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撰文/廖浩哲

我從小就喜歡種植物,大學時創業投入花藝。也許因為植物本身具備高度的親和力,讓我在創業之初就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並得以一路延續緣分至今。雖然現在植物創作與花藝不是我與團隊最主要的接案內容,但這些經驗依然深刻影響我對媒材的選擇及創作邏輯。

植物已經成為我觀看與認識世界的途徑,也是一種確認自身所處文化與地域位置的方式。觀察與紀錄植物的品種、特性、生長狀態,或是植物經人為影響後呈現的樣貌,是我辨認與想像地理、氣候,甚至歷史文化的起點。這些觀察經常構成我對空間與場域的第一印象,也讓我得以與自身成長的土地建立連結,深化每一段旅程的感知經驗,持續影響往後創作的判斷與節奏。

廖浩哲擅長但不限於以植物創作,作品常見異質媒材融合,帶有強烈的雕塑感。
廖浩哲擅長但不限於以植物創作,作品常見異質媒材融合,帶有強烈的雕塑感。
替魏如萱專輯視覺打造的裝置,以多種蘭花與植物傳達音樂概念。
替魏如萱專輯視覺打造的裝置,以多種蘭花與植物傳達音樂概念。

植物工作本質上高度仰賴經驗與身體勞動。當材料本身具有生命週期與保存極限時,任何製作都建立在精準判斷但同時需要理解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尤其在面對海外製作或大型專案時,植物的運輸、通關與氣候適應性皆具高度不確定性,抵達時間往往難以掌握,甚至有無法抵達的風險。有時候可能因此處於高壓的心理狀態或非常緊湊的製作壓力之中。

記得有幾次在完成案子後,因為長時間操作,手腳肌肉過度使用而出現發炎,幾乎無法順利行走。後來開始懂得如何跟身體達成共識,鍛鍊與適時的放鬆,讓腦袋與身體能夠協作,成為持續創作的必要條件。在創業初期也花了很長時間持續優化與業主的溝通方式、提案架構與報價策略,逐步將植物創作從單一價格邏輯中鬆動出來,讓更多人願意看見它背後的想像空間,進而建立起更合理的價值系統。

為餐廳Mad by Le Kief打造的系列作品既回應空間又拓展了想像。
為餐廳Mad by Le Kief打造的系列作品既回應空間又拓展了想像。
受到保養品牌Aesop委託,將產品回收空瓶再製成容器。
受到保養品牌Aesop委託,將產品回收空瓶再製成容器。

回想起創業的第一年充滿驚喜,第一個媒體採訪、退役後在台北完成的第一件案子、與Kinfolk的合作、第一次海外工作邀約,以及第一位從香港遠道而來的助理——回想起來都像一場夢。不過至今最深刻的一次委託,反而是童年時期在台中東勢花店幫忙的經驗。鄉間的花店以功能性訂單為主,涵蓋宗教、節慶與喪禮等需求。那時國小的我,個頭還只比工作桌高一些,就已能獨立完成不少訂單。

小朋友身體輕盈靈活,我經常需要在告別式會場的大型花壇上爬上爬下,協助製作並完成比較精巧的收尾。記得有一次,抵達現場才發現,那是一場屬於我國小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我看見她蹲在禮堂外焚燒金紙,卻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也無從表達,我們沒有說任何一句話。那場任務我格外慎重,尤其是我負責的、設置於遺像背後的主花圈。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意識到,植物不只是視覺與形式的材料,它也能成為情感的壓縮與轉譯,以語言無法觸及的方式來珍惜與回應。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創意實踐團隊,透過裝置、空間與物件展開跨尺度創作。作品多以植物與日常素材為出發,結合感知經驗與場域語境,實踐於展覽、品牌合作與公共場域。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創意實踐團隊,透過裝置、空間與物件展開跨尺度創作。作品多以植物與日常素材為出發,結合感知經驗與場域語境,實踐於展覽、品牌合作與公共場域。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5「花的力量,回應生命的途徑」

花草不只是美麗的風景,它們有限的生命、各自相異的姿態,提醒了我們同樣身為有機體「存在」的本質。近年台灣各種型態與風格的花店、花藝工作室蓬勃生長,大眾接觸花、感受花的方式變得更多元而自由。此期專題搜集花藝與植物創作者的心聲,探索花作為傳遞情感、記憶時刻、展演創意的媒介,與人們發展出怎樣的交集和關係。

◎圖片提供:廖浩哲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35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最新文章

張碩尹攜手英國藝術團隊推新作:一部關注「家」的互動短片,觀眾移動決定觀看視角

2025/07/17
日本藝術家小瀨真由子首次台灣大型個展《房間裡的大象》,以及西班牙當代藝術家塞吉歐...

伊日藝術計劃兩大展覽《房間裡的大象》、《The Magical Journey》7月展出

2025/07/16
專訪當日Peter Cook穿了件色彩繽紛的襯衫入鏡,他笑說這是太太去年送給他的...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