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10支筆】李育昇╳使用三十年水彩筆:畫出服裝輪廓,⽤筆為⼑開路
我的美學基礎建立在古典繪畫上,小學開始的美術班教育讓我拿筆畫畫的時間大過於拿筆寫字。服裝則是我的家學,大二左右開始接觸實務的劇場演出製作,那時才回頭認真地跟著媽媽一招一式把服裝製作的工藝學會。
從小看著爸媽如何從紙上作業的打版開始,接著剪裁、車縫等一系列製作工序完成一件服裝,因此能理解從設計圖落實到版型的過程,其實就是透過畫筆把腦中所想實踐到紙面上;這跟美術繪畫也很像,把觀察到的靜物或人物光影,透過畫筆與個人風格轉譯到紙上。
服裝製作上,在打版紙上畫出的線條九成都是之後的剪裁線,可以說是用筆為刀開路,因此都以線條與輪廓為主,打版筆也是越細越好,我習慣用0.3mm、HB的超極細自動鉛筆畫版型。美術班教育養成的人一定對一整盒有著從9H到9B不同硬度與黑度的素描鉛筆不陌生,黑度越高筆芯越軟,但離開了純美術的環境後,居於光譜中央的HB筆芯是我最常使用的中庸之道:剛柔並濟。
劇場服裝設計或是神明服儀冠帽設計,與時裝設計領域是完全不同的構成邏輯。劇場也好神明也好,設計的對象大多時候可以理解為非人類:物化與神話過的角色或是木石雕刻的偶像。他們的服裝與角色/人物設定有關,神明個性也是一種角色的人物設定,有的慈悲有的威嚴。因此視覺傳達上不會單靠一件衣服就講完所有的角色故事,有時會有大量的圖騰與彩繪、立體的裝飾物件做妝點,從紙筆繪圖構成的平面基礎上要再加入立體與質感的應用,這種訓練大部分也是養成自古典美術的學習背景,水墨畫構成山石或是松柏樹皮紋理的「皴法」大概是我所能想到最類似的狀況。
現在很多電腦數位繪圖的技術很方便取得,但我還是倚賴傳統持筆的手繪老方法,一方面是美學養成背景給予的定錨感,一方面其實知道自己是在做一層又一層的轉譯工作:從腦中畫面到大家都可見可被說服的紙上畫面轉譯,以及從平面2D到立體3D的轉譯。近期代表性的幾個作品:妮妃雅參加《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戲曲造型、⺠俗再現代化的電氣神將系列,兩者的圖騰跟紋飾構成,也都是從設計圖和版型圖,就開始被賦予各式繁複的立體工藝轉譯。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0「最好的10支筆」
在數位化時代,已有許多工具可取代實體紙筆,然而握筆時的親密手感與創作直覺,始終難得。本期邀請仍常握筆的人們,分享他們與筆共處的日常;筆可以是讓心穩實的安心符;可以帶著手開發思緒未及的荒地;可以引導一場專注自我的對話,一段沈浸樂趣的時光。
圖片提供:李育昇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RELEASE; x 山陽山陰策劃!《リリース百科》以物件探索世界與自己的關係
2025/02/17 -
因著一塊門牌的牽引 溯源出書 蔣勳:地方寫出本地故事 讓觀光有文化根底
2025/02/17 -
10件2025台灣燈會必看細節!那些沒寫在手冊裡但很重要的小事
2025/02/11 -
瘋魔與混亂才能激盪出真我,在《酒神有沒有派對》經歷恐懼與慾望的旅行
2025/02/10 -
絲襪小姐20週年《伏流》演唱會2/15登場!何欣穗等八組神秘嘉賓同台
2025/02/07 -
創作歷程大公開!《羅迪尼.狄克森》全新人物誌畫冊、展覽路由藝術登場
2025/02/06 -
2025TIDF巡迴展四大城市接力放映!日本導演小田香4月來台映後座談
2025/02/06 -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
2025/02/06 -
林懷民首度執導馬戲!FOCASA《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28臺南登場
2025/02/05 -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
2025/02/05 -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