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跨國共製《蝙蝠祭》8月北藝中心登場!走進無蝙蝠世界遊逛「未來夜市」

2024-06-25 20:07 文字編輯/陳宜慧

蝙蝠給人一種不安的恐懼感,但如果蝙蝠消失了會怎麼樣?歷時三年發展,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倫敦國際戲劇節跨國共製,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共創作品《蝙蝠祭》(Bat NightMarket)已於英國倫敦完整呈現。這是倫敦國際戲劇節成立75年來,首度出現臺灣藝術家作品,此作結合沉浸體驗、互動裝置與食物設計等,並將於8月31日在臺北藝術節登場!現場採免費預約入場,7月1日晚上六點正式開放報名。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一窺《蝙蝠祭》創作概念

2021年北藝中心和倫敦國際劇場藝術節邀約臺灣藝術家顧廣毅創作,他則邀來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一起共同創作,由強森負責整體視覺、裝置與展場設計,而顧廣毅則是擔任作品概念、各攤位概念與作品文本的創作。此作於疫情期間發想醞釀,過去曾有三階段發表,包含2022年台灣科學教育館〈蝙蝠筵席實驗室〉、2023年倫敦國王學院之倫敦科學藝廊〈蝙蝠早午餐實驗室〉,以及2023年在台北試演場的〈蝙蝠盛宴——第三階段呈現〉。

《蝙蝠祭》主要邀請觀眾走進一個蝙蝠已經完全滅絕的未來世界,不只透過一系列感官體驗去重新認識蝙蝠(一個已經滅絕的生物),也藉此帶領觀眾反思在COVID-19疫情過後,蝙蝠這個物種正在面臨的滅絕危機及生態問題,同時也回顧疫情間各種食物種族歧視,及消逝的亞洲飲食文化等,甚至思考亞洲移民在西方世界所面對的生存困境。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物設計料理蝙蝠刈包,餡料是以南瓜製作的純素料理。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顧廣毅表示,整部作品設定時空為2035年,蝙蝠因生態浩劫而滅絕,人們透過生物科技打造蝙蝠食用肉,有人吃蝙蝠,也有人怕蝙蝠,進一步思考蝙蝠與人的共存關係。顧廣毅亦指出,「這幾年因為疫情,人們對於蝙蝠總是感到恐懼,認為是不好的生物,但其實蝙蝠在生態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傳授種子和花粉,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要角,也是需要保護的物種。」

為此《蝙蝠祭》從東南亞夜市、亞洲野味海鮮市場、歐美國家市集裡的亞洲小吃攤販等作為想像起點,將攤販形式轉化成一個未來版本的市集。而現場演出亦將結合互動式體驗、視覺藝術裝置、沉浸式表演,引領觀眾從未來看現在,從中更加認識蝙蝠的重要性。但有別於倫敦版本,顧廣毅也透露會順應場地而有所調整臺灣版,因為在不同場地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體驗表演。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參與《蝙蝠祭》倫敦首演的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也表示,此次演出場地在倫敦科學館的展覽空間,當觀眾漫步在夜市的攤位與攤位之間,除了趣味性,也有藝術與科技跨界結合的意義。「每一個攤位都呈現一道以蝙蝠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加上六位表演者湊巧都是亞裔出身,食物設計亦由台灣食物設計師陳小曼擔任,觀眾可以吃到用西瓜做成的蝙蝠血糕、特調的蝙蝠檸檬珍珠茶、用南瓜做成的蝙蝠肉刈包等純素創意料理,並從中引導觀眾深入探索蝙蝠的生態與文化意涵。」

這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文化的藝術盛宴,觀者不只能藉此深入瞭解蝙蝠,同時亦可思考人類如何在未來與自然共存。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國際戲劇節世界首演。演出現場當地觀眾喝到特殊調製的蝙蝠檸檬珍珠茶,既有台灣珍珠奶茶的精神,又有新創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 臺灣藝術家顧廣毅

1985年出生於台北,碩士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同時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社會設計師、教師等多重身分。他將多重領域的專業,運用在藝術創作上,長年關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他的作品顯得格外不同。

▧ 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

畢業於荷蘭愛因霍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碩士,為Studio Ficta工作室創辦人,2022年於倫敦設計博物館駐館。他擅長電影、互動設計和設計研究,關注範圍包括人類學、生態學等,他也擅長透闊虛構寫作,塑造角色和對話,作為設計與研究工具,以獨特的敘事方法,突顯人們在勞動、材料與循環經濟中的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議題。

2024臺北藝術節《蝙蝠祭》

日期:8月31日

時間:10:00-15:00(展覽/每一小時一場)18:30(演出)(免費參與)

報名: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taipei/2024/program/972 (7月1日18:00起)

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最新文章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