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大型回顧展香港M+登場!逾400件展品一探傳奇人生

2024-07-01 18:50 文字編輯/陳宜慧

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首個大型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於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在香港M++西展廳展出。做為20世紀和21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巨擘,此展以六大主題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並展出逾 400 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亦為首次公開亮相,是建築迷不可錯過的精彩展覽。

國際知名建築巨擘貝聿銘首個全面回顧展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以六大主題、展出逾...
國際知名建築巨擘貝聿銘首個全面回顧展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以六大主題、展出逾 400 件展品,讓大眾近距離爬梳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以及其作品如何與社會、文化、人生軌跡相互對照寫映。 圖/ M+提供、攝影:梁譽聰、Ted Dully

近距離一睹「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作品風采

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縱橫建築圈70載,在世界各地皆留下他所設計的精彩建築作品。貝聿銘曾說過:「建築是生活的一面鏡子。你只需要把目光投向建築物,感受過去的存在、一個地方的精神,它們是社會的反映。」因此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香港中銀大廈,到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些地標皆奠定貝聿銘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的顯赫地位,同時也透過其跨文化視野為當代世界奠下了基礎。

此展覽籌備長達七年,由 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 Nieuwe Instituut (New Institute) 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展。策展人表示:「貝聿銘的建築汲取地區元素,卻塑造全球文化。 其建築體現藝術和文化理想,同時透過對話和合作塑造了城市的天際線,帶來創新的建築形式和工程創舉。」現場不只深刻且仔細地描述貝聿銘出色的個人故事,同時也透過完整的闡述,揭示他漫長而樂觀的一生中,所經歷的複雜性、挑戰和成就。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 書館暨博物館外,1979 年。
 ...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 書館暨博物館外,1979 年。 ©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展覽六大主題一次看

此次展覽分為六大主題,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這些主題不但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主題一「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主要展示貝聿銘成長和修讀建築學的經歷,為他日後能夠揮灑自如地 融會不同文化、結合傳統與現代,奠定堅實的基礎。主題二「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則揭示貝聿銘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這段鮮為人知的事業經歷,以及 1960 年代他在美國及後來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參與過的混合用途規劃、住屋和都市活化項目。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入口。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入口。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第一主題「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第一主題「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第2主題「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第2主題「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主題三「藝術與公共建築」則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以及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緊密合作。在此部分可見他視博物館為公共空間,深信藝術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十分重要, 也可見他對當代藝術的喜愛。主題四「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揭示貝聿銘如何憑藉其精湛的建築技藝和解決問題的高明手腕, 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敏銳體察,在許多重要的委約項目中成為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在他職業生涯中的這些重要項目,既獲得客戶支持,亦曾引起爭議。

第三主題「藝術與公共建築」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第三主題「藝術與公共建築」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主題五「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展示貝聿銘及其團隊在採用物料和建築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對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材的運用,藉此造就建築設計上的創新。主題六「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探討貝聿銘長期以來對於為不同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設計現代建築作品的濃厚興趣,特別是與他故國有關的建築項目。他主要將文化和歷史建築原型去蕪存菁,從中獲得構思造型和空間的方針,以滿足現代的需要。

此外,展覽中亦展示11幅,出自7位國際攝影師囊括何兆南(香港)、久保田奈穗(紐約)、李國民(台北)、 喬瓦娜.席爾瓦(米蘭)、穆罕默德.薩姆吉(杜拜)、田方方(上海)和米田知子(東京/ 倫敦),在疫情期間拍攝的照片,藉此重新審視貝聿銘仍具影響力的作品。

第五主題「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展區。 圖/M+提供、攝影:林煒然
第五主題「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展區。 圖/M+提供、攝影:林煒然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梁譽聰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展場一隅。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第六主題「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展區。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第六主題「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展區。 圖/M+提供、攝影:鄭樂天

攜手M+戲院播放貝聿銘相關劇情片、紀錄片!另推出展覽限定商品

呼應展覽M+戲院亦將於7月至9月推出放映活動,播放聚焦貝聿銘建築項目的劇情片與紀錄片。亮點包括見解精闢的紀錄片《貝聿銘‥華裔建築設計第一人》 (1997),由貝聿銘帶領觀眾細看他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項目,並暢談其人生和設計理念。

還有保羅韋浩雲執導、以美國德州的達拉斯市政廳(1966–1977)為場景的科幻經典《鐵甲威龍》 (1987);而活地亞倫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則展示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961–1967)。M+亦將於 2024 年 7 至 12 月在大台階免費放映兩部紀錄片,講述貝聿銘在亞洲的建築項目,同時亦有一系列適合不同觀眾參與的工作坊將陸續舉行。

彼得羅森《第一人稱單數‥貝聿銘》,1997年。  圖片/導演彼得羅森提供
彼得羅森《第一人稱單數‥貝聿銘》,1997年。 圖片/導演彼得羅森提供

展覽同步出版《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書中展示了貝聿銘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或耳熟能詳、或鮮為人知的經歷,其中包含大量未曾出版的文獻、全新委約拍攝的照片、文章,以及不同學者和曾與貝聿銘共事的人所分享的軼事。而M+商店亦推出一系列以貝聿銘的建築項目為靈感的限定商品,當中包括玻璃花瓶、掛牆鐘、積木、環保袋、書籤及文件夾等。讓大眾在看展之餘,也能收藏建築大師的經典設計。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左),書籤(右)書籤,設計靈感來自貝聿銘著名項目紐約艾弗...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左),書籤(右)書籤,設計靈感來自貝聿銘著名項目紐約艾弗森藝術博物館。 圖片/Thames & Hudson、M+提供

蠟燭(左),由香港品牌 BeCandle 帶來六款不同香味的蠟燭,可重新排列並組...
蠟燭(左),由香港品牌 BeCandle 帶來六款不同香味的蠟燭,可重新排列並組合成猶如貝聿銘所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鳥瞰圖形狀。單肩袋(右),袋上印有 M+展出的貝聿銘建築項目的圖案,包括巴黎大羅浮宮、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和 1970 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台灣館。 港幣 185 元 攝影:葉璋時 圖片由 M+提供 圖/ M+提供、攝影:葉璋時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大型回顧展

日期:2024 年 6 月 29 日—2025 年 1 月 5 日

地點:M+西展廳

官網:https://www.mplus.org.hk/tc/

香港M+2024展覽

最新文章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