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街事美術館」走進北投百年建築!一睹北美館典藏1920年代台北十二景

2023/10/24 文字編輯/陳宜慧

如何在城市裡探索俯拾皆是的藝術?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推出的「2023 街事美術館」,今年聚焦蘊藏原住民女巫傳說的「北投區」,於10月28日至2024年3月17日在「北投梅庭」登場。不只結合北美館典藏鄉原古統作品《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原寸輸出)、回憶採集與社區互動,更邀請當地居民一起重探台北在地文化面貌,體現區區「皆是」美術館的概念。

2023「街事美術館」邀大眾一同探訪北投的人文風貌。
 圖/北投梅庭官網、藝術家陳依純、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街事美術館」邀大眾一同探訪北投的人文風貌。 圖/北投梅庭官網、藝術家陳依純、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喚境」為題呼應氤氳地景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自2019年啟動「街事美術館」計畫,以「臺北人的365日常」為脈絡,每年挑選台北12個行政區之一,透過北美館典藏作品賞析及相關策劃活動,打造區區「皆是」美術館。今年則聚焦自然資源豐富的「北投區」,邀請大眾走進其中,感受當地的自然與人文面貌。

提及北投,人們常想到煙霧繚繞的地熱奇景、暖泉幽境景象,而地名由來,相傳源自平埔族語中女巫「Pataw」一詞。因此本次「街事美術館」特別選擇當地近百年歷史建築「北投梅庭」,並以「喚境」為主題呼應地景所孕育的傳說,除象徵北投區地熱煙霧的傳說,亦召喚其時光意象,凝縮不同時空背景、新舊文化符號及生活樣態。

座落溪谷之濱,約於1930年代末期完成的北投梅庭,屬和洋式建築風格,主體融合日式木架構與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構造,屋內曾設有溫泉浴池,外有綠意庭院及唭哩岸石圍牆,具地域性及時代性之建築特色。原為私人住宅,後評定為市定歷史建築而對外開放,不少藝文活動皆在此舉辦。

北投梅庭座落於溪谷之濱,約於1930年代末期完成,屬和洋式建築風格。 圖/北投梅庭官網提供
北投梅庭座落於溪谷之濱,約於1930年代末期完成,屬和洋式建築風格。 圖/北投梅庭官網提供

北投梅庭主體融合日式木架構與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構造,屋內曾設有溫泉浴池,外有綠意庭院及唭哩岸石圍牆,是具地域性及時代性之建築。 圖/北投梅庭官網提供
北投梅庭主體融合日式木架構與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構造,屋內曾設有溫泉浴池,外有綠意庭院及唭哩岸石圍牆,是具地域性及時代性之建築。 圖/北投梅庭官網提供

透過北美館典藏之作重返1920年代台北風景

現場將展出北美館典藏鄉原古統作品《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原寸輸出(「名所」為早期日本對地方史蹟與特色風景之稱),其中北投溫泉也是藝術家筆下描摹的景象之一。

不過,談到日本畫家鄉原古統(1887-1965),大眾或許對於這個名字相對不熟悉,他的本名為堀江藤一郎,自1917年來臺,陸續擔任臺中第一中學校教師、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教師,積極培育臺灣學生陳進、林阿琴、邱金蓮等,並曾多次擔任臺展、府展東洋畫部審查員。

本次展出作品,是他以台灣1920年代觀光景點為主題,細膩呈現台北各地景致,帶有濃厚的浮世繪風情,觀眾得以窺探台北各區域名勝過往的樣貌,喚起歷史與生活記憶,對照現今的人文生活及自然地景,進而感受不一樣的時代與風土氛圍。

鄉原古統,《臺北名所繪畫十 二景》,膠彩、紙,21.7 × 18.7 cm ( × 12 ),1920 年 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鄉原古統,《臺北名所繪畫十 二景》,膠彩、紙,21.7 × 18.7 cm ( × 12 ),1920 年 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攜手在地長者重塑在地記憶

除了展出典藏作品《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外,本次活動北美館也邀請藝術家以多面向教育體驗活動,具象化在地長者的記憶。比方像是由藝術家陳依純策劃的「私密信件小史」工作坊,便與長者共同書寫與在地生活經驗相關的故事,並從中萃選關鍵字,以AI圖像生成技術,呈現專屬在地記憶中的幻景影像。

2023 街事美術館「私密信件小史」,藝術家陳依純以 AI 圖像生成技術,呈現在地樂齡長者記憶中的幻景影像。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 街事美術館「私密信件小史」,藝術家陳依純以 AI 圖像生成技術,呈現在地樂齡長者記憶中的幻景影像。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 街事美術館「私密信件小史」,藝術家陳依純以 AI 圖像生成技術,呈現在地樂齡長者記憶中的幻景影像。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 街事美術館「私密信件小史」,藝術家陳依純以 AI 圖像生成技術,呈現在地樂齡長者記憶中的幻景影像。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藝術家倪瑞宏則與民俗藝師王正雄攜手合作「梅庭裡的北投–噴泉池與那卡西樂團」創作坊,引領當地民眾認識北投陶瓷產業歷史、傳統彩磁裝飾技法,並透過北投公園的踏查寫生,共創一系列關於在地記憶的彩磁壁畫。展覽亦同步呈現北投區在地長者對於區域探索印象的合作成果,邀請觀者從中發掘獨特的人文特色。

2023 街事美術館「梅庭裡的 北投– 噴泉池與那卡西樂團」,藝術家倪瑞宏與民俗藝師王正雄引領當地民眾創作關於在地記憶的彩磁壁。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 街事美術館「梅庭裡的 北投– 噴泉池與那卡西樂團」,藝術家倪瑞宏與民俗藝師王正雄引領當地民眾創作關於在地記憶的彩磁壁。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街事美術館」主視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街事美術館」主視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 街事美術館

展期:10月28日至2024年3月17日

時間:10:00-18:00(週一公休)

地點:北投梅庭(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2022/09/18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