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當代藝術館2/11-4/23:蔡明亮、聶永真、黃聲遠等共築當代建築群像

2023-02-13 20:00 文字整理/沈佩臻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2023年首檔主題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於2月11日至4月23日盛大登場。展覽由建築策展人王俊雄策劃,邀請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共同參與,以橫跨電影、設計、聲音及表演藝術的創作語彙,展開跨域合作構築深入感受田中央建築的場域,創造超出想像的建築群像展覽,同時邀請觀者通過凝視去思考,在當代世界中「何謂建築?建築的目的為何?」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超出建築」的起源

以建築深耕宜蘭,揚名國際的「田中央」,20多年前,從最初一人建築師黃聲遠開始,到逐漸發展成一群一起在宜蘭工作的青年建築家「意志同盟」,他們創造出一種能跟地方生活和環境相融合的建築實踐,在台灣豎立獨樹一幟的建築語彙,也獲得國際肯定。

《Together》。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Together》。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是「田中央」的建築表現形式與風格?

這檔展覽展出者都曾以不同方式介入田中央的建築,我們不僅開放地邀請展出者,也包括觀者,在之前互不相通的世界之間,透過展覽進行關係的回補和重塑,期許超出建築,可以成為不同世界之間的鏈結點,「建築是一個永無止境且開放理解和詮釋的過程,並非僅由建築專業界所能定義。由建築師黃聲遠創設的田中央,創造一種與地方環境相融合的建築實踐,並且以開放方式連接各領域的創作者介入。」策展人王俊雄說。

本次展覽田中央與7位藝術家在不同路徑和時空脈絡中相遇合作,進而發展出一系列對話,呼應田中央對於建築的定義:「讓建築成為眾人的體驗,蔓延、連結、開放,長出不同的枝節,拓展出更多的空間契機 ,更進一步向每位觀眾遞出一份當代建築體驗的邀請,以建築為媒介在此相遇相聚,共同創造連結。」

策展人王俊雄刻意打造一樓三個展場空間作為免費開放場域,放置二位導演蔡明亮與江國梁的影像作品,以及建築家林聖峰的立體結構裝置,藉由3件作品交織出田中央與宜蘭這塊土地同脈動交融的狀態,以此揭開展覽的序曲。

蔡明亮

入口處展出導演蔡明亮《出去走走》的影像,鏡頭下一幕幕山色、水影、稻田、溪流、飛鳥,引領觀眾走進宜蘭的風景裡,一同凝視以宜蘭為基地的「田中央」所關注的視野。往二樓走去,樓梯間播映導演蔡明亮拍攝田中央「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為背景的第 8 部行者作品《沙》,身著紅色袈裟的行者踽踽而行,在陰灰天空下迎著冷冽的東北風,慈悲而堅定。行者緩緩踏出一步,和上下樓梯觀者的心跳共鳴著。《宜蘭》紀錄片是蔡明亮拍攝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宜蘭的山水和稻田的日常影像,呼應田中央建築深受宜蘭地貌風土與人情牽引。

蔡明亮導演《宜蘭》紀錄片展間。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蔡明亮導演《宜蘭》紀錄片展間。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蔡明亮《出去走走》。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蔡明亮《出去走走》。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蔡明亮《沙》。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蔡明亮《沙》。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蔡明亮提供
圖/蔡明亮提供

江國梁

而持續14年以鏡頭貼身紀錄田中央的導演江國梁,則剪選多部團隊認真的在山、海、土、水中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態,從過去的日常,拼貼出田中央眼中所眺望的未來圖景。

耗時14年鏡頭貼身紀錄田中央的導演江國梁,剪選多部團隊認真的在山、海、土、水中工...
耗時14年鏡頭貼身紀錄田中央的導演江國梁,剪選多部團隊認真的在山、海、土、水中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態,從過去的日常,拼貼出田中央眼中所眺望的未來圖景。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林聖峰

擅於展場空間詮釋的建築家林聖峰,以無數鋼條交織出的兩片曲面恣意地舒展在這紅磚空間,搭構出觀眾可不受限佇立、行走,或在曲面上坐臥的體驗空間《形成》,打開前所未有的知覺交流,傳遞出田中央建築對於自由、開放與探索的理念。

林聖峰《形成》。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林聖峰《形成》。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林聖峰提供
圖/林聖峰提供

黃聲遠

《在建築之前》釋出落腳宜蘭前的建築師黃聲遠求學及成為建築師的過程,包括:在學時期製作的模型、只畫了4小時卻贏得大獎的競圖等,一件件書寫語錄、照片、畫作及模型,如閱讀小說般的鋪陳線索,這些不受限的「習作」,成為進入建築體制後對於「自由想像」的提醒。

黃聲遠 《在建築之前》。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黃聲遠 《在建築之前》。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黃聲遠提供
圖/黃聲遠提供

圖/黃聲遠提供
圖/黃聲遠提供

聶永真

設計師聶永真《假建築》展現立體建築與平面設計的轉化創意,聶永真挑選田中央五件代表作及二本為其操刀之出版品,將這些建築及書籍所展示的色彩、比例、構成方式進行取樣,再將它們解構後重組、配置、裁切而成紙張,並藉其各類紙張間不同的結構特性,成為混合視覺思維及紙媒所構成的立體柱型作品 —— 七組似建築非建築、似平面非平面的「假建築」。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聶永真提供
圖/聶永真提供

姚仲涵

藝術家姚仲涵《時間》試圖展現田中央透過時間逐步鋪陳空間的思維,由三個螢幕組成,分別即時播放宜蘭田中央的工作現場、空拍田中央的建築,以及展覽期間他在田中央建築現場的四場直播演出,以時間連結真實與異地的空間, 透過自由不受限的聲響,將他現場表演的空間感受直接傳遞給展場的觀眾。

姚仲涵《時間》。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姚仲涵《時間》。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姚仲涵《時間》作品畫面。 圖/姚仲涵提供
姚仲涵《時間》作品畫面。 圖/姚仲涵提供

陳逸恩

舞蹈家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回訪個人生命經驗裡兩個重要的關鍵建物場域:成長於宜蘭的「老家」、田中央建築的「雲門劇場」。以感官直面建物、腦袋思索語言、身心回憶拼貼肢體動作,透過三個不同面向,去重組出記憶隨著時間延展後,建築與自我情感連結的身體感。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姚仲涵《時間》作品畫面。 圖/姚仲涵提供
姚仲涵《時間》作品畫面。 圖/姚仲涵提供

《Together》位於2樓最大展間,以田中央強調建築是集體表現的形式,打造一座架高階梯平台,觀眾可隨著導引路徑自然遊走,登高俯瞰整個展場或是沉浸觀賞二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作品等,彼此穿越逐步互相滲透展開新的關係,在這開放的空間狀態中,召喚出真正together共同生活的社群本質。展覽期間,藝術家姚仲涵與舞蹈家陳逸恩亦將進行展演活動,讓建築的時間向度被探索,而這也是田中央建築的一項特點:當建築自知不再永恆,就得在時間面前低頭,和時間做朋友。詳細的展演活動與展覽相關活動訊息,請參見當代館官方網站或臉書粉絲專頁公告。

《Together》。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Together》。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時間|2023/02/11(六)至 2023/04/23(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官網|https://mocatpe.tw/art04r7AVr

 


相關活動

系列講座

第一場|田中央建築

日期|02/11(六)14:00-16:00 (已過期)

主講|筏久美子Ikada Kumiko/日本東京間藝廊(TOTO GALLERY‧MA)館長


第二場|天地間的勞作與設計——田中央與現代臺灣

日期|03/19(日)15:30-17:30

主講|詹偉雄/社會觀察家

第三場|忘記時間的美學

日期|04/09(日)14:00-16:00

主持|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陳宣誠/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教授


第四場|一起和風一樣自由

日期|04/22(六)14:00-16:00

主講|黃聲遠/本展參展藝術家


藝術家面對面

日期|03/11(六)13:30-16:40

主持|王俊雄/本展策展人

第一場|13:30-15:00

藝術家|江國梁、蔡明亮、聶永真、黃聲遠

第二場|15:10-16:40

藝術家|林聖峰、姚仲涵、陳逸恩、黃聲遠


展演活動

● 身體的跟建築的+感覺現場

日 期|02/12(日)15:50-16:30 (已過期)

演出者|陳逸恩、駱思維、林柔雯、姚仲涵

地 點|當代館一樓、二樓主展區


● 身體的跟建築的

日期|第一場 03/11(六)10:30-13:00

第二場 03/18(六)10:30-13:00

演出者|陳逸恩

地 點|當代館一樓、二樓主展區


● 感覺空間

日期|展期間的星期三、四、六或日

(演出日期視天候狀況而定,詳見當代館官網與FB粉絲專頁公告)

演出者|姚仲涵

展演地點|津梅棧道、宜蘭三星鄉、台北植物園、壯圍沙丘

直播地點|當代館二樓203展間


專家導覽 

2/12(日)14:00-15:30|王俊雄/本展策展人 (已過期)

3/12(日) 14:00-15:30|黃聲遠/本展參展藝術家

3/19(日) 13:30-15:00|黃啟清/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校長、首席教授

4 / 2(日)14:00-15:30|田中央工作群/本展參展藝術團隊

推薦閱讀

【優人物】享受建築中的超高級娛樂: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群

蔡明亮大展《行者》續展登場:邀法籍藝術家共譜創作,6大主題展廳、8部行者影像再現

回應Live Together本質: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大家牽做伙》,攜手嶼山工房、蔡明亮三方共創

最新文章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自3月18日至6月1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 Re...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
(左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篆刻組首獎永平高中美術教師張品慈、篆隸楷組...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將於3月25日至5月14日登場。 圖/寶藏巖國際...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
HUSH在《娛樂自己》這張本位演出的作品中,把「我」這個核心擺在最前面,因此寫歌...

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

現代舞大師「波赫士夏瑪茲」舞劇北藝中心登場!「一萬種姿態」「半醒」兩種風貌

2023/03/15
《BODO》採大型現地製作,結合多重敘事、互動科技和多頻道聲音裝置,將展場轉換為...

張碩尹個展《BODO》北美館展出:從 「我」開啟獨有觀展路徑,幽暗劇場內的角色扮演

2023/03/15
作家暨畫家蔣勳繪人間繁花,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大疫繁花此時眾生」畫展。圖/中央書...

蔣勳「大疫繁花」中央書局畫展:提醒眾生珍惜歲月饋贈

2023/03/15

Van Cleef & Arpels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廣舞蹈盛事

2023/03/13
2023台北雙年展主視覺,設計Wkshps(紐約)。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公布:「小世界 Small World」輕巧探索、深切詰問當代人類定位

2023/03/13
西斯汀大廳視圖,本作品由畫家文森佐.馬爾基於1860年左右繪製。左側呈現教宗庇護...

2023故宮大型國際借展3/11-7/16!「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

2023/03/13
2023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媽的多重宇宙」關繼威獲得最佳男配角(左一)、...

2023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公布 「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楊紫瓊擒下首位華裔女影后

2023/03/13
女星楊紫瓊成為首位華人奧斯卡影后。圖/美聯社

2023奧斯卡楊紫瓊以「媽的多重宇宙」封后!淚崩感人向華人喊話:我們做得到

2023/03/13
圖/TAO ART提供

香港藝術家麥影彤二《華麗愛火四射》TAO ART登場:「淘寶」畫家的實境秀暗示當代藝術與人類處境

2023/03/10
2023《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於4/1-8/31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圖|...

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09
陳德政專欄|1988:我的未來不是夢 製圖/500輯

【陳德政專欄|台灣在發燒,我們在長大】1988:我的未來不是夢

2023/03/09
南美館於228連假前陸續推出兩檔展覽《跨入風景—劃地起造的自然》、《拋爾控固力:...

南美館「拋爾控固力」2/25-6/11、「跨入風景」2/23-9/10!探索島嶼工業與人文風景

2023/03/09
《阮是廖添丁》是導演楊景翔與編劇施如芳第一次合作,攝影|林科呈、Assistan...

《阮是廖添丁》楊景翔演劇團2023新劇目!每一拍都精彩的女團魔術劫案

2023/03/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