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共製《蝙蝠祭》8月北藝中心登場!走進無蝙蝠世界遊逛「未來夜市」
蝙蝠給人一種不安的恐懼感,但如果蝙蝠消失了會怎麼樣?歷時三年發展,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倫敦國際戲劇節跨國共製,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共創作品《蝙蝠祭》(Bat NightMarket)已於英國倫敦完整呈現。這是倫敦國際戲劇節成立75年來,首度出現臺灣藝術家作品,此作結合沉浸體驗、互動裝置與食物設計等,並將於8月31日在臺北藝術節登場!現場採免費預約入場,7月1日晚上六點正式開放報名。
一窺《蝙蝠祭》創作概念
2021年北藝中心和倫敦國際劇場藝術節邀約臺灣藝術家顧廣毅創作,他則邀來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一起共同創作,由強森負責整體視覺、裝置與展場設計,而顧廣毅則是擔任作品概念、各攤位概念與作品文本的創作。此作於疫情期間發想醞釀,過去曾有三階段發表,包含2022年台灣科學教育館〈蝙蝠筵席實驗室〉、2023年倫敦國王學院之倫敦科學藝廊〈蝙蝠早午餐實驗室〉,以及2023年在台北試演場的〈蝙蝠盛宴——第三階段呈現〉。
《蝙蝠祭》主要邀請觀眾走進一個蝙蝠已經完全滅絕的未來世界,不只透過一系列感官體驗去重新認識蝙蝠(一個已經滅絕的生物),也藉此帶領觀眾反思在COVID-19疫情過後,蝙蝠這個物種正在面臨的滅絕危機及生態問題,同時也回顧疫情間各種食物種族歧視,及消逝的亞洲飲食文化等,甚至思考亞洲移民在西方世界所面對的生存困境。
顧廣毅表示,整部作品設定時空為2035年,蝙蝠因生態浩劫而滅絕,人們透過生物科技打造蝙蝠食用肉,有人吃蝙蝠,也有人怕蝙蝠,進一步思考蝙蝠與人的共存關係。顧廣毅亦指出,「這幾年因為疫情,人們對於蝙蝠總是感到恐懼,認為是不好的生物,但其實蝙蝠在生態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傳授種子和花粉,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要角,也是需要保護的物種。」
為此《蝙蝠祭》從東南亞夜市、亞洲野味海鮮市場、歐美國家市集裡的亞洲小吃攤販等作為想像起點,將攤販形式轉化成一個未來版本的市集。而現場演出亦將結合互動式體驗、視覺藝術裝置、沉浸式表演,引領觀眾從未來看現在,從中更加認識蝙蝠的重要性。但有別於倫敦版本,顧廣毅也透露會順應場地而有所調整臺灣版,因為在不同場地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
參與《蝙蝠祭》倫敦首演的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也表示,此次演出場地在倫敦科學館的展覽空間,當觀眾漫步在夜市的攤位與攤位之間,除了趣味性,也有藝術與科技跨界結合的意義。「每一個攤位都呈現一道以蝙蝠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加上六位表演者湊巧都是亞裔出身,食物設計亦由台灣食物設計師陳小曼擔任,觀眾可以吃到用西瓜做成的蝙蝠血糕、特調的蝙蝠檸檬珍珠茶、用南瓜做成的蝙蝠肉刈包等純素創意料理,並從中引導觀眾深入探索蝙蝠的生態與文化意涵。」
這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文化的藝術盛宴,觀者不只能藉此深入瞭解蝙蝠,同時亦可思考人類如何在未來與自然共存。
▧ 臺灣藝術家顧廣毅
1985年出生於台北,碩士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同時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社會設計師、教師等多重身分。他將多重領域的專業,運用在藝術創作上,長年關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他的作品顯得格外不同。
▧ 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
畢業於荷蘭愛因霍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碩士,為Studio Ficta工作室創辦人,2022年於倫敦設計博物館駐館。他擅長電影、互動設計和設計研究,關注範圍包括人類學、生態學等,他也擅長透闊虛構寫作,塑造角色和對話,作為設計與研究工具,以獨特的敘事方法,突顯人們在勞動、材料與循環經濟中的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議題。
2024臺北藝術節《蝙蝠祭》日期:8月31日
時間:10:00-15:00(展覽/每一小時一場)18:30(演出)(免費參與)
報名: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taipei/2024/program/972 (7月1日18:00起)
最新文章
-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
陳澄波《寫生的故事》特展臺史博登場!以六大單元展出逾500件珍貴文物
2025/05/07 -
《國語作業簿》首推全台巡演計劃!5/16起走訪8大城市再掀華語金曲熱潮
2025/05/07 -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深掘宮﨑駿動畫宇宙對世界的關懷
2025/05/07 -
鼓聲與身體的狂歡!澳洲蒂芬妮.雷克《舞動狂響》5/10、5/11 臺中登場
2025/05/06 -
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集四大特展、市集、工作坊,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
2025/05/05 -
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藝文產業裡的Cool Kids,重新想像藝術與資本的互動
2025/05/02 -
2025米蘭家具展,三個品牌觀察:在習以為常中重新發現的設計力
2025/05/02 -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2025/05/02 -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2025/05/02 -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2025/05/02 -
富藝斯香港春拍台北預展登場!集喬治·康多等近百件現當代藝術亮相
2025/04/30 -
安娜・卡卡台灣首展《Pipe Dream》5月TAO ART登場!以畫作穿越感官幻境
2025/04/29 -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5/11上線!感受韓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2025/04/28 -
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揭曉 董事長張杏如:讓孩子看到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作品
2025/04/26 -
橫掃歐美劇場大獎!《少年PI的奇幻漂流》舞台劇7月國家戲劇院亞洲首演
2025/04/25 -
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開館!現場直擊四大展覽爬梳城市前世今生
2025/04/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