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2/18-6/4展出:探討後人類時代的肉身奇想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展,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妮可.芙麗茲(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麥斯米蘭.雷澤(Maximilian Letze)作為共同策展人策畫,自2月18日至6月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展出,《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展覽齊聚23組國際藝術家、33件超寫實及寫實雕塑作品,探討後人類時代下的人體未來形貌;4月15日將推出展覽漫遊活動,後續活動報名請關注北美館官網。
什麼是超寫實雕塑?
興起於1970年代的超寫實主義多見於繪畫和雕塑領域,可被視作為對於純主觀抽象藝術的反動,包括源自於紐約、以攝影為基礎的照相寫實主義繪畫,以及企圖精確複製人體的「超寫實雕塑」;前者較為注重客觀形象的捕捉,而後者則藉由貼近現實的擬像,為觀者建構出極其逼真的氛圍營造。「超寫實雕塑」特別注重作品肌理細節,藉此讓觀者能直觀地感受到具有真實感的認知錯覺,因而更易於將自我投射到作品場景之中。
未來的人類會是「誰」或「什麼」?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透過超寫實雕塑的美學基調,宛如鏡像般地映射出人類自身的未來形貌。策展人著眼於人類世時代的科技發展下,如機械義體、擴增實境、人工智慧、基因改造等數位演進與遺傳學工程,將人的身體與科技技術相互結合的「後人類」現象。不僅顯示一種介於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緊張感與不確定性,且所謂「自然」的身體在定義上也越趨流動及模糊,甚至長期以來僅存於藝術創作概念、想像中的樣貌型態,如今皆可在科學實驗中實現。
藉由藝術家演繹出種種與現實對話的科幻情境,彷彿也提問道:在未來,人類將會是「誰」或者是「什麼」?而我們又將如何重新定義自身與他者?
33件作品、4大主題展區,多點切入探討議題
在三年多疫情衝擊之下,策展人意識到人類生活框架的不堪一擊及身體的脆弱,而後疫情時代下的近未來更凸顯在渾沌不明的變局之中,未來身體的創造或許是一種對於完美不朽的想望,然而這些科技與肉身型態之結合,也道出了人類生存樣態的演變,乃至於回望生命共同存有的主體性本質。
展覽歸納梳理出「混種人」、「後自然」、「藝術家4.0」、「科技 人類 變體」四個主題陳述身體的解構與重構、人與環境及機器之間的關係,以及當中隱含的欲望與倫理議題。
Isa Genzken《演員III之3》
曾代表德國參加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伊薩・根澤肯(Isa Genzken),《演員III之3》為一系列具有日常配件、服飾與電子音樂等次文化元素的假人雕塑,觀眾可把自己想像為其中一員,思索當代消費社會下的片段化身分認同。
Lynn Hershman Leeson〈邏輯癱瘓人心〉
以及甫獲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的林恩・何許曼・雷森(Lynn Hershman Leeson),也於臺灣首度呈現其獲提名之錄像作品〈邏輯癱瘓人心〉,由生化人女性輕聲闡述於數位調控的時代中,她在渴望如何更貼近人類與畏懼化為數據流的獨白中擺盪。
Anna Uddenberg〈野蠻人 #7(零重力)〉
第9屆柏林雙年展的瑞典籍參展藝術家安娜・烏登伯格(Anna Uddenberg),將扭曲的女性雕塑與行李箱融為一體所創作的〈野蠻人 #7(零重力)〉,誇張變形的人物姿態,呼應著社群媒體上的網紅們對於「理想形象」的荒誕追求。
Sam Jinks〈犬頭〉
諸多國外新銳藝術家的作品亦於本次展出,如「混種人」展區探究當今人體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轉為可塑型態,甚至出現混種生命體的演化概念。澳洲雕塑藝術家山姆・詹克斯(Sam Jinks)〈犬頭〉為一位將右手置於心上的狐狸頭男子,透過人類與動物的混合形貌,細膩捕捉生命、頃刻和死亡等生命百態中所存有的共通性。
Anna Dumitriu & Alex May〈古菌機器人:後奇異點與後氣候變化時代的生命形式〉
「後自然」主題則著眼於大自然如何在基因轉殖與人工科技中被交互挪用,亦傳達人類所帶給環境的破壞性變化及物種的極限。跨領域藝術家安娜・杜米楚與艾力克斯・梅伊(Anna Dumitriu & Alex May)〈古菌機器人:後奇異點與後氣候變化時代的生命形式〉以 3D 列印仿作古生菌的微生物態樣,反思若當今人為破壞導致生態系統崩塌後,尚有哪些生命形式得以生存。
Andro Wekua〈無題〉
未來的機器人是否得以擁有幻想、直覺等人類獨有的創造性特質,而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處與同理?「藝術家4.0」展出安德羅・韋庫亞(Andro Wekua)〈無題〉,鋪著粉紅色地毯的房間裡,懸掛著一位面無表情的半機器人女孩。
Patricia Piccinini〈葛拉姆〉
沉睡塑像輕敲手指的偶發聲響,卻能意外激發觀者共感的情緒,究竟機器人會變得更像我們,還是我們會變得更像他們?「科技 人類 變體」反詰各種科技和數位轉型的發展交合之間、對於人類生活內在—外在、心理—生理層面的影響。派翠西亞・佩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與墨爾本醫院的創傷外科醫生共同創作的〈葛拉姆〉具有結構加大的頭骨結構、類似安全氣囊的軀幹、粗糙化的皮膚和去除頸部等特徵,藝術家呈顯人類為承受車禍等致命衝擊所必需的進化,試圖以科技重塑我們存在的同時,卻也反映人體在無常中的脆弱程度。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展期|2023/02/18(六)至 2023/06/04(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A、2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覽概念|德國圖賓根藝術館 妮可.芙麗茲(Nicole Fritz)
共同策展人|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 麥斯米蘭.雷澤(Maximilian Letze)
參展藝術家|Anna Dumitriu & Alex May(安娜・杜米楚與艾力克斯・梅伊)、Andro Wekua (安德羅・韋庫亞)、Anna Uddenberg(安娜・烏登伯格)、Anne Carnein(安妮・卡寧)、Banz & Bowinkel(班茲與鮑溫克)、Fabien Mérelle(法比安・梅勒)、Glaser / Kunz(格拉瑟與昆茲)Goshka Macuga(戈絲卡・馬庫加)、Hicham Berrada(伊山・貝哈達)、Isa Genzken(伊薩・根澤肯)、Josh Kline(喬許・克萊恩)、Krištof Kintera(克里斯托夫・金特拉)、Lucia Leuci(盧希雅・雷西)、Lynn Hershman Leeson(林恩・何許曼・雷森)、Maurice Mbikayi(莫里斯・畢凱伊)、Patricia Piccinini(派翠西亞・佩奇尼尼)、Peter Land(彼特・蘭德)、Reiner Maria Matysik(萊納・瑪麗亞・馬蒂希克)、Sam Jinks(山姆・詹克斯)、Santissimi(至聖)、Stephanie Dinkins (史蒂芬妮・狄金斯)、SUPER VIVAZ (超活力)、Thomas Grünfeld 托馬斯・格倫菲爾(托馬斯・格倫菲爾)
最新文章
-
《借歷史力》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周代焌以身體感受土地:這不是偷來的故事
2024/11/27 -
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11/26正式出版!跨越40年完結的奇異故事
2024/11/25 -
現場直擊三日限定!「2024草率季」超過430攤創作者、工作坊一展誤用創意
2024/11/22 -
呈現不知能如何解讀的事物:專訪《空房間裡的女人》導演邱陽
2024/11/22 -
用最少的東西建立世界觀:陳駿霖談《白衣蒼狗》導演曾威量
2024/11/22 -
Go Bananas ! 認證瘋狂!一根香蕉,蘇富比拍620萬美金成交! 由來自中國幣圈藏家Justin Sun得標,他說:「我要親自吃了它」
2024/11/22 -
北美館「2024街事美術館」進駐中山堂!邀大眾重拾中正萬華台北城市記憶
2024/11/21 -
《春之祭》12月起經典再現全台!德國Pina Bausch舞團劇目亞洲首演
2024/11/20 -
屏東市集11/23華山萬福宮1日限定開展!4組音樂演出、20攤品牌描繪新屏東價值
2024/11/20 -
以筆在紙上書寫的記憶溫度 藝術家、造紙人分享你不知道的「紙」秘密
2024/11/20 -
TSUTAYA BOOKSTORE台中老佛爺店試營運!共享空間首度亮相
2024/11/19 -
「掉在半路的小數點」徐瑞謙個展双方藝廊12月登場!挑戰材料與空間界限
2024/11/18 -
在對抗與享受中徘徊!何翔宇個展《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關渡美術館展出
2024/11/15 -
教育部「藝秀臺」推動表演藝術數位教育新「視」代 讓全國師生優異展演綻放永續光芒
2024/11/14 -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奪首獎!精選10組作品一探當代多元創作
2024/11/13 -
JR東日本鐵道冬季旅行5選!乘著列車駛入文學裡的銀白世界
2024/11/13 -
金馬五項入圍《女兒的女兒》11/22上映!攜手合力酒廠推限量版烏龍茶梅酒
2024/11/13 -
高美館《彼岸》開展!陳威廷:人是一直在移動中去面對自己的情感
2024/1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