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之外,還能關注什麼?「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巡迴南美館:聚焦亞洲鬼怪神話、首添台灣文化視角,最後喝一碗孟婆湯再走
法國四大博物館之一「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2018年推出「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於6月25日起巡迴至台灣台南美術館2館,將一連展出近4個月。6月中旬館方一篇附上殭屍照片的預告貼文,迅速引起廣泛迴響,開展後一連幾天掀起可望朝聖殭屍的排隊熱潮,許多人更搶著夜間時段進場參觀。
「鬼故事是永遠不死的。」在法方策展人朱利安盧梭(Julien Rousseau)策展與敘事下,收斂了幾個世紀以來亞洲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想像,展覽從傳統文物、藝術作品,擴展延伸至最新流行文化創作,當時在法國展出時亦受到許多好評與回饋。
注入台灣鬼怪文化視角
今年展覽巡迴到台灣,由南美館展覽團隊規劃,增添本展的台灣文化角度,例如除了受到亞洲佛道教文化影響的地獄與幽魂,還有日治時期受其文化介入,開始有了白衣長髮的女鬼形象;以及經過傳統宮廟、民間信仰而來的原生鬼怪,如虎姑婆、魔神仔等,許多鬼怪背後隱含著警世作用。
華人傳統普遍對於死亡存有忌諱,對於鬼怪、生死與另一個世界卻抱有諸多好奇。本次展覽核心觀點將落在不同時代、不同地獄,對於未知的恐懼而產生的祭典儀式、文化與藝術的探討,譬如幽魂地獄的因果善惡循環、人性慾望、文化本質性的研究,並擴及近現代民間文化與流行文化現象。
此次館方邀請台灣藝術家林羿綺、侯春廷、姚瑞中、張季雅、梁廷毓、陳云、黃千倫、蔡佳葳、顏忠賢參與展出。除了各藝術家作品之外,亦多了在地鬼怪電影海報,以及借展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典藏《十殿圖地獄掛軸》、學甲慈濟宮之展品及文史資料,呼應在地宮廟與傳說故事,從另一種觀點檢視自身熟悉的文化經驗,館方亦期待未來將台灣作品巡迴至其它國家的可能性。。其中,台史博特地排入修復期程,讓這組作品能夠於本次展覽首度公開亮相。
展覽三大分區介紹
本次展覽區分為三大分區:地獄的想像、遊返的鬼魂、幽靈狩獵。
展區「地獄的想像」呈現亞洲各國如何描繪地獄死者的審判及折磨,看見其時代地理背景下的信仰及民俗,例如中國傳統鬼怪猙獰非人的面貌;日本文化中的鬼有著來自黑社會的形象,頭上長角、身穿虎皮纏腰布、手持棍棒,後逐漸使用幽默或討喜的演譯方式來轉化恐懼;亦可在泰國展出作品中看見當地佛教的三世及因果觀念。而放入此區的台灣作品將以台灣視野呈現對於地獄想像的形象,展現台灣特殊地理環境與文化下的民俗觀點。
在「遊返的鬼魂」展區中,則聚焦於佛教文化「轉世投胎」之前需經歷的等待時間,這段假設助長了世人對幽魂的想像,遊蕩於兩個世界的亡魂,存在於不同形式的文本裡。因此此區集結從江戶時期到流行文化的日本鬼怪,1959年《東海道四谷怪談》的阿岩、1968年《怪談雪女》的雪女、1998年《七夜怪談》的貞子、2002年《咒怨》的伽椰子等,同一時期台灣亦深受日式鬼怪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
同一展區亦有泰國泛靈信仰,在泰國民間信仰裡,泛靈信仰與佛教並存,概念包含自然、土地的精靈、幽魂、餓鬼等超自然的存在。其中,著名鬼怪包含東北地區丹塞縣、愛搗蛋跳舞的披蓬,被改編為續多恐怖電影的幽魂娜娜(Nang Nak)等,至今泰國人仍深信這個愛情故事,並有供奉幽魂娜娜的廟宇。在這個展區中,亦展出台灣藝術家在當地進行調研所創作的作品。
來到「幽靈狩獵」展區,呈現不同地區宗教儀式的力量以及寄託。祭祀與喪葬儀式仍是驅逐鬼祟、讓死者轉化為守護神最有效的方式,人們長年舉辦相關儀式,以此撫慰逝去魂魄或驅趕鬼魂,借助宗教力量,期望擺脫精神及心靈上的恐懼感。台灣部分有象徵葬禮及祭祀使用的金紙、傳統紙紮工藝等相關作品,以及妝點於廟宇牌樓處、作為神鬼與人世之間紐帶的交趾陶等,展現其藝術性及歷史意義。
喝一碗孟婆湯再走
位於南美館二館5樓的「南美春室The POOL」亦特別研發全新飲品「孟婆湯」芒果冰搖美式。團隊為加強視覺效果加入乾冰(拍照完畢將乾冰撈出後才可飲用),開蓋後冒起一縷煙霧,彷彿人生僅一次漫長又短暫的過程;以湯匙攪拌飲用,剛喝到會有微苦、微酸、甜感,最後芒果香甜的果肉在口中發散。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展期|2022年6月25日至10月16日
地點|台南市美術館2館 展覽室E、F、G、H
*本展涉及幽魂鬼怪等內容,若對此內容敏感者,請自行斟酌是否適合入場觀看,12歲以下之孩童建議由成人陪同入場。更多資訊請見台南市美術館官方網站。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