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跨國共製《蝙蝠祭》8月北藝中心登場!走進無蝙蝠世界遊逛「未來夜市」

2024/06/25 文字編輯/陳宜慧

蝙蝠給人一種不安的恐懼感,但如果蝙蝠消失了會怎麼樣?歷時三年發展,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倫敦國際戲劇節跨國共製,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共創作品《蝙蝠祭》(Bat NightMarket)已於英國倫敦完整呈現。這是倫敦國際戲劇節成立75年來,首度出現臺灣藝術家作品,此作結合沉浸體驗、互動裝置與食物設計等,並將於8月31日在臺北藝術節登場!現場採免費預約入場,7月1日晚上六點正式開放報名。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一窺《蝙蝠祭》創作概念

2021年北藝中心和倫敦國際劇場藝術節邀約臺灣藝術家顧廣毅創作,他則邀來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一起共同創作,由強森負責整體視覺、裝置與展場設計,而顧廣毅則是擔任作品概念、各攤位概念與作品文本的創作。此作於疫情期間發想醞釀,過去曾有三階段發表,包含2022年台灣科學教育館〈蝙蝠筵席實驗室〉、2023年倫敦國王學院之倫敦科學藝廊〈蝙蝠早午餐實驗室〉,以及2023年在台北試演場的〈蝙蝠盛宴——第三階段呈現〉。

《蝙蝠祭》主要邀請觀眾走進一個蝙蝠已經完全滅絕的未來世界,不只透過一系列感官體驗去重新認識蝙蝠(一個已經滅絕的生物),也藉此帶領觀眾反思在COVID-19疫情過後,蝙蝠這個物種正在面臨的滅絕危機及生態問題,同時也回顧疫情間各種食物種族歧視,及消逝的亞洲飲食文化等,甚至思考亞洲移民在西方世界所面對的生存困境。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物設計料理蝙蝠刈包,餡料是以南瓜製作的純素料理。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物設計料理蝙蝠刈包,餡料是以南瓜製作的純素料理。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顧廣毅表示,整部作品設定時空為2035年,蝙蝠因生態浩劫而滅絕,人們透過生物科技打造蝙蝠食用肉,有人吃蝙蝠,也有人怕蝙蝠,進一步思考蝙蝠與人的共存關係。顧廣毅亦指出,「這幾年因為疫情,人們對於蝙蝠總是感到恐懼,認為是不好的生物,但其實蝙蝠在生態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傳授種子和花粉,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要角,也是需要保護的物種。」

為此《蝙蝠祭》從東南亞夜市、亞洲野味海鮮市場、歐美國家市集裡的亞洲小吃攤販等作為想像起點,將攤販形式轉化成一個未來版本的市集。而現場演出亦將結合互動式體驗、視覺藝術裝置、沉浸式表演,引領觀眾從未來看現在,從中更加認識蝙蝠的重要性。但有別於倫敦版本,顧廣毅也透露會順應場地而有所調整臺灣版,因為在不同場地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體驗表演。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體驗表演。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參與《蝙蝠祭》倫敦首演的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也表示,此次演出場地在倫敦科學館的展覽空間,當觀眾漫步在夜市的攤位與攤位之間,除了趣味性,也有藝術與科技跨界結合的意義。「每一個攤位都呈現一道以蝙蝠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加上六位表演者湊巧都是亞裔出身,食物設計亦由台灣食物設計師陳小曼擔任,觀眾可以吃到用西瓜做成的蝙蝠血糕、特調的蝙蝠檸檬珍珠茶、用南瓜做成的蝙蝠肉刈包等純素創意料理,並從中引導觀眾深入探索蝙蝠的生態與文化意涵。」

這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文化的藝術盛宴,觀者不只能藉此深入瞭解蝙蝠,同時亦可思考人類如何在未來與自然共存。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國際戲劇節世界首演。演出現場當地觀眾喝到特殊調製的蝙蝠檸檬珍珠茶,既有台灣珍珠奶茶的精神,又有新創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國際戲劇節世界首演。演出現場當地觀眾喝到特殊調製的蝙蝠檸檬珍珠茶,既有台灣珍珠奶茶的精神,又有新創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 臺灣藝術家顧廣毅

1985年出生於台北,碩士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同時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社會設計師、教師等多重身分。他將多重領域的專業,運用在藝術創作上,長年關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他的作品顯得格外不同。

▧ 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

畢業於荷蘭愛因霍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碩士,為Studio Ficta工作室創辦人,2022年於倫敦設計博物館駐館。他擅長電影、互動設計和設計研究,關注範圍包括人類學、生態學等,他也擅長透闊虛構寫作,塑造角色和對話,作為設計與研究工具,以獨特的敘事方法,突顯人們在勞動、材料與循環經濟中的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議題。

2024臺北藝術節《蝙蝠祭》

日期:8月31日

時間:10:00-15:00(展覽/每一小時一場)18:30(演出)(免費參與)

報名: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taipei/2024/program/972 (7月1日18:00起)

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遠眺劍潭山景,ACME進駐北藝中心7樓:專為場域特性,融入自然酒、Vegan飲食新選擇

遠眺劍潭山景,ACME進駐北藝中心7樓:專為場域特性,融入自然酒、Vegan飲食新選擇

2022/04/02
「時差旅行」即日啟售!圓山大飯店X北藝中心推奇幻路線,全新香菜調酒亮相

「時差旅行」即日啟售!圓山大飯店X北藝中心推奇幻路線,全新香菜調酒亮相

2023/06/08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3/11試營運:46場售票展演、12場免費演出,3大劇場、咖啡廳與戶外平台分階開放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3/11試營運:46場售票展演、12場免費演出,3大劇場、咖啡廳與戶外平台分階開放

2022/03/02

最新文章

第16屆金音創作獎,以「Brave 勇 ióng」作為主題,由拍謝少年 Sorr...

第16屆金音創作獎落幕,椅子樂團×泰國饒舌歌手AUTTA共演《感性時間 Sensory Time》唱出愛與陪伴

2025/11/12
寶可夢樂園2026年2月開幕!3大主題、5大活動亮點,交通、門票種類一次看。圖|...

寶可夢樂園2026年2月開幕!3大主題、5大活動亮點,交通、門票種類一次看

2025/11/12
第二屆獨書獎頒獎典禮遇颱風天,有多位獨立書店主人參與盛會。記者沈昱嘉/攝影

第二屆樹梅「獨書獎」公布 肯定獨立書店為愛書人文化停機坪的努力

2025/11/11
林嘉欣(Karena Lam)全新陶藝個展於11月7日至11月23日在台北信義i...

林嘉欣陶藝個展《A Table Story》台北iliya登場!一展日常餐桌的情感風景

2025/11/10
木造市的使用說明11/15開展!深探嘉義的木都內裏。圖|嘉義市政府都發處

木造市的使用說明11/15開展!深探嘉義的木都內裏

2025/11/10
以數字書寫生命的永恆循環!日本當代藝術巨擘宮島達男在台首度美術館個展《眾生共命》...

宮島達男《眾生共命》11/8台中登場!相約安藤忠雄設計亞美館光影下倒數

2025/11/07
勤美術館 2025冬季展《Input > Unknown》11月22日開幕!跨域...

勤美術館《Input > Unknown》11/22登場!何理WHYIXD打造沉浸數位光影

2025/11/07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

2025 Camping Asia正式展開!5檔精選表演節目登場

2025/11/07
台北藝術書展「草率季」即將在11月底於華山展開!邀請所有喜愛創作的人碰逛靈感。
...

2025草率季11月底華山登場!以「無限柔軟」包容躁動下的藝術創作

2025/11/0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