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Camping Asia【藝術家林祐如×田孝慈】不是只有漂亮的動作,才叫跳舞
2022年疫情的末端,兩廳院舉辦了一場《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編舞家林祐如與田孝慈合作了一場《只能看見部分的折疊的綠洲喝空運動的酒瓶與嬰兒》。那不是她們的初相識,卻是第一次從頭到腳的合作。兩人都是舞蹈科班出身,林祐如、田孝慈畢業自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都受過台灣正統的舞蹈教育,有著典型舞者的身形與一頭長髮,這些年各自跳舞、編舞,參與不同藝術家的不同計畫。田孝慈2020年才以舞蹈共創作品《群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的肯定;林祐如關注土地與文化,2019年首部編舞作品《台灣製造》又鬧又混地融入多種曲風與舞風,恰恰呈現了台灣一路走來作為文化熔爐的形貌。
兩人雖然外型與經歷相仿,說起話來也都手舞足蹈,但卻如林祐如形容的「我們有很像的地方、也會不小心做出一樣的決定;但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她總是思慮迅捷地快速拋出想法與意見,而田孝慈卻總是慢一拍、晚一點,讓想法在腦中凝聚、打結、擠出精華,才會緩緩地從嘴裡溜出總結。因此她常常是一個人悶著無語,直到心中轉出結論了才開口,「有時候是轉完就沒了,也沒有結論,就不說了。」這樣的兩人一起受訪,倒是打成一場完美的拋接球,時而補拍,時而救球,一點也不漏拍。
2023年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促成了兩人的再一次共創,今年8月《SUPER》在台北水源劇場首演,非典型的舞蹈劇場徹底打開觀眾的腦洞,明明是名為觀眾的一群人,看表演時腦袋卻跟腳步一樣忙,跟著身兼編舞與表演者的林祐如與田孝慈兩人,在清空的水源劇場來回走、演到哪就跟到哪。
在這場共同創作裡,林祐如與田孝慈扒開自己的腦袋,邀請對方進去探探。兩人與幾位好友在疫情期間組了迷你線上讀書會,分享讀書的心得。儘管兩人笑稱實際讀的量少得可憐、還總是躲著讓著要別人先講,但她們一致認同持續吸收、思考與討論的感覺很好。田孝慈說:「即便身體停在當下,但思考可以飛得很遠,可以關注地球暖化、戰爭、難民、污染等世界的現況,『保持關心』的體感很好。」關注讓她感覺活著,即便身體依然日復一日窩在家中與世隔絕著。
如果說作家是用文字書寫對世界的關心與想法,那《SUPER》就是林祐如與田孝慈用身體「描繪」她們對世界的關心與觀察。從塑膠填充物到塑膠建構的城市,從史前動物的四肢演化到人類的兩肢著地即可,再到文明攻佔社會、不敵人類野心而蔓延的戰爭與談判,她們以身體為筆,從真實的歷史事件取材,汲取身體的動態與感官想像。表演中沒有扭腰擺臀的既定舞蹈模樣,有的是接軌真實、磨合思考萃取而成的動作精華。看著她們移動、動作、反應、帶動觀眾反應,就像是看了一部身體版的人類大歷史。
《SUPER》的觀看設定也不若傳統的鏡框式單面舞台,劇場的椅子全數收起,觀眾走進偌大的空間裡,率先的反應多是不安與好奇。票價不分階級、現場更沒有任何指示告訴大家最佳觀賞位置,你選定的第一排也許是十分鐘後的舞者背景;你以為能永遠跟上表演第一線,也或許在下一刻就被人潮沖散。《SUPER》就像是一個微觀的人類世界,觀眾也是表演的範疇之一,若有幸作壁上觀,就能欣賞到如現代社會般的真實樣2林祐如×田孝慈貌——有人緊追事件焦點;有人原地觀察、任事件延燒到四周;更多人在之間游移,時而加入、時而退避。然而無論哪一種觀眾、哪一種人性,集合起來就是林祐如與田孝慈想要呈現的,人類社會的真實面貌。
「不是只有『這~樣』才是跳舞。」邊說著邊扭出傳統漂亮舞姿的兩人異口同聲地說,發生在人類身上的事,還是用身體來說最精準,有美有醜才貼近真實。這也是近年游移在各國參與舞蹈活動、從各色創作身上汲取養分的她們所觀察到的當代舞蹈現況。曾參加過巴黎Camping Asia的田孝慈,相當喜歡活動中的多元組成,儘管大家都與舞蹈有關、但因著每個人的成長與學習背景的不同,而有了千百種面對舞蹈的姿態,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才能讓所有人敞開心胸去學習與吸收。一如林祐如大學時隨系上前往美國中部大學舞蹈節的震撼,學校規訓的對點對拍對角度,都比不上當地舞者音樂一下、身體自然對上節奏的應和度,「那才是跳舞啊!」當年的她在心裡讚嘆著。
而如《SUPER》這般非典型的舞蹈作品,就是要為大家打開新的腦洞。這一次,她們更沒有要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數拍,而是邀請觀眾儘管打開眼睛與感官,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最好看完還能跟朋友交換聊聊彼此的觀察,也許還能跟林祐如與田孝慈一般,發現彼此很像的、與很不像的地方;對她們來說,這就是藝術能啟發與折射出人類最有趣的地方。
2023 Camping Asia
時間|2023年11月20日至2023年12月1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最新文章
-
數字搖滾樂團大象體操成團十年 12月發行紀念專輯《世界 World》並同步展開世界巡演
2023/11/30 -
國家漫畫博物館落腳臺中刑務所!東側園區率先迎12月金漫獎大展
2023/11/29 -
「我們與自然之間」2023寶藏巖駐村聯展12/2登場!六位國外藝術家以創作貼近土地
2023/11/28 -
「202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集14國團隊、藝術家之作呈現劇場多重宇宙
2023/11/28 -
《勸世三姊妹》登火球祭!原聲帶募資計劃倒數中、2024北中南巡演搶先預告
2023/11/27 -
2023桃園文博「超有種」五大亮點搶先看!新地標中原文創園區首開放
2023/11/24 -
2023 Camping Asia 11/20展開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院
2023/11/24 -
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展名公佈!袁廣鳴以藝術揭開超現實預言
2023/11/23 -
嘉義《+1+1+1》第二期亮相!攝影師濱田英明操刀封面、匯集「博覽小城的日常百科」
2023/11/22 -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
《我是紅》2023 Camping Asia開幕秀!肯亞萬吉魯卡穆尤挑戰主流審美
2023/11/22 -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北美館展出!集58位國內外藝術家探討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2023/11/19 -
台中島知讀市集11/18登場!40+獨立書店、工藝攤位帶大家走進書的多元宇宙
2023/11/17 -
廣告招牌書法字型!跟著藝術家李默父、張家榮、曾國榕台灣老城街區散步
2023/11/16 -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弱書道」雙展11/16登場!從古典底蘊探索當代新可能
2023/11/15 -
2024新加坡藝博會1月登場!三大主展區亮點搶先看
2023/11/14 -
2023南村有光11/13光跡開展!黑川互動以光與能量點亮四四南村
2023/11/14 -
一睹富藝斯香港「New Now及設計」拍賣亮點之作探索藝術新星
2023/11/1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