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共生渴望」聯展登場!TAO ARTx香港馬凌畫廊呈現四位女性藝術家作品

2024/08/06 文字編輯/陳宜慧

由台北TAO ART攜手香港⾺凌畫廊推出的聯展「共⽣渴望(Symbiotic Longing)」,於7月27日⾄9⽉21⽇在Tao Art展出!此展集結藝四位來自不同地域的女性藝術家,囊括許鶴溪(Brook Hsu)、劉茵、楊季涓與王之博,她們皆以獨特的媒材、觀點、創作形式,去展現對⾃然的共感、人性間的⾚裸及開放,同時也透過真實的情感去回應或抵抗⼈類的處境。

AO ART與香港⾺凌畫廊合作,四位女性藝術家聯展「共⽣渴望(Symbiotic Longing)」。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AO ART與香港⾺凌畫廊合作,四位女性藝術家聯展「共⽣渴望(Symbiotic Longing)」。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都2024年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聚焦女性?

2024年,當世界已經走到有AI生成圖像的年代,我們是否還需要刻意地聚焦當代女性藝術家?在《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一文中指出,「根據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2023年女性藝術家的銷售份額佔比30%(一級與二級市場合計),按年持平。」大多數的買家依舊選擇了男性藝術家。

特別是,談到20世紀女性藝術家,許多人腦中首個浮現的或許只有墨西哥已故女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正如琳達.諾克林〈為何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1971),一書中開門見山的提問,即便來到21世紀,出現草間彌生、塩田千春、六角彩子...等,2024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也頒給來自巴西與土耳其的兩位女性藝術家。然而,當代藝術版塊鬆動的速度是否依舊過於緩慢?正因如此,仍有藝廊持續聚焦女性藝術家,並透過一場場展覽,將觀者的視線一遍遍拉回作品面前。

展場一隅。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展場一隅。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四位女性藝術家作品一次看

▧ 楊季涓

楊季涓(1985年⽣於台北)作品中充斥⼀種與記憶相關的細膩特質,探索了我們與⼈、地點、物件及事件的諸多關係。素描、空間裝置、聲⾳敘事及在2023年創制的⾵鈴與簾幕式動態雕塑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可被視作是⼀系列與事物聯繫有關的敘事。

其空間裝置《Plastonki》(2020)以帶有礦⽯質感、伴隨童年記憶的⼿作陶⼟,巧妙地讓海岸上的⽣命體和被海浪沖刷的塑膠製品在造型上產⽣呼應與對話,表達了⼈與⾃然材料之間直接、親密的⾝體經驗與互動關係。同時透過沙灘造景和攀岩場般的室內場景,融合了科學論述與寓⾔的耳邊聲響,指出⾃然與⼈為痕跡之間的複雜共存。

此外,楊季涓更為這次聯展創作了《⼩星星》(2024) 這件全新作品,將觀點拉到更廣的宇宙與銀河;⼈類就如同這些⼩⽯頭,都是源頭不可知的星塵。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楊季涓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 許鶴溪Brook Hsu

許鶴溪1987年⽣於美國華盛頓州普爾曼,現⽣活和⼯作於紐約。她以《⽣⽇頌歌》(2020) 為題的繪畫作品,靈感來⾃⽣⽇賀卡上的印刷圖像,左側是⼀群蝌蚪在合唱,右側則是⼀隻擔任指揮的青蛙。她在兩張地毯上分別以墨⽔和壓克⼒顏料以滲透、浸染的筆觸繪上圖像局部,讓畫⾯中的兩棲⽣物在脫離了原先的脈絡之後,彷彿被賦予了⼈的⽣命能量, 展現出神秘迥異的質地。另外兩幅以細緻線條描繪的⼈物⼿稿,無論是《女孩的肖像》(2022)中的天真神情,或《女孩》(2022)中⾚⾝裸體的跪姿,都讓⼈有⼀種脆弱易傷的感覺。在女性⽣育⾃由與性⾃主權仍然不斷承受威脅的當下,畫⾯中的年輕女孩彷彿對於世間的暴⼒提出質問,等待觀者的回應。

展場一隅。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展場一隅。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許鶴溪(Brook Hsu )作品《生日頌歌》。 圖/藝術家提供
許鶴溪(Brook Hsu )作品《生日頌歌》。 圖/藝術家提供

▧ 劉茵

劉茵(1984)⽣活⼯作於香港。在過去⼗年內,她發展出⼀種有顛覆性意義的繪畫語⾔,以經典⽇式少女漫畫的爛漫⼿法為當代圖像、公眾⼈物、流⾏⽂化形象或非⼈物件添加誇張、閃亮的眼睛及⾯孔,揭⽰並重塑在複雜事件中運作的情感及敘事結構。而近年劉茵則進⼀步集中關注⽇常⽣活情境、蔬菜瓜果、植物花草乃⾄氣候等主題。

在劉茵帶來的新作系列中,主⾓「桃⼦」們都有著⼀臉誇張的少女漫畫表情,情緒氛圍強烈⽽敘事脈絡隱晦,需要觀者進⼀步地想像與揭露。《溫泉》(2024)中在櫻花樹下親密相擁的戀⼈神情遮掩,⽽像臉⼜像臀的《桃⼦》(A Peach,2024)正⾯與觀者對視,讓內在/外在、⼈/非⼈的關係在觀看經驗裡變得曖昧;有著玫瑰花的《桃⼦》(Peaches,2024)則只⾒局部⽽不⾒全貌。劉茵既挪⽤了寫實靜物畫傳統的⾃然主義繪畫語⾔,也藉由內⼼幻想迸發的少女漫畫表情,以幽默⼿法挑戰客觀再現的邏輯;這兩個不同時空的圖像系統在藝術家⽣命經驗中交錯,讓潛在的衝突開展出另⼀種可能性。

劉茵作品《溫泉》(左)。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劉茵作品《溫泉》(左)。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劉茵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劉茵作品。 圖/TAO ART提供、攝影:陳又維

▧王之博

王之博(1981),現⽣活⼯作於柏林。她描繪雪景、陳列櫃、⼈像與氤氳難辨的抽象圖景,在主題上超越傳統主義,從地理、歷史、⼈⼝、建築及肌理等⾓度追尋現實的怪誕範疇。同時,王之博⾃2005年以來的藝術實踐通過繪畫拉伸、濃縮、扭拽了時間和空間維度,藉以探討繪畫精進或消解⾃⾝的可能性,以及⼈類視覺經驗的演進過程。

她較早期的作品《好⽣活》(2018)以清晰的女性形象與相互依偎的兔⼦,表現了溫柔感受與對奢華的想像,⽽《輕微抵抗1》(2022)與《輕微抵抗2》(2022)則以華麗的⾊彩、筆觸與物質肌理,暗⽰著纖細臉孔與飄動頭髮的意象,開啟了⼀個似乎沒有重⼒、沒有⾝體的神秘空間,造成暈眩不安的感覺。在《無題》(2022)裡,⼈的⽪膚被⽊紋覆蓋,將難以指認的⾁體形態轉化為精神體驗的載體。王之博對繪畫的探索無法單純以抽象或具象的⾓度來解讀,⽽是在精神性與物質性之間創造⼀種來回辯證的關係。

王之博作品《輕微抵抗1》。
 圖/藝術家提供
王之博作品《輕微抵抗1》。 圖/藝術家提供

四位女性藝術家聯展「共⽣渴望」

⽇期:2024 年 7 ⽉ 27 ⽇ ⾄ 9 ⽉ 21 ⽇

時間:週二⾄週六,上午 11 時 ⾄ 下午 7 時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街79-1號8樓)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2024/02/07

最新文章

「石晉華」展呈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多種類型的創作探索。

安卓藝術雙展:呈現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畢生創作,新銳嚴友亨獨特繪畫視角

2025/09/12
《Dust and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於9 / 28 起推...

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塵與金》藤村真 × 道川省三台灣首展登場

2025/09/12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襲園美術館展出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 以裂口為起點,展開感知、記憶與未竟的重構。...

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襲園美術館展出!以殘形凝鍊當代、描繪時代印記

2025/09/11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