靠近的過程》Gladys Lin Projects Space 展出
2022/05/1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