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Uncanny亮相!呈獻兩大主題亮點作品

2024/05/20 文字編輯|陳宜慧

忠泰美術館今年與攝影展覽基金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合作,將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引進臺灣;繼主展區以六大主題於忠泰美術館登場後,今年5月18日至6月30日亦於NOKE忠泰樂生活3樓Uncanny衛星展區,以「逃離」、「孤獨相伴」兩個主題,持續探問地球村中,人類在集體生活浪潮下的心理與精神層面狀態。

忠泰美術館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5月18日於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推出衛星展區!圖中作品為藝術家卡斯奧.瓦斯康塞洛斯作品〈上空〉,取材自藝術家拍攝的各種空照圖。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忠泰美術館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5月18日於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推出衛星展區!圖中作品為藝術家卡斯奧.瓦斯康塞洛斯作品〈上空〉,取材自藝術家拍攝的各種空照圖。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從文明演變看當代生活的反思與啟示

一如中國作家劉欣慈在《三體》中所寫到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無論從宇宙宏觀視角探問,或聚焦地球周而復始的循環,每個文明的出現都曾深刻影響人類發展,但最終也不可避免被另一種文明所取代。然而,當我們回望21世紀以來全球化下的人類集體生活樣態,是否能從中反思過往,或者照見可預見的未來?

為此,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不只透過攝影之眼呈現文明主題展,同時也從攝影展的角度,讓觀者一睹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如何呈現他們心中的文明議題。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延伸閱讀:《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忠泰美術館3/16登場!近200件攝影梳理人類普世

《文明》Uncanny衛星展區主題一「逃離」世外桃源

「逃離」一詞除了指離開一個地方,也被用來形容掙脫某種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束縛。對於遭受戰爭與衝突摧殘的人們而言,「逃離」是實際行動的逃出危險場域,一如在忠泰美術館主展區展出的「破裂」主題作品呈現的戰爭、難民等議題;對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群體,「逃離」一詞則呈現擺脫一切、解放身心靈等積極多元的含義。因此在衛星展區中,藝術家們透過觀察拍攝休閒娛樂產業的現況,紀錄並揭露產業背後的真相。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 「逃離」主題區。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 「逃離」主題區。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 「逃離」主題區。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 「逃離」主題區。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亮點作品1:馬西莫.維塔利〈拉莫斯公共海水浴場〉

維塔利拍攝的這張照片,呈現出一片炫目的白色沙灘和眾多泳客,訴說著一種全球性的集體儀式。四億年前,我們的動物祖先離開水域,踏上陸地——我們會不會有一些返祖記憶?當然,維塔利的主要焦點是繽紛的人群,他把地平線拉到接近構圖的頂部邊緣以容納人群,從而扭轉了常見的浩瀚海洋延伸至地平線的視角。每年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來到這個淳樸的世外桃源,暫時遠離日常塵囂,分享「擺脫一切」的願望,但實際上,他們總是渴望他人的陪伴。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衛星展區入口處,畫面作品為馬西莫.維塔利〈拉莫斯公共海水浴場。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衛星展區入口處,畫面作品為馬西莫.維塔利〈拉莫斯公共海水浴場。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馬西莫.維塔利〈拉莫斯公共海水浴場〉,2012。 圖/Massimo Vitali提供
馬西莫.維塔利〈拉莫斯公共海水浴場〉,2012。 圖/Massimo Vitali提供

—亮點作品2:奧拉夫.奧托.貝克爾(Olaf Otto Becker)〈Point 660,2,2008年8月,北緯67°09’04’’,西經50°01’58’’,海拔360公尺〉

早在十幾年前,貝克爾就提醒人類關注北極正在發生的環境災難。從那時起,環境問題便愈演愈烈。幾個世紀以來,這個地區的景色始終銘刻於人們的腦海——一望無際的原始雪景、逡巡的北極熊,以及享受日光浴的海豹,但這些景象如今已不復存在。當今的現實是,潛水艇和破冰船尋找有利可圖的開發路線,而遊客則從暖氣充足的遊輪走上冰面,短暫停留,並拍攝照片作為回家炫耀的戰利品。

奧拉夫.奧托.貝克爾〈Point 660,2,2008年8月,北緯67°09’04’’,西經50°01’58’’,海拔360公尺〉,2008,《零度以上》系列。 圖/Olaf Otto Becker提供
奧拉夫.奧托.貝克爾〈Point 660,2,2008年8月,北緯67°09’04’’,西經50°01’58’’,海拔360公尺〉,2008,《零度以上》系列。 圖/Olaf Otto Becker提供

—亮點作品3:羅傑.艾伯哈德〈威尼斯〉,《標準》系列

羅傑.艾伯哈德遊歷了三十二個國家與各大洲,每次都預訂希爾頓飯店的標準客房,並拍攝房外景色和房間本身。他不禁想問,「為什麼我們到異國他鄉旅行、了解當地文化之際,卻總是待在一個看似一成不變的地方?」事實上,在Google地圖(和街景)的時代,為何還要費心去旅行呢?隨著時間流逝,世界越來越同質化、乏味、無特色。我們的行為、穿著和思想也越來越相似。特別是在《標準》系列作品中,〈東京〉與〈威尼斯〉兩個城市的文化背景、風土樣貌有著極大差異,然而畫面中的客房卻如同複製貼上般雷同,似乎也體現出世界越來越同質化的樣態。

「逃離」主題作品-羅傑.艾伯哈德《標準》系列,拍攝下世界各地的希爾頓飯店標準客房與窗外風景。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逃離」主題作品-羅傑.艾伯哈德《標準》系列,拍攝下世界各地的希爾頓飯店標準客房與窗外風景。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文明》Uncanny衛星展區主題二:「孤獨相伴」人與人的連結

人類是群居動物,具有高度社會性需求,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曾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類尋求各類社交生活的夥伴,卻也追求個體性的差異,盲目跟風抑或是特立獨行?我們孤獨地來到並離開這個世界,卻又過著集體生活。藝術家們透過攝影作品,同時展現並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

「孤獨相伴」主題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孤獨相伴」主題區一隅。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孤獨相伴」主題區,圖中作品為藝術家彼得.雨果《地獄裡有我和我朋友的容身之地》系列,引起人們對皮膚和膚色的關注及反思。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孤獨相伴」主題區,圖中作品為藝術家彼得.雨果《地獄裡有我和我朋友的容身之地》系列,引起人們對皮膚和膚色的關注及反思。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亮點作品4:多娜.施瓦茨〈德西蕾與凱倫,六十八天〉,《準父母》系列

多娜.施瓦茨(Dona Schwartz)以父母與孩子為題,分別呈現兩個系列作品《準父母》與《空巢族》。儘管孩子明顯未出現在畫面中,但這卻讓作品更加震撼人心。《準父母》系列捕捉的是伴侶們焦急或平靜地等待新生命到來的心境。這些準父母在他們為孩子準備的房間裡擺好姿勢,他們所創造的環境極具說服力地表達了他們的希望和期盼。《空巢族》系列則展現出父母如何逐漸接受成年子女離巢的事實。

「孤獨相伴」主題作品-多娜.施瓦茨的兩個系列作品《準父母》(左)與《空巢族》(右) 。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孤獨相伴」主題作品-多娜.施瓦茨的兩個系列作品《準父母》(左)與《空巢族》(右) 。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亮點作品5:拉里.蘇爾坦〈莎朗.懷爾德〉,《山谷》系列

色情影像是一個成長中的產業,估計其產值高達數十億美元。大多數好奇的成年人都知道這類影片和照片是什麼樣子,但拉里.蘇爾坦記錄的是這個產業無人知曉的一面,亦即這些男女演員在拍攝空檔打發時間的普通行為。蘇爾坦透過拍攝他們的休息時刻,褪去了他們工作中的不雅內涵,暗示著他們終究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謀生而努力工作的人。

拉里.蘇爾坦〈莎朗.懷爾德〉,2001,《山谷》系列。 攝影:Larry Sultan, courtesy Estate of Larry Sultan。
拉里.蘇爾坦〈莎朗.懷爾德〉,2001,《山谷》系列。 攝影:Larry Sultan, courtesy Estate of Larry Sultan。

—亮點作品6:樊尚.福尼耶〈Ergol #1,S1B無塵室,亞利安航太公司,圭亞那太空中心,庫魯,法屬圭亞那〉,《太空計畫》系列

樊尚.福尼耶長期以來一直對太空旅行情有獨鍾。他拍攝過許多航太中心的照片,包括俄羅斯的尤里.加加林太空人培訓中心、哈薩克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位於卡納維爾角的美國太空總署甘迺迪太空中心,以及位於法屬圭亞那的太空發射場。然而,他的興趣並不在於拍攝紀錄片。儘管這些圖像確實根植於現實,但驅動他的卻是夢想——他認為這是大多數人類的集體夢想。他所拍攝的太空人在高科技環境中相形見絀,他們已經準備好飛離地球,但卻依然被栓在地球上。

樊尚.福尼耶〈Ergol #1,S1B無塵室,亞利安航太公司,圭亞那太空中心,庫魯,法屬圭亞那〉,2011,《太空計畫》系列。 圖/Vincent Fournier提供
樊尚.福尼耶〈Ergol #1,S1B無塵室,亞利安航太公司,圭亞那太空中心,庫魯,法屬圭亞那〉,2011,《太空計畫》系列。 圖/Vincent Fournier提供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展覽

衛星展區|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展期|2024年5月18日—6月30日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參觀資訊|全票50元(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期|2024年3月16日—6月30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參觀資訊|全票150元、優待票12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雙展區聯票(含美術館主展區及uncanny衛星展區電子票各一張),僅於klook線上販售

購票連結:https://www.klook.com/zh-TW/activity/110662-civilization-the-way-we-live-now/

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建築展:庫哈斯、札哈哈蒂等大師手稿亞洲首展

忠泰美術館《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建築展:庫哈斯、札哈哈蒂等大師手稿亞洲首展

2021/05/06
【館長的超級任務】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善用數位工具、精進線上體驗,已是策展必備工作

【館長的超級任務】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善用數位工具、精進線上體驗,已是策展必備工作

2021/07/07
忠泰美術館《場域・啟發》隈研吾展:村上春樹圖書館、安徒生博物館等作品,看建築大師4個關鍵靈感

忠泰美術館《場域・啟發》隈研吾展:村上春樹圖書館、安徒生博物館等作品,看建築大師4個關鍵靈感

2021/07/20

最新文章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馮國瑄|1989年在花蓮海邊出生,西螺長大,目前住台北大稻埕。近年獲得打狗鳳邑文...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出國時喜歡跑廟看神明,圖中為日本京都的晴明神社。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邁克爾‧穆勒(Michael Müller)個展《關於繪畫的思考》於爍樂畫廊台北...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