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神話製造者:亞洲酷兒藝術家大匯集

2023-02-20 17:07 曾文泉

2014年成立在香港的驕陽基金會( Sunpride Foundation ),其典藏以LGBTQ+酷兒藝術家作品為主軸,透過展覽與收藏,宗旨是提高社會對同志的理解與認同,也透過展覽建立跟群眾對話的機會。創辦人孫啟越在短短8年的時間,舉辦了三次美術館等級的大型展覽,2017年台北當代館( Taipei MOCA)、2019年曼谷藝術文化中心 ( BACC ),第三場大型展覽於2022年12月疫情嚴峻時刻,在香港 「大館( Tai Kuan )」開幕,展覽延續到4月10日。

LGBTQ+酷兒議題,在亞洲蔓延,回想我在2010年紐約生活,朋友家的國小孩童與母親的對話裡,自然地說著:「鄰座同學有兩個爸爸,前排女生有兩個媽媽」,當時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小朋友的談話裡聽不到歧視,瞧不起的口吻,而是生活的日常。中國在2007年於北京的民調,只有30%支持跨性別婚姻,到了2019年,一份由媒體做的民調,已升為70%,可見社會的開放與接受程度,透過溝通,互動,增加相互的瞭解。

香港的驕陽基金會日前舉辦名為「神話製造者( Myth Makers )」的大型藝...
香港的驕陽基金會日前舉辦名為「神話製造者( Myth Makers )」的大型藝術展覽。圖/曾文泉提供
曾文泉(左二)身兼英國泰特美術館典藏委員會董事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董事。圖/曾文泉...
曾文泉(左二)身兼英國泰特美術館典藏委員會董事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董事。圖/曾文泉提供

「大館」在2018年開幕,之前有著一段黑歷史,早年作為警察局與監獄,舊建築部分保留,新的建築,由北京鳥巢體育館的瑞士建築師團隊Herzog & de Meuron所建構,管理者為賽馬會與香港政府,開幕至今,展覽水平高,作為第三次跨性別展覽的場地十分恰當。

延續第一與第二次展覽「光合作用」的標題,第三屆香港,以「神話製造者( Myth Makers )」作為主標。神話在入場的中國藝術家「西亞碟」特別為此次所創作的三件作品:「斷袖」、 「分桃」、 「泣魚」的中國歷史同志典故裡展開,酷兒神話也推向現代流行文化,張國榮的霸王別姬,粵劇名伶任劍輝與白雪仙在台上台下的戲劇人生,韓國藝術家鄭恩瑛對2008年以後,韓國「女性國劇」的研究創作的「遞延檔案」。Bhupen Khakhar來自印度孟買,幾年前在泰特美術館的個展引發許多注目,他經常以印度神話故事入畫,1998年創作的「來訪者」卻是他自身故事,記錄交往過的男友,遠處的樹上綁著一個人是他作為同志經常做的噩夢。

跨性別行動者Anne Samat利用現成物編織出夢幻的裝置作品「向上天」。圖/曾...
跨性別行動者Anne Samat利用現成物編織出夢幻的裝置作品「向上天」。圖/曾文泉提供

馬六甲出生,跨性別行動者Anne Samat利用現成物編織出夢幻的裝置作品「向上天」,展現光彩服飾,帶著神奇東南亞色彩,每條編織物上繫著一個人名,這些人物是對抗恐同者的戰士。侯俊明的著名版畫作品「搜神─百花神祖」,以及「變相圖錄」,以身體部位,淫穢的想像各種神話的可能性,對傳統提出挑戰。

菲律賓西班牙裔美籍的阿方索‧奧索里奧,這次展出「復活」、「年青的摩西」等宗教味強...
菲律賓西班牙裔美籍的阿方索‧奧索里奧,這次展出「復活」、「年青的摩西」等宗教味強的作品。圖/曾文泉提供

菲律賓西班牙裔美籍的阿方索‧奧索里奧,一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與傑克遜波洛克及杜布菲有極好的交情,這次展出「復活」、「年青的摩西」等宗教味強的作品。符芳俊將一堆1950~1970馬來西亞獨立後的照片重新陳列,Ava與Anita兒時好友,變性前後的照片,馬來西亞在1970年後走向回教教義的統治,當時租借照相館拍變裝照如今已被全面禁止。印度駐倫敦藝術家Raqib Shaw以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為主軸,所創作的美麗作品,帶著東方神秘色彩。大片牆的壁紙圖案,神奇又詭譎。

符芳俊將一堆1950~1970馬來西亞獨立後的照片重新陳列,Ava與Anita兒...
符芳俊將一堆1950~1970馬來西亞獨立後的照片重新陳列,Ava與Anita兒時好友,變性前後的照片。圖/曾文泉提供

走進第二展廳,舊建築,原先功能為指紋室,接見室與牢房,作品也圍繞在身體政治上,細江英公的薔薇刑,三島由紀夫俊美的臉咬著一朵薔薇。新加坡藝術家吳承祖的「藤條兄弟」,1994年因為抗議警察逮捕12名同性戀者,吳以公眾表演方式表達抗議,其中,他背對觀眾剪下陰毛,被新加坡政府羅織入罪,並公布在之後的10年新加坡禁止公眾表演項目。

曾廣智 (1950~1990)無疑是80年代風起雲湧的紐約年代裡,一顆閃亮的星星,他的名字經常與國際明星如 Keith Haring、安迪沃荷、瑪丹娜…等連結,他創作最重要的兩個系列:「東方遇見西方」與「長征者」,這次展出多件「東方遇見西方作品」。曾廣智39歲早逝,作品被許多重要美術館珍藏,包括泰特美術館。

細江英公的薔薇刑,三島由紀夫俊美的臉咬著一朵薔薇。圖/曾文泉提供
細江英公的薔薇刑,三島由紀夫俊美的臉咬著一朵薔薇。圖/曾文泉提供

另一位活躍在紐約80~90年代的華人出櫃藝術家黃馬鼎(Martin Wong),曾與東尼獎提名Miguel Pinero 同居,黃馬鼎受到東下城拉丁文化感染,也因為Miguel 帶領他進入Nuyorican Poets café 詩的國度,讓他的繪畫具備紐約同志,監獄,毒品,拉丁文學,街頭塗鴉等多元文化。有趣的,這次展覽把傅丹 ( Dahn Vo ) 自由女神一比一放大,裁切成300多片雕刻的「 我們人民 ( We the People )」陳列在黃馬鼎作品旁邊,傅丹這系列作品,靈感來源就是黃,「我們人民」是美國憲法的開頭文字,傅丹出生在越南,隨父母逃難,漂流海上被丹麥海運船救起,之後成為丹麥人,他在2012年獲得紐約Hugo Boss大獎,作品就是向黃致敬,把黃之前收藏的4000多件手工藝品陳列在古根漢美術館裡。

展覽走進後巷,香港楊沛鏗作品In Between 探討酷兒情侶,約會在公共場合例如公園的惶恐無奈,透過擋在作品前的植物,觀眾像在偷窺約會。台灣藝術家鄭淑麗展示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作品3x3x6,十位因性取向遭囚禁的人物為主軸,探討法制下的霸權建構,不同於威尼斯的陳列,一格格看似「探監」的影帶觀景區,像似在監獄看3x3x6。

范加作品「可視的女人」,表達同志與後人類的高度興趣。圖/曾文泉提供
范加作品「可視的女人」,表達同志與後人類的高度興趣。圖/曾文泉提供

進入第三個展間,以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及新語態為主。漆黑的展間,加拿大出生、香港長大,現住布魯克林的范加作品「可視的女人」,以3D打印,樹脂人體器官,與塑料管組成的作品,范加把女人身體,簡化成生物功能,他使用激素,黑色素,矽膠等充滿色情的材料,表達同志與後人類的高度興趣。

楊嘉輝的聲音裝置作品「pp」則以香港傳奇同志夜店Propaganda為題創作,這間位於荷里活道的同志夜店在經營25年後,於2016年歇業。楊嘉輝曾在威尼斯雙年展代表香港館,聲音藝術家,作品常見各大美術館,他把美術館的黑展廳過道,裝上鏡子,低沉的低音音樂,像準備走進同志夜店的好奇與忐忑,Propaganda 的舊圖案,變身為旋轉的錄像,投影在天花板上。

楊嘉輝的聲音裝置作品「pp」則以香港傳奇同志夜店Propaganda為題創作。圖...
楊嘉輝的聲音裝置作品「pp」則以香港傳奇同志夜店Propaganda為題創作。圖/曾文泉提供

日本團體「丹奴 ( Maru Yacco )」作品「變身,變化,變體藝術家」透過表演變裝,角色扮演不同手法與媒體,創造一個擁抱酷兒身分的無敵宇宙。真善美村 ( Virtue Village ) 是由香港藝術家陳敬元與黃榮鋒成立的團體,以反資本主義建構的同志村,一個遠離暴力和死亡的場域,想像遊戲與藝術,如何在其中衍生各種可能性。高吊的雕刻作品,看似皮革族有關的裝置,細看,汽車擋泥板,管道孔口的物質,搭配白蕾絲布,喚起性別流動的概念,以及對各種型態與身體的懷疑。

展覽的開頭與終結作品,透過香港藝術家鮑藹倫詮釋兩個故事,鮑在香港創造了「錄映太奇」機構,一位資深的影像工作者,作品曾在許多重要場所展出,包括古根漢與威尼斯雙年展,展覽開頭的「似是故人來」錄像,以任劍輝與白雪仙的傳奇開始,結尾的「52 Hz」以名字叫52Hz的鯨魚旅行,點出一名性工作者與校園霸凌兩段故事,故事點出藝術家對AI、ASMR科技發展的關注,人類也像孤單的52Hz在浩瀚的海洋浮游。

結束後走出展廳,明亮的展廳一角,安排舒適的沙發與閱讀燈,這個角落,是「酷兒閱讀角落( Queer Reads Library Corner)」陳列30多本書籍供閱覽。走出展覽館,孫啟越說:「我將藝術視為支持 LGBTQ+社群的另一種方式,通過收藏和展覽提高對同性戀者的認識和尊重」。

「酷兒閱讀角落( Queer Reads Library Corner)」陳列3...
「酷兒閱讀角落( Queer Reads Library Corner)」陳列30多本書籍供閱覽。圖/曾文泉提供

最新文章

陳夏民推薦在主題與筆法上富有新意的詩集:《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做了一段beat》《日...

詩裡的陌生與新鮮,屢屢擊中我——出版人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

2023/03/31
奈良美智將於《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啟程地高雄,展開駐村計畫!這次不僅是奈良...

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31
大衛.克拉耶伯,〈野火(觀火冥想)〉,2019-2020,單頻道錄像投影、3D動...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北美館開展:6件大型錄像作品、系列手繪稿,往返事物對立與共存的歷時探索

2023/03/30
吳俞萱|詩人。著迷於自然與人性的荒野。著有《交換愛人的肋骨》、《暮落焚田》等九本...

詩人吳俞萱:寫詩讓我面對死亡與未知,接住世界的「撫摸」


2023/03/30
《百年孤寂》第一講由詹宏志主講,圖|敏隆講堂

《百年孤寂》第一講:詹宏志談魔幻寫實的現實意義

2023/03/30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得獎作品特展與創意書篆教案成果,自即日起至4月1...

揉合生活五感,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開展中:首獎王宥沺、張品慈,展現書篆藝術再創新的可能

2023/03/30
圖/RAISE提供、沈佩臻攝影

2間東京放鬆新空間:SOLO SAUNA tune 體驗單人芬蘭桑拿 ,在銀座最潮夜店 RAISE 狂歡

2023/03/29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

teamLab 2023京阪選點推薦:大阪長居植物園、京都素食拉麵Vegan UZU,超現實光影藝術融入自然與飲食

2023/03/29
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由白輻射影像以「破蛹展翅」為主題進行設計。 圖/台北電...

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公布!白輻射影像設計,柔和藍紫羽片、曲線變化勾勒蛻變意象

2023/03/27
無所畏懼的獨到視角 Daria Troitskaia 《THE WAY UP H...

徠卡之家Daria Troitskaia致高之途攝影展!以女性視角探索自我,即日起至6/12

2023/03/24
富藝斯總部二樓目前展出本季春拍的日拍拍品。記者孫曼/攝影

讓當代藝術走進日常生活:富藝斯進駐香港西九

2023/03/23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於3月21日起至4月30日在桃園展演中心正式展出。 圖/桃...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3/21-4/20展出,法國藝術家Delphine Pouillé〈引體向上〉獲首獎

2023/03/23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Courtesy Art Ba...

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自3月18日至6月1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 Re...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
(左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篆刻組首獎永平高中美術教師張品慈、篆隸楷組...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將於3月25日至5月14日登場。 圖/寶藏巖國際...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
HUSH在《娛樂自己》這張本位演出的作品中,把「我」這個核心擺在最前面,因此寫歌...

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