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普Orchidsaur系列台南蘭展3/4-3/19:植生浮空島嶼、12米有機獸,蘭花與恐龍的奇幻共生
2023臺灣國際蘭展即將於3月4日至3月19日在臺南後壁區的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登場,藝術家陳普為此創作出「Orchidsaur」系列,包括再創高度達12米、長19米的Orchidsaur雕塑、高8米的蛇頸龍以及共生站等;而Orchidsaur系列宛如浮空島嶼的跨媒材作品、Orchidsaur蘭展吉祥獸雕塑,已搶先於台北101辦公大樓1F,展出至3月5日。
為什麼叫做 Orchidsaur?
作品常見融合植物與生態的藝術家陳普,這一次取材白堊紀時期恐龍與蘭花的共生故事,結合蘭花與恐龍的學名為系列創作命名「Orchidsaur」,如此結合亦隱含了共生的核心思想,「蘭花是世界上演化最完整的植物之一,也是單一屬種類最多的植物,除了南北極以外不論各種氣候及海拔高度,都能找到蘭花的蹤跡。」陳普本次以視覺藝術的創作角色為核心,發展、演算、衍化出能存在於不同載體的跨維度創作,並透過數位演算帶來影像敘事以及巨大化呈現裝置藝術。
作品1|「Orchid獸」有機雕塑,結合蘭花多根附生特性
Orchidsaur的圖像是以恐龍為主體,頭上長出宛如植物般的角,而有8隻腳的Orchidsaur就像蘭花多根的附生特性,能出現在各種時空維度之中。陳普本次聚焦於恐龍和蘭花共生的故事,同時透過生成藝術方式將Orchidsaur創作成能與植物共生的有機雕塑,其中孔隙如同部分附生蘭花品種的生物特性,讓根部可以附著並保持介質的通透性。
繼搶先於臺北101曝光的「Orchid獸」之後,度達12米、長19米的放大版「Orchid獸」也將於3月4日至3月19日在臺南後壁區的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正式登場。
作品2|植物飄島,攜手花藝師強調島嶼多樣性
另一件藝術家陳普聯手花藝師古文旻共同創作的漂浮植物島,其概念源自島嶼的生物多樣性。陳普提到,島嶼只佔地球面積5%,但卻有25%已知的高等植物是島嶼特有種或原產物,因此雙方即以騰空漂浮的未來島嶼出發,透過姿態各異的白色有機雕塑、花卉植物生機盎然地交錯裝置,除了象徵島嶼生物多樣性的特殊與重要性,也代表臺灣這座立足世界的科技之島,在生態、藝術、科技產業的多元發展。
作品3|最新作「共生站」現身國際蘭展
這次藉由國際蘭展所展出的最新作品「共生站」,再次呼應著陳普一直以來的創作概念,透過作品詮釋出他對於蘭花共生的未來想像,寬7米、高5米的透明氣膜宛如維持著濕度及溫度的曲面溫室。
內部金屬結構,則源自移動、組合、堆疊概念,金屬片架構起具孔隙的栽植主體,建立了低中高生態層,並且維持內外空氣循環。藝術家想像未來在星際探索的冒險家,攜帶著演化最詳盡並且種類最多的蘭花,作為移動實驗溫室的生命物種,而「共生站」所創造出不同屬性的微氣候,在不同高度創造層流,產生不同的植生環境,而讓這趟探索之旅,因此而充滿著期待。
Orchidsaur系列作品展期
01. 台北101辦公大樓至2023年3月5日
02. 《2023 TIOS臺灣國際蘭展》相關資訊
日期|3/4(六)至 3/19(日)
時間|9:00-18:00
地點|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臺南市後壁區烏樹里烏樹林325號)
更多資訊請查詢官方網站
關於藝術家陳普
陳普先前發表過的《黑青(Black and Blue Cosmos)》系列作品,透過不同媒材的運用及發揮,不斷地以「附共生」的型態悠遊在多重創作領域。從最初以墨汁、宣紙及螢光綠色原子筆,結合了城市生活場景及繪畫作品,延伸轉化為立體雕塑、大型公共裝置藝術、2D及3D動畫、AR,以及衍生藝術(Generative art)數描與NFT(Non-Fungible Token)。
同時作爲創作者,以及日目247Visualart的負責人,陳普的個人創作及團隊的商業合作,不斷地累積養份及轉化出更多創意。像是2022年時有台灣設計展〈未來巡航Future Safari〉、金鐘獎紅毯上Janet的虛擬禮服、張惠妹《aMEI ASMR 世界巡迴演唱會》NFT,都能看到陳普活躍的創作思維,以及在不同平台上的呈現。他自從替國立故宮博物院拍攝影片開始,在每一次的專案及作品中,找到了更多元的表現方法,漸漸地將虛與實結合,並投入細微的觀察與想像;無論是在數位世界、現實生活,以及創意藍海中,讓創意自由衍生成最適合的樣貌。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2023南國漫讀節10/7、8大咖雲集 陳耀訓、黃越綏、導演編劇等6場講座齊發
2023/09/27 -
2023臺灣文博會9/22-10/1展出!「空總展區」攻略一次看
2023/09/25 -
9月九檔新展覽!台北、台中、嘉義藝術空間總整理
2023/09/23 -
2023基隆潮藝術9/28正濱漁港開展!10組作品從海光介面探索海港城市
2023/09/23 -
專訪任賢齊/永保年輕的赤子之心,人生一直「在路上」
2023/09/23 -
賴俊廷個展台北國際藝術村展出!以「似人非人系列」打開電幻知覺的藝術探索
2023/09/22 -
裏山x平藝術空間最新展覽「山中精靈 A Spirit in the Mountains 」:藝術家徐書涵的奇幻世界
2023/09/22 -
2023原創基地節10/6-10/15松菸展出!響應白晝之夜推夜間文史走讀、偽考古藝術等星光體驗
2023/09/19 -
南竿【島嶼風景】計畫!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以國際視角帶來深沉的提問
2023/09/17 -
富藝斯秋拍台北預展:奈良美智《不就是不》首登拍場!一睹當代藝術大師與新銳之作
2023/09/15 -
FOCASA馬戲藝術節現身台北!集結30組團隊百場演出、全白馬戲篷首度亮相
2023/09/15 -
東引【迴島嶼吧】計畫!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由蔡沛原接棒召喚大家回島
2023/09/14 -
編舞家楊・馬騰斯×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以不同藝術形式不同語言,卻都堅持抗爭那些「記憶中的黑夜」
2023/09/14 -
《拉赫曼尼諾夫》韓原創音樂劇首度來台!回顧天才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的人生故事
2023/09/13 -
荷蘭偶戲《布魯斯瑪莉 Bruce Marie》台灣首演
2023/09/12 -
2023 Camping Asia/站在當代潮流最前沿! 北藝中心攜手香奈兒 2023 Camping Asia 共創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2023/09/12 -
2023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為台灣表演藝術打開一扇國際之窗
2023/09/12 -
2023Camping Asia【藝術家瓦旦.督喜】帶著前人的思想,活出自己的生活與藝術
2023/09/1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