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槓後的一搏——唐嘉鴻
體育賽事的殘酷,奧運競技體操可排進前三名。
第一次注意到唐嘉鴻,在上一屆2021年的東京奧運,那年「破天荒」有兩位台灣選手進入男子個人全能決賽。男子全能需比六項:鞍馬、吊環、單槓、雙槓很吃重上肢的力量;跳馬、地板(自由體操)則須仰賴下肢力量。每一項都有高難度技術要求,有些著重動態的爆發力,有些需要靜止時間的平穩,要將這六項都練到精,並且進入奧運決賽,需要不偏練上肢或下肢,動靜皆宜的綜合能力。唐嘉鴻最後拿下第七名,在單槓拿下第二名的高分,僅管沒有奪牌,已經是台灣體操一大里程碑。李智凱拿下21名,在最拿手的鞍馬落馬兩次,無法靠此拉高分數。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李智凱在個人單項的鞍馬也進入決賽,這一次他完美發揮,得到銀牌,僅次於2016里約、2021東京奧運鞍馬金牌的英國選手Max Whitlock。
轉眼間來到2024年巴黎奧運,上屆鞍馬銀牌李智凱被擋在奧運資格賽之外,Max Whitlock要挑戰個人鞍馬第三金,因為小失誤落到第四名。唐嘉鴻呢?上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小貓王」,這次只進入單槓決賽。比賽這天是競技體操的收官日,比完團隊、個人全能,單項的最後一項就是唐嘉鴻要上場的單槓。在前面的比賽,美國體操女皇Simone Biles此屆又收下三金,令人嘆服;男子體操方面,菲律賓Carlos Yulo不但進入個人全能決賽,還在競爭激烈的個人單項得到地板、跳馬兩面金牌,他身高只有150公分,卻有異常粗壯的上臂,上、下半身一比一的身材比例,落地時併攏的雙腿像一根針穩穩插入地面,矮子在正常世界裡會被霸凌,在體操場上則是天賜的條件。
最後一天的最後一項:單槓,唐嘉鴻第一位出場。猶記得東京奧運看唐嘉鴻還是稚氣的娃娃臉,巴黎奧運場上的他竟有點滄桑感,都說歲月催人老,但這時光只有短短的三年。體育選手身後的辛酸誰人知,2023年2月,唐嘉鴻發了一篇臉書,提到他在師大訓練得好好的,體育主管單位卻硬要讓他更換場地,轉到國訓中心測驗,因為不適應場地,讓他意外受傷,阿基里斯腱全斷。當時我看到這篇新聞,心裡:「啊!」一聲,深感惋惜,我心想,他不可能參加巴黎奧運了。
等呀等,終於在體操收官日等到唐嘉鴻出場,他被排在最容易緊張出錯的首位,籤運真的不佳。他上槓,做到G難度的Cassina,那是一個空中飛行動作,雙手先脫槓,身體在空中騰越360,雙手再接槓,接槓的一剎那,唐嘉鴻脫槓了,我深吸一口氣,在決賽脫槓,機率上可說與獎牌無緣,因為越往後面實力越強,例如本屆個人全能金牌得主岡慎之助、預賽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張博恆、上一屆東京奧運銀牌克羅埃西亞選手⋯⋯。唐嘉鴻落槓後深呼吸,重新上槓,他重做了一次Cassina,還做了他的招牌動作貓跳(Yamawki),在空中騰躍空翻後穩穩地抓槓,落地時雙腳定住。我心想:「他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但不太可能得牌了。」
接著他出場的是岡慎之助,動作完美,拿到高分。第三位是哥倫比亞17歲年輕小將,初生之犢不畏虎,也毫無失誤拿下高分。在這之後風雲變色,災難像傳染病般一個傳一個:第四位賽普勒斯選手,落地時整個人撲倒在地;第五位日本選手,掉槓一次加落地失誤;第六位張博恆是奪金大熱門,落地時又大失誤;第七位上屆銀牌更是慘重,掉槓兩次,賽後鐵青著臉像有巨石重壓在身上。
原本不敢想的獎牌,竟有一絲希望。比完七位選手,兩位沒失誤的選手佔據一、二名,唐嘉鴻和張博恆同分,並列第三。從絕望到逐漸在黑暗中看到盡頭的微光。最後一位是團體賽讓中國隊痛失金牌的蘇煒德,失常的項目正是單槓,他上槓,空中騰躍全無問題,此前他落槓兩次的心魔已然解除,就等落地,蘇煒德卻也撲倒在地。
決賽八位選手有六位失誤,同獲銅牌的張博恆微微失落(此屆他已有兩銀在手),唐嘉鴻淚流滿面。百分之一的機率發生了,這多麼像是一個神話故事,就像唐嘉鴻曾斷裂的阿基里斯腱,也是以神話人物命名。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3「運動員,迎戰每一次自我搏鬥」
巴黎奧運落幕了。四年一次的頂尖競技,留下的不只獎牌和勝敗,運動員之所以成為運動員,那些包覆在身體裡的意志,值得我們花時間繼續感受。你會發現,珍貴的一刻並不只是誰的國歌響起、不是誰振臂歡慶,而是當運動員用有限的職業生涯成為自己,從未放棄搏鬥,無論飛躍墜落。一名運動員最好的時光,其實就在每一瞬間。
攝影:季相儒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