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10支筆】楊士慶╳樹枝筆:用選項以外的可能,推翻自己
與其說從小喜歡畫畫,不如說我喜歡逛書局買筆,在超大鉛筆盒裡塞滿各種筆的安全感。開始畫畫後,我很快就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同學的畫都很工整漂亮,我畫的永遠歪七扭八,也漸漸產生一種反骨心態——既然畫不「好」,那就畫只有我能畫的東西吧。那個心境是從羨慕、自我懷疑到自得,成為一路相伴的興趣。
我從來沒有覺得畫畫可以變成養活自己的技能,直到進入崑山科大視傳系,教授要我嘗試將繪畫與平面設計結合。那時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只是每天每天大量地、沒有目的性地畫畫和編排,直到某天教授說,他覺得我已經能掌握這件事了。
現在我依然習慣畫在紙上,掃描進電腦裡再整理訊息、安置版型;畫畫是全然放開框架的創作狀態,設計則是刪減收斂的過程。我也偏好用非典型「筆」創作;像是樹枝、橡皮擦、牙刷等等。創作的獨特性,從怎麼握筆、握什麼樣的筆就開始了,握筆方式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和創作狀態,那跟手握滑鼠在電腦上選設定好的粗細、拉出鋼筆感的線條,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師保有的感性,讓我得以開發「選項以外」的可能。
現在偶爾不為工作拿起畫筆,下筆的瞬間就覺得狀態不對——雜念太多了。想要畫出一條線,和十年前的那一條線是完全不一樣的。回想起高中畢業時辦了個展,那時秉持著「以後應該會當藝術家,一直畫下去吧」的心態,在展間裡貼滿了畫作,一心只想分享自己的作品。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應該怎麼整理和被呈現、會是誰來看展⋯⋯這些現在理所當然的思考,當年幾乎完全沒想過。
任何有手繪元素、可以進入創作狀態的案子,我都做得蠻開心的,也會反思有沒有達到未曾觸及的境界——但如果連最初創作的心境都失去了,還有資格要求「更好」嗎?
明天我就要出發去歐洲一個半月,這趟旅行是我給自己的機會,想要找回以前創作的感覺。這幾年案量很大,在回頭看作品時,漸漸意識到自己會直覺做出比較安全、有機會被客戶買單,但內心深處其實有點猶豫、甚至恐懼的決定。
我也會檢視以前的作品,看到曾經過度設計、想耍酷的痕跡,渴望用浮誇華麗的作法去說服市場。現在當我想要嘗試更簡單、回歸本質性的東西時,客戶反而會懷疑你花的力氣,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在推翻與對抗的,是過去的楊士慶。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0「最好的10支筆」
在數位化時代,已有許多工具可取代實體紙筆,然而握筆時的親密手感與創作直覺,始終難得。本期邀請仍常握筆的人們,分享他們與筆共處的日常;筆可以是讓心穩實的安心符;可以帶著手開發思緒未及的荒地;可以引導一場專注自我的對話,一段沈浸樂趣的時光。
攝影:張天駿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10
最新文章
-
中美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亮相!呈獻20國、70+組藝術家多元創作
2025/11/03 -
金馬賓館七周年特展《吟遊時空》11月登場!霍剛×權純益一展東亞抽象對話
2025/11/03 -
必看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北美館登場!集72位藝術家共譜思慕
2025/10/31 -
萬中選一Pluribus美劇11/7 Apple TV首播!絕命毒師、絕命律師主創打造2025新劇
2025/10/31 -
台南U.I.J × 泰國刺青藝術家To smile《Sound Blooms》沉浸式聲音花園登場
2025/10/31 -
2025白晝之夜11/1限時12小時開跑!規劃6小時交通、路線懶人包攻略
2025/10/31 -
基隆美術館《WE ARE ME》登場!集多國藝術家一揭當代社群觀看現象
2025/10/30 -
愛馬仕匠心工坊11/15華山免費開展!集結愛馬仕頂尖工藝師的現場展演
2025/10/30 -
在藝術裡觸草!展覽《Touch Grass》一次呈現8位國際藝術家取材自然之作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