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編輯陳雨柔: 陪著我轉大人,記錄我與我之外的每個當下

2024/01/06 陳雨柔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9「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

這十年間台灣漫畫正以沒有既定形狀的無拘狀態,在提高能見度與國際化的同時,與讀者維繫著難以取代的親密感與共鳴。適逢去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開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緊接著在一月底到來,台灣漫畫的能量與討論度持續燃燒。本期《500輯》邀請十位讀者/創作者分享近期最愛的三部作品,蒐集每一個被漫畫擊中或拯救的瞬間,用30部私推書單向讀者分享台漫世界的多元姿態。

陳雨柔|臉譜出版主編。在租書店與圖書館找到樹洞的讀者,一邊編漫畫,一邊學習如何閱讀圖像的文字書斜槓漫畫編輯。
 圖/陳雨柔提供
陳雨柔|臉譜出版主編。在租書店與圖書館找到樹洞的讀者,一邊編漫畫,一邊學習如何閱讀圖像的文字書斜槓漫畫編輯。 圖/陳雨柔提供

可能跟我這一輩漫畫讀者的經驗大同小異,整個中小學時期我都窩在九〇年代仍隨處可見的租書店讀日本少女漫畫。嚴格說起來,這個嗜好在高中即因更加沉重的課業壓力中斷了。升上大學之後,雖偶爾會去學校旁邊的白鹿洞,翻看《NANA》或《Solanin》,但那都是看了電影才對原著漫畫產生興趣。所以當《東京日日》裡頭,松本大洋描述一位遇上創作瓶頸的漫畫家青木,形容與自己不合的責任編輯是:「她不就是那種原本想跑文藝線的那一掛編輯嘛!」總覺得他口中的那種編輯就是我,血統並不純正。

由此,對於台灣漫畫的關注只能來得更晚且特定。回顧書架,會對2015年慢工文化出版的《忍冬訊號R.C.A.》感興趣,一開始也不是對於漫畫情有獨鍾,而是在RCA台灣廠房工作的女工中,看見了友輩母親犧牲青春與健康的身影。就像在《暫時先這樣》看見了那個離開家,在台北隨著學業與工作搬遷,時而湊合著時而滿足的自己。也在讀《癌症好朋友》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那個離家又返家,身為女兒才會與家人出現的小小齟齬。《T子%%走》與《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則分別標誌了因應交友軟體出現,身體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或順應或拮抗的兩極。然後,便是溫柔承接性少數身體與性的《直到夜色溫柔》。

如果說《孩子們的遊戲》與《櫻桃小丸子》讓小時候的我覺得並不孤單,從二十幾歲才開始陸陸續續讀的這些台灣漫畫,則是陪著我轉大人,記錄下我與我之外的,一直過去的每個當下。

陳雨柔的私推台漫

圖/台灣角川、日下棗、黃海欣提供
圖/台灣角川、日下棗、黃海欣提供

01《成為你聖人》/黃海欣著,個人出版

去年由同行友人在Not Big Issue 小誌/獨立刊物市集購入的小誌。藝術家黃海欣在36頁的篇幅中,記錄她參與內觀營的10天。說到內觀,不免讓人想到平靜、連結與愛。而黃海欣所描繪的內觀,則是由韓團春夢展開。在短則25分鐘,長則數小時的打坐中,與隨時冒出腦內的雜念以及因著「業」累積的身體疼痛共處。更何況是一邊學習疼痛等同於舒適的平等心,一邊仍不免要與同儕比較一番的執迷不悟。

《成為你聖人》幽默描繪作者在內觀營的各種內在心緒和觀察。 圖/黃海欣提供
《成為你聖人》幽默描繪作者在內觀營的各種內在心緒和觀察。 圖/黃海欣提供

02《三個不結婚的女人》/日下棗著,網路連載

漫畫家日下棗於2022年開始在網路平台漫畫星連載的四格漫畫。一開始是因為工作關係而讀,一讀卻一發不可收拾。故事描寫三位性格、興趣與職業各異的三姊妹,不交男友也不結婚的單身日常。以一回四格,每週更新兩回的速度,漫畫家透過完整的角色形塑、精準又嘈點滿滿的劇情,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出對戀愛與結婚不感興趣的單身男女,每一天究竟在熱衷什麼。

03《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布里斯著,台灣角川

獲得2023年度金漫大獎的作品,畫風溫馨可愛,故事深刻地勾勒出創作之於創作者,以及之於讀者的意義。作者成功縫合了海倫娜失去家人的敘事線,同時也以讀者海倫娜與繪本作家大野狼先生的相遇,帶出大野狼先生的創作瓶頸,與創作及閱讀究竟能帶著兩個角色,如何與傷痛共處進而成長。是一部層次鮮明,不小心就會被劇情與畫面觸動落淚的作品。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漫畫家柳廣成:放開包袱,賦予繪畫無可取代的意義

作家許俐葳:它理解你,經驗你,使人擁有熟悉的快樂

issue99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漫畫家柳廣成:放開包袱,賦予繪畫無可取代的意義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漫畫家柳廣成:放開包袱,賦予繪畫無可取代的意義

2024/01/06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作家許俐葳:它理解你,經驗你,使人擁有熟悉的快樂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作家許俐葳:它理解你,經驗你,使人擁有熟悉的快樂

2024/01/04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插畫家A ee mi:將經驗揉合進作品,有點混雜,有點生猛

【擊中我們的30部台灣漫畫】插畫家A ee mi:將經驗揉合進作品,有點混雜,有點生猛

2024/01/07

最新文章

專訪當日Peter Cook穿了件色彩繽紛的襯衫入鏡,他笑說這是太太去年送給他的...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綠美圖文化之森實景。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參展藝術家亮相!邀
臺灣...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2025臺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