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那是一種向「源」致敬的感動
曾文溪,全台第四條長河,源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主要往西南奔流,灌溉以台南為主的嘉南平原。
出發往麻豆大地藝術季前,我尚摸不清曾文溪與麻豆的關係,直到導覽團把我們一行人從嘉義接上車,一路奔東,開上台18線那彎彎繞繞的阿里山公路,抵達石棹附近的福山壩。在厚達數米的攔砂壩前,並沒有任何「藝術家的作品」,但我們看見曾文溪向下切割,與順向坡、逆向坡的急緩關係,寬達兩米的混泥土福山壩缺口,便是人為與大自然共構的「作品」,而由非藝術背景、接受水利工程訓練的「藝術家」陳伯義以攝影記錄下來,是為「地質紀念碑」。
2022大地藝術季Mattauw:橫跨曾文溪3大展區、超過60件作品、百場文化體驗
以紀念碑為名的作品,深深震撼我——古今多少事,是天災、是人禍、是戰爭、是不可挽回、但人類又拼命想要以有形的巨大量體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的產物。福山壩的地質紀念碑,是人類、是自然相互角力的「作品」,更是一個研究水利、尋找解答的科學家、工程師的長期觀察與研究,但又在偶然間以瞬間快門記錄的藝術作品。
順著曾文溪向下而流,初秋涼爽的麻豆與官田,有更多藝術家的作品可以觀看與參與。觀看,是藝術季裡我們慣常的行為,但參與,是麻豆大地藝術季最特別的身體經驗。就讀台灣文學研究所的小青春們身體力行,種了一塊水稻與菱角田,用身體付出的勞力來感知土地給予他們的反饋;攝影師張景泓紀錄長時間紀錄長達138公里曾文溪的各種樣貌;李岳凌的作品或立、或躺在人行的木棧道上,紀錄曾文溪流域中,式微凋零的民俗與信仰,畫面有時蒼茫,有時孤單,人們的眼神有時空洞,但又時而專注有光——我為這些或山、或河、或海、或人的真實性而感到震動,它美或不美已非關至要,而是記錄下的這些亙久不變、抑或即將消失的日常與無常,令人心折而牽動個人的情懷。
從福山壩到秋爽的麻豆與官田,從曾文溪的上游,到水渠交錯的嘉南大地,麻豆大地藝術季展現的不是藝術作品,而是藝術家的身體、感知與心懷的大地山川,他們向大地山川致敬,提出疑問、反思與紀錄,帶領著我們向「源」致敬,並一起臥躺這塊我們腳下的土地。
回歸源頭,回歸大地,沒有什麼可以比這樣的謙卑、學習與體驗,更加動人。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如同大地之母,有著千百種樣貌,以千百種姿態,滋養著嘉南大地。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展覽時間|2022 / 10 / 15 (六)—2023 / 01 / 29 (日)
展覽地點|總爺藝文中心、171市道沿線區域
責任編輯|elif chan
最新文章
-
「場上的演員」郭彥甫個展双方藝廊登場!以個人經驗描繪鎂光燈外運動員姿態
2023/12/11 -
2023台中「草悟道聖誕村落」超巨狗狗亮相!國際交流唱片行市集首度登場
2023/12/08 -
《感應未來》高雄金馬賓館展出!義大利藝術先鋒阿維亞尼經典之作重磅登台
2023/12/08 -
《江賢二2023個展》高美館展出!逾百件作品呈現藝術家近40年生命轉折
2023/12/07 -
阿莫多瓦再次執導短片《荒漠斷背情》,與伊森霍克攜手致敬李安導演
2023/12/07 -
傻子與白痴抒情搖滾單曲〈Fine Line〉上線!《姿態》新專輯12/12全面數位發行
2023/12/07 -
數字搖滾樂團大象體操成團十年 12月發行紀念專輯《世界 World》並同步展開世界巡演
2023/11/30 -
國家漫畫博物館落腳臺中刑務所!東側園區率先迎12月金漫獎大展
2023/11/29 -
「我們與自然之間」2023寶藏巖駐村聯展12/2登場!六位國外藝術家以創作貼近土地
2023/11/28 -
「202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集14國團隊、藝術家之作呈現劇場多重宇宙
2023/11/28 -
《勸世三姊妹》登火球祭!原聲帶募資計劃倒數中、2024北中南巡演搶先預告
2023/11/27 -
2023桃園文博「超有種」五大亮點搶先看!新地標中原文創園區首開放
2023/11/24 -
2023 Camping Asia 11/20展開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院
2023/11/24 -
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展名公佈!袁廣鳴以藝術揭開超現實預言
2023/11/23 -
嘉義《+1+1+1》第二期亮相!攝影師濱田英明操刀封面、匯集「博覽小城的日常百科」
2023/11/22 -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
《我是紅》2023 Camping Asia開幕秀!肯亞萬吉魯卡穆尤挑戰主流審美
2023/11/22 -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北美館展出!集58位國內外藝術家探討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2023/11/1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