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人如何看待身體?作家陳德政選讀,五本書從不同角度認識身體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9「我和身體一起工作」
疫情這些年,口罩遮住了一半的臉,硬生生剝奪了嗅覺這項重要的感官,人們無法好好呼吸,生活中「少了一味」。本期《500輯》由陳德政擔任客座主編,這期專題是做為文化工作者和一位身體的主人,對這場世紀流行病最「切身」的回應。
同為瘟疫後的倖存者,我們應該更加珍視,並重新打開這些年閉鎖的身體。攝影師林軒朗用他沉靜的鏡頭,捕捉到六位工作者充滿張力的體態——流動的線條宛如交錯的時間,每個姿勢,都是努力奮鬥過的結晶。身體在黑暗時代裡發光,照亮了隧道的盡頭,願你也是透過自己的雙手,翻讀了這一份報紙。
中世紀又稱黑暗時代,是科學尚不發達的年代,充斥著各種迷信、神話與傳說。對一個台灣讀者,中世紀又象徵著什麼?十字軍、圓桌騎士、聖杯,還是好萊塢一個巨大的IP,有取之不盡的人物與背景設定?其實,中世紀活生生走動著一個個鮮活的人,與我們共享相同的基因,必須面對生老病死。本書作者文筆暢達並且旁徵博引,配合一幅幅引人入勝的插圖,帶我們回到那個「民智未開」卻無限迷人的世界,原來,身體和宗教是如此息息相關,而身體更啟蒙了當年特有的美學情懷。
「疾病是生命的暗面,是一種更麻煩的公民身分。」美國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名作《疾病的隱喻》開宗明義地宣告。桑塔格曾多次罹癌,並一一克服戰勝。本書由兩篇論文構成,上篇寫結核病與癌症,下篇談愛滋病。桑塔格形容癌症為「不通報一聲就潛入身體的疾病,充當那種被認為是冷酷、秘密的侵入者的疾病角色。」人體在桑塔格犀利的筆下,成為會思考的、感情豐富的獨立個體。「疾病是透過身體說出的話。」在桑塔格的詮釋下,疾病成為一種自我表達。如果把這個推論大膽一點再往下擴張——是的,疾病也是一種藝術。
《變形記》是卡夫卡最出名的中篇小說,他從小體弱多病,四十歲就英年早逝,幾部傳世的長篇小說都是死後才出版。卡夫卡三十多歲時開始咳血,染上了肺結核,那在20世紀初仍是不治之症,他晚年寫過〈飢餓藝術家〉這樣的短篇,不難推斷,因結核病難以進食的卡夫卡有過相似的經歷。《變形記》的主角葛雷戈有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大蟲,他對那個醜陋的「新身體」感到絕望。存在的尊嚴為何?身體是否同時帶來了驕傲與自卑?卡夫卡拋出的問題,在人類愈加沉溺於虛擬世界而忘卻身體的當代,值得我們深思。
英國樂團The Who有一首轟動1960年代的名曲〈My Generation〉,裡頭一句「I hope I die before I get old」吼得震天價響,常被活得不耐煩的青年人掛在嘴邊,也被印在各種T恤上,成為所謂時代金句。(結果阿公級快80歲的The Who樂團,至今仍在巡演)《關於變老這件事》從心理、社會與身體的層面,緩解讀者對老年的恐懼,以及更常見的——對老年的誤解。身體終將衰老,但一顆健康的心(指的是心態也是狀態),可以延年益壽,身心本為一體。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Occupants是「居住者」的意思,甚至有一點佔地為王的意味。我們確實「棲身」在自己的身體中,我們也是這神聖循環系統裡的王。作者比爾・布萊森寫過《哈!小不列顛》、《別跟山過不去》等暢銷著作,是一等一的非虛構寫作能手,他把《身體》這本「科普」書籍烹調得鮮美可口,而且幽默。從心臟到肺部、免疫系統到胃腸骨骼,作者透過當代醫學的濾鏡,不帶偏見地凝視人體,得出各種意料之外的結果。你知道我們頭髮無時無刻住著某種毛囊蠕形蟎嗎?別害怕,就像布萊森說的:「從未有人死於禿頭。」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臺灣文學糧倉」亮相!歷史建物大跨度木桁架現身、兩大特展同步登場
2025/06/17 -
太平國小博物館7/3對外開放!在百年校園閱讀大稻埕的藝術與在地記憶
2025/06/16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6/16 -
詩人鄭愁予91歲辭世 「達達的馬蹄」成絕響
2025/06/16 -
在豔陽高照的南方,看見成長中必經的陣痛——導演盧盈良與《歌舞的我們》
2025/06/15 -
生活在一座躁動之島——音樂人謝銘祐與《偏南》
2025/06/15 -
走訪台灣鄉鎮與離島,用居民的視角拍攝/攝影師 水島貴大
2025/06/14 -
是台灣魅力,還是視覺文化偏見呢?/攝影師 鄭弘敬
2025/06/14 -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登場
2025/06/13 -
走進日本藝術現場!一次盤點2025下半年六大必看展覽活動
2025/06/12 -
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新空間亮相!首展聚焦臺灣「悍圖社」50+精彩之作
2025/06/11 -
印象派6/11富邦美術館開展 莫內真跡在台灣
2025/06/11 -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6/11 -
靈魂女聲鄭雙雙蟄伏十年首張專輯《Time》闖入金曲獎!成功提名最佳新人
2025/06/10 -
安卓藝術15週年特展「生命樹」邀15位國際藝術家一展植物與時間風景
2025/06/06 -
C-LAB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集9國、22組藝術家探索語言想像
2025/06/05 -
「秋OUT音樂節」10/11-12台北公館登場!澀谷系音樂教父睽違七年再度來台
2025/06/04 -
恐龍大戰機器人!TFAI童心電影院第二季熱映 經典《歷險小恐龍》重磅回歸
2025/06/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