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我從小就喜歡種植物,大學時創業投入花藝。也許因為植物本身具備高度的親和力,讓我在創業之初就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並得以一路延續緣分至今。雖然現在植物創作與花藝不是我與團隊最主要的接案內容,但這些經驗依然深刻影響我對媒材的選擇及創作邏輯。
植物已經成為我觀看與認識世界的途徑,也是一種確認自身所處文化與地域位置的方式。觀察與紀錄植物的品種、特性、生長狀態,或是植物經人為影響後呈現的樣貌,是我辨認與想像地理、氣候,甚至歷史文化的起點。這些觀察經常構成我對空間與場域的第一印象,也讓我得以與自身成長的土地建立連結,深化每一段旅程的感知經驗,持續影響往後創作的判斷與節奏。
植物工作本質上高度仰賴經驗與身體勞動。當材料本身具有生命週期與保存極限時,任何製作都建立在精準判斷但同時需要理解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尤其在面對海外製作或大型專案時,植物的運輸、通關與氣候適應性皆具高度不確定性,抵達時間往往難以掌握,甚至有無法抵達的風險。有時候可能因此處於高壓的心理狀態或非常緊湊的製作壓力之中。
記得有幾次在完成案子後,因為長時間操作,手腳肌肉過度使用而出現發炎,幾乎無法順利行走。後來開始懂得如何跟身體達成共識,鍛鍊與適時的放鬆,讓腦袋與身體能夠協作,成為持續創作的必要條件。在創業初期也花了很長時間持續優化與業主的溝通方式、提案架構與報價策略,逐步將植物創作從單一價格邏輯中鬆動出來,讓更多人願意看見它背後的想像空間,進而建立起更合理的價值系統。
回想起創業的第一年充滿驚喜,第一個媒體採訪、退役後在台北完成的第一件案子、與Kinfolk的合作、第一次海外工作邀約,以及第一位從香港遠道而來的助理——回想起來都像一場夢。不過至今最深刻的一次委託,反而是童年時期在台中東勢花店幫忙的經驗。鄉間的花店以功能性訂單為主,涵蓋宗教、節慶與喪禮等需求。那時國小的我,個頭還只比工作桌高一些,就已能獨立完成不少訂單。
小朋友身體輕盈靈活,我經常需要在告別式會場的大型花壇上爬上爬下,協助製作並完成比較精巧的收尾。記得有一次,抵達現場才發現,那是一場屬於我國小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我看見她蹲在禮堂外焚燒金紙,卻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也無從表達,我們沒有說任何一句話。那場任務我格外慎重,尤其是我負責的、設置於遺像背後的主花圈。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意識到,植物不只是視覺與形式的材料,它也能成為情感的壓縮與轉譯,以語言無法觸及的方式來珍惜與回應。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5「花的力量,回應生命的途徑」花草不只是美麗的風景,它們有限的生命、各自相異的姿態,提醒了我們同樣身為有機體「存在」的本質。近年台灣各種型態與風格的花店、花藝工作室蓬勃生長,大眾接觸花、感受花的方式變得更多元而自由。此期專題搜集花藝與植物創作者的心聲,探索花作為傳遞情感、記憶時刻、展演創意的媒介,與人們發展出怎樣的交集和關係。
![]()
◎圖片提供:廖浩哲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35
最新文章
-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
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伊日藝術計劃登場!一探AI語言與性別身份圖景
2025/08/07 -
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2025/08/06 -
《左撇子女孩》入選多倫多影展、台灣10/31上映!真實呈現台灣夜市人生
2025/08/06 -
凹與山新專輯《Hidden Album》集歐亞聲音藝術家一揭被隱藏的聲音敘事
2025/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