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飲食新日常:供餐不如賣菜,限聚令還在繼續
過去一整年,香港人的生活經常是以雙週為單位在盼望著。
許多因應疫情而採取的禁令措施,期限到了,倘若確診數字居高不下,感染源頭又像理不清的毛線球——沒關係,我們再延長14日。
令人最有感的自然是民生相關的限聚令和堂食禁令。2020年末,香港陷入第四波疫情高峰,眼看大家已然熟悉的各項規定又將再度籠罩全城。12月初,晚上六點之後禁止在餐廳內用,禁令施行前一晚,我和先生把握(可能是)這個年度最後外出享用晚餐的機會,赫然發現走到哪都人山人海,顯然香港人早已視確診數字如浮雲,享樂的自由即將被奪走,那才是大事。
時間倒轉回年初風聲鶴唳的二、三月,曾遭受SARS重創的香港居民普遍具有台灣人的自制,街頭的口罩覆蓋率達九成以上,彼時天氣還涼爽,在這個時節裡向來高朋滿座的火鍋店、雞煲店,大多空無一人。就連一般的茶餐廳、粉麵粥店,這些讓人快速飽腹的場所,也都生意下滑——要知道,很多香港人沒有下廚的習慣,一來工作繁忙,二來居住空間狹小可能連個煮食的爐子都沒有,滿街的燒臘冰室魚蛋粉,外食很方便——在那個相當懼怕病毒的時期,真的沒什麼人敢在外頭吃飯。
當然,從那時起,餐廳為了生存,紛紛轉作外賣、打折扣戰,在手機上滑外送App的列表,也越來越精采另一方面,街景亦發生變化。我居住的紅磡是生活機能相當健全的地區,從家裡出發,十分鐘內可達的超市就有六間,外加一座全日開放的傳統街市,以及數不清的蔬果店。這一帶的居民可說是完全不愁買菜的地方。
原以為市場已經飽和,離我家不遠處的大馬路上,半年內卻陸續開了三間生鮮食材店,間隔不超過100公尺,比便利商店還密集。而我家樓下的韓國烤肉店,不知是不是受夠了政府反反覆覆的禁令緊縮,索性把烤肉店關了,改建成小型的韓國超市。這年頭,繼續經營餐廳都像賭注,而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自炊了,與其供餐不如賣菜吧。
不過,對於病毒的懼怕畢竟是一時的,當大家逐漸意識到,你不會因為外出吃一頓飯、喝杯小酒就不幸中標,被悶久的靈魂終究也渴望解放。在疫情和緩、禁令放寬的期間,餐飲業幾度復甦,沒得出國旅行,那就去飯店staycation、登小島旅遊 ,每逢連假,要在島上訂個像樣的房間還訂不到呢。2020年下半,確診數字高高低低,沒什麼人放在心上,早已麻痺。
直到12月,本以為接連而來的節慶假期,可與親朋好友外出聚餐,尋歡作樂的希望泡泡卻硬生生被戳破。
限聚令,一張桌枱限制只能坐兩個人,有九個人要一起用餐怎麼辦?沒問題,幫你分成五張桌子,有一個人還得落單;或是使出隔板次元切割術,三個人要坐在一起是吧?行!桌子中間放一張塑膠隔板,你們就不算是坐在同一張桌子前了。
晚市禁堂食,所有的聖誕大餐、新年聚會都不用想在餐廳度過了,業者因此爭相推出各種外賣到會服務,連我家樓下的茶餐廳都推出多人共享套餐,到底誰過節會想吃茶餐廳?
所有的娛樂場所皆須關閉,包含酒吧、夜店、遊樂場、卡拉 OK 和麻雀館,聖誕節那天我經過尖沙咀一帶,許多過往下午就開始營業的酒吧多半門窗緊閉,本來熱鬧的街區一片死寂,猛地抬頭看到商家掛出的抗議布條──抨擊政府不嚴格控管邊境卻拿餐飲業開刀──都顯得有些陰森可怖。
香港人的年末聚餐從冬至開始,接著聖誕節、元旦都是重要的公眾假期,就這樣一路吃到農曆新年。然而經過如此苦悶的一年,民眾卻得不到一場放鬆的尾牙,2021年一月初,政府再度宣布限聚令和晚市堂食禁令延長兩週。
不只是想要外食的老百姓氣悶,宴席酒樓、海鮮酒家的業者更悶,限聚令不放寬,沒人想上館子吃圓桌菜。眼看農曆年要到了,所有人再度巴望著兩週後解禁,但情勢可不怎麼樂觀。
過去一整年,香港人的時間與空間感,就這樣被切割得細細碎碎的。
◎責任編輯:胡士恩
New Normal
最新文章
-
周春米與譚艾珍、歐陽靖「新醬」三代對談 2025南國漫讀節感受屏東多元文化
2025/08/30 -
台北萬豪10周年「時光酒展」8/30、31登場!一嚐15國50大產區逾百款佳釀
2025/08/30 -
「森里號」阿里山林鐵高端列車!五大亮點一次看、預計2026年正式營運
2025/08/29 -
廟埕外的新舞台 讓全球旅客在國際機場感受台灣文化律動
2025/08/26 -
台中MINIMAL為何放棄套餐專注外帶單杯?萬士傑:做自己喜歡的風味就好
2025/08/25 -
iPhone錄音轉文字免費逐字稿!iOS 18支援10種語言
2025/08/25 -
粵魂作序、初心為旨 臺中勤美洲際「明娟樓」入選米其林指南
2025/08/25 -
2025新北市必比登15選!深掘在地飲食文化的究極魅力
2025/08/24 -
2025新竹必比登推介名單15選!以美食鋪展客家傳統的深厚底蘊
2025/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