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90年前校長宿舍變身池上新景點 蔣勳書房復活老屋歷史 重建人文內涵

2024/03/25 袁世珮

作家蔣勳倚坐在窗台邊,不著急看書。垂目,透過窗櫺打在油亮木地板上的光如此迷人,彷彿透著前人的足印;抬首,木格窗外有恣意生長的紫薇,季節還不到,但能想像如滿樹蕾絲的花香曾經如何迷醉窗裡的人。

蔣勳在蔣勳書房。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在蔣勳書房。記者袁世珮/攝影

這老屋在池上,有著「瀕死而後生」的經驗。木門兩側兩幅門牌,右邊的「堀尾一彥」,因著左邊的「蔣勳書房」,在90年後重新回到世人面前。蔣勳說:「我人生做了這件事情,我很快樂。」

在宣布蔣勳書房正式開幕的記者會上,蔣勳(右)與拘謹的王金山王師傅。記者袁世珮/攝影
在宣布蔣勳書房正式開幕的記者會上,蔣勳(右)與拘謹的王金山王師傅。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在蔣勳書房,隨處可安坐,隨時都自在。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在蔣勳書房,隨處可安坐,隨時都自在。記者袁世珮/攝影

差點被拆除的日式老屋

「蔣勳書房」前身是建於1936年的福原國小校長宿舍,是蔣勳與池上又深一層的連繫。2014年應台灣好基金會之邀在池上駐村,兩年多融入池上的自然與人情中,寫成《池上日記》、《池上印象》;疫情期間避居池上農舍,一隻自來的貓成為大疫時期最佳的陪伴,被寫入《龍仔尾,貓》。蔣勳對池上太熟了,那麼多的景與人進入他的文章、畫作中。

疫情期間,他散步走過福原國小後巷,看見一個孤單的身影埋頭修繕著老屋;2023年,他發現過去頹圮荒廢的日式老屋竟然改頭換面,只是沒有管理單位、使用方法不對。

「有人花了心血重修了這房子,我不忍它被荒廢。」彼時蔣勳文化基金會正與台東縣府四處尋覓合適的書房地點,最後緣分還是牽回到他最熟悉的池上,由蔣勳基金會於2023年九月認養這棟有90年歷史的老屋,改為「蔣勳書房」,對民眾開放,2024年三月22日正式開幕。

改建前的老建築,差點被拆除。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改建前的老建築,差點被拆除。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王金生獨立完成老屋修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王金生獨立完成老屋修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王金生獨立完成老屋修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王金生獨立完成老屋修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孤獨老匠人得到共鳴

老屋雖經新修繕,卻還是老味道。室內適當地掛著畫作,正展出蔣勳「文青時代」,一方木桌、幾個軟墊,坐窗台是最好的選擇,但光亮的木地板也在招喚著人坐下,拿本書,或者發呆、冥想都好。

這樣的老屋,全部來自一位70歲的油漆工王金生。從三重移居池上的他被稱為素人藝術家,自發地美化池上各種環境,某次他問福原國小的主任:「這些老房子要如何配合修繕?」得到「不用,都要拆了」的答案,王師傅急了,找池上賢達解決保留問題,終獲鄉公所同意並提供支援,他就動手整修。

沒有工班,就一個人,在疫情期間,默默地揮汗做著。他不是建築科班出身,沒有專業訓練,也沒去翻老照片對照,「我也不知道怎麼做,就憑感覺啦。」他說,就是修好之後這「感覺」還要在,以這棟來說,那感覺就是「好像一個老人家在裡面」。

雖然牆垮了,地板塌了,幸而結構還在。最初的五棟校舍已被拆了兩棟,王金生搶下那兩棟的廢料再利用,換掉不該有的鋁門窗、洗掉不該有的油漆,花兩年時間,將房子變回最初的樣子,只在凹間側邊牆上留下老屋土角編竹牆的原始結構,為世人展現這房子的內裡。

「我老是遇到破房子,我又喜歡做,都是上天的安排啦。」王金生很謙虛,不願居功,轉頭又去修理剩下兩棟老屋。曾在五所大學建築系任教的蔣勳讚歎:「沒想到在池上,我對沒有任何學歷的建築職人肅然起敬。」蔣勳認為王師傅有佛家說的「宿慧」。

房子修復後,前一手使用者在室內放了太多東西、太多布置,蔣勳基金會接手後,以最不打擾的方式布展,甚至林懷民來了,當場建議再減幾盞燈,畢竟堀尾那時沒那麼多電氣。

室外,則以膝蓋高的木柵欄隔絕遊客的喧嘩,唐竹和七里香正在努力長大,以更好維護老屋的幽靜,這樣,蔣勳就能想像,堀尾校長正坐在屋中某個角落,喝茶、看書、寫詩。

蔣勳書房的招牌對應著堀尾的門牌。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書房的招牌對應著堀尾的門牌。記者袁世珮/攝影
老建築經素人藝術家王金山修復,牆面一角展示原始結構。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老建築經素人藝術家王金山修復,牆面一角展示原始結構。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說,蔣勳書房將以建築和周邊環境為主角,因此種植了唐竹和七里香等植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說,蔣勳書房將以建築和周邊環境為主角,因此種植了唐竹和七里香等植物。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書房裡將有各式展覽,有書可看,有景可觀。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書房裡將有各式展覽,有書可看,有景可觀。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老建築中的光影最是迷人。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老建築中的光影最是迷人。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修復後的老屋變成蔣勳書房,王金生以舊料修老屋,盡力恢復原貌。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修復後的老屋變成蔣勳書房,王金生以舊料修老屋,盡力恢復原貌。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重新認識堀尾老校長

「堀尾一彥是誰?有什麼故事?完全陌生的人,相隔90年,彷彿在同一個空間裡。」蔣勳開始文史挖掘,他想認識這房子的第一代屋主。

經朋友協助找出保存在台、日兩方的資料,拼湊起堀尾的故事:1895年12月11日生於熊本縣玉名郡,1914年將滿20歲的青年來台,從北部安坑公學校開始,在北部多個國小教書,一度因案自請辭職,後被「下放」到東部,先到如今的台東新生國小,於1937年來到福原國小(當時是「池上公學校」),成為這棟校長宿舍的首位主人。

堀尾在此任期不長,似乎因瘧疾辭回了北部。再後來,戰爭結束,堀尾回到日本,故事戛然而止,但他在池上留下改制後的國小、一幢老屋。

戰後這裡的門牌掛上「中華路9號」,幾代的福原國小學生走過這裡,沒有人知道堀尾。池上有機米的推動者梁正賢說:「小學時,我打掃過這間老屋。」 但老校長的故事,直到這一次才「復活」。

蔣勳書房所在的老屋,第一任屋主是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書房所在的老屋,第一任屋主是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書房所在的老屋,第一任屋主是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相隔90年,彷彿隔空呼應。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書房所在的老屋,第一任屋主是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相隔90年,彷彿隔空呼應。記者袁世珮/攝影
蔣勳書房在有著90年歷史的日式老建築中開幕,前身是福原國小改制後的第一任校長堀尾一彥宿舍。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書房在有著90年歷史的日式老建築中開幕,前身是福原國小改制後的第一任校長堀尾一彥宿舍。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很喜歡老房子裡的光影變化。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蔣勳很喜歡老房子裡的光影變化。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改建後的老建築變身蔣勳書房。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改建後的老建築變身蔣勳書房。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池上共有的人文書房

「我一直提醒自己,在這裡,建築才是真正的作品。」蔣勳喜歡這老屋子裡的光、完美的比例,所以展覽的作品絕不喧賓奪主。書房將辦展覽、講座,他希望能邀請視障朋友來「看」展,也考慮辦金剛經展覽與講座。林懷民太好奇這裡的月光如何穿透窗格打入室內,一直想帶睡袋來過夜。

這裡有書可以自由取用,有一些畫歡迎自在觀看。後院的龍眼樹、再遠一點的百年茄冬,夏日的紫薇、未來可期的唐竹籬笆,也都值得「閱讀」。

還有志工與鄉親順應季節摘來的各種花,供在室內,蘆葦、水蓑衣、油菜、柚子花、五爪金英、玉蘭、甜根子草、洛神花、芒花,將池上四季歲月與天地大美引入室內。

半年試營運期間,許多人探望叩門。但蔣勳想:「如果一次擠進太多人,是不是就感受不到這樣的幽靜素樸?如果堀尾校長在,應該無法想像太多客人進來吧?」

因此「蔣勳書房」一周只開放周四至周六三天,一天三梯次,一次十人。剩下的時間,留給建築系師生去探究1930年代沒有空調、低度照明的房子,如何與自然對話、挺過歲月。

畢竟,老校長不在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基業還在,1937年日式宿舍的老建築,也一直和池上的鄉親共享歲月靜好。

在老屋中,蔣勳想像著堀尾一彥的故事。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在老屋中,蔣勳想像著堀尾一彥的故事。圖/蔣勳文化基金會提供

最新文章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5展覽徵件獲選雙個展亮相!藝術家魯朴、張天健透過書法藝術重塑...

魯朴、張天健雙個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以創作重塑書寫與文字的當代意義

2025/05/28
臺北文學館開館暖身展「嘉禾新村」5/28開展!邀請大家想像一間 #______文...

2025嘉禾新村展覽!臺北文學館邀請大家想像一間 #______文學館

2025/05/28
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安全室」&「環世界日誌」,以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議題...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

2025/05/27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首次在臺舉辦大...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6/21北美館登場!17件經典之作再現

2025/05/26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郭重興租回老宅,改為書店,既是接續家族緣分,也是實現推廣閱讀的使...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 郭重興 在時光縫隙裡續家族情感 展閱讀使命

2025/05/22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圖|台北市政府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帶來10+組國內外馬戲、高空鞦韆表演

2025/05/22
獨立唱作歌手王彙筑喜迎金曲好成績!入圍第36屆金曲獎年度專輯、最佳台語專輯、最佳...

王彙筑入圍第36屆金曲獎四項大獎!非典台語專輯《滴滴答答》深植人心

2025/05/21
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圖書中心全新開幕!打造藝術知識與美感的共享空間。
 圖/國美...

國美館藝術圖書中心亮相!全面空間改造、近16萬藏書打開閱讀新場域

2025/05/20
莫內《睡蓮》領銜、52件印象派真跡抵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6/11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5/19

《從前,有個奇麗馬》葉郎與王師對談電影與電影院的未來!

2025/05/19
好威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收穫了不少粉絲。圖/好威映象提供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香色主廚邱一中:在市場劇變中,找到自信的料理語言

2025/05/17
一心戲劇團《幻蘊迷宮》劇照。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藝術家王煜松作為「花蓮地震寫生團」代表,用最簡單的寫生方式,讓人們了解花蓮在地震...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落日飛車與韓國 hyukoh 共組 AAA,推出共創專輯並展開巡演。圖片提供/落...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張孝維希望步道咖啡可以讓客人暫時安頓下來,度量閱讀與自己、城市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藝術家倪祥(右)的《大家都來看你了》展覽,將宛如廢棄物般的生活物件,重新堆型塑成...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