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陳伯義談「海馬迴光畫館」:從攝影教學出發,藝術家造夢與交工的所在

2024/09/15 文/陳伯義(攝影家)

我跟這個空間的結緣,是在成功大學攝影社的演講上認識了李旭彬。這位「學院」出身的影像工作者,2004年從舊金山回到台灣,從大地工程跨域到攝影藝術,擁有著紮實的暗房工藝技術。他選擇回到台灣,是因為對於沒有攝影科系的家鄉,有一份必須挺身奉獻所學的念想。海馬迴光畫館(以下簡稱海馬迴)在2009年的兒童節於台南東豐路上創立,空間主要是教學場域與暗房工作室,另有小小的展示空間。後來舉辦了越來越多展覽與座談,於是2010年11月搬遷至台南成功路的現址;二樓與三樓是展覽空間,四樓則是暗房工作室與教學空間。從小海馬變成大海馬,藝術實踐場域的變身,也意味著李旭彬在滾動更大的藝術想像。

位於台南中西區的海馬迴,二三樓為展覽空間,四樓是暗房工作室與教學空間。圖為今年七月展出的尹子潔個展。
位於台南中西區的海馬迴,二三樓為展覽空間,四樓是暗房工作室與教學空間。圖為今年七月展出的尹子潔個展。
海馬迴以攝影教學為出發點成立空間,並由學成的學生組成「松果体操隊」持續教授黑白攝影、暗房、攝影創作理論等課程。
海馬迴以攝影教學為出發點成立空間,並由學成的學生組成「松果体操隊」持續教授黑白攝影、暗房、攝影創作理論等課程。

2011年暑假由蘇育賢策畫的「小動物主體」聯展,是海馬迴首次有了當代藝術的展覽。展覽源自於李旭彬與蘇育賢原是十多年來互不相識的鄰居,後來卻常在海馬迴樓梯間抽菸聊很多藝術想法。因為單靠一己之力很難實踐這些想法,大家互相幫忙的風氣很快在海馬迴凝聚起來——我來幫藝術家拍照,李旭彬沖洗底片與照片,甚至到拍片現場當燈光師或是收音師,於是交工(換工)的模式就這樣在海馬迴自然發生。當2014年蘇育賢拿到台新藝術獎時,海馬迴的大夥都像是自己得獎一樣爽快。

有了當代藝術的介入,在研究與整理前輩攝影家的工作上也擴大了藝術視野。2014年海馬迴推出林柏樑的「私人備忘」與2015年王有邦的「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這兩個展覽的成功,讓海馬迴團隊展現調查研究的能力,也才有日後把展覽帶到藝術機構的合作模式。這時期的海馬迴已經不是李旭彬一人在苦撐,而是有許多年輕藝術家在這裡造夢。2013年由吳尚霖策畫的「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是海馬迴首次與另一個藝術空間「絕對空間」的合作;2014年由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策展人賴依欣(現任台中市立美術館館長)所策畫的「此曾在」聯展,都以「交工」的藝術協力,創造出南台灣特殊的藝術生態。

2016年台南中國城拆除,文化局同意台南藝術家進駐搶救當代文物,在賴依欣的主持下,有藝術家進駐創作,有人收集現成物,有人投身歷史文件爬梳與研究。歷經短短三個月的工作期,在海馬迴舉辦了「臺南中國城」的展覽,同年也受邀到台北雙年的論壇發表。這些都是跟隨海馬迴長大的這一代藝術人的共有經歷。

2011年海馬迴首檔當代藝術聯展「小動物主體」,由多位藝術家「交工」合力促成。
2011年海馬迴首檔當代藝術聯展「小動物主體」,由多位藝術家「交工」合力促成。
2013年海馬迴在展期間的一週空檔發起「空間,有空的空」,開放所有創作者帶著作品來佈展,並舉辦座談,邀請多位空間負責人與策展人討論對空間的想像。
2013年海馬迴在展期間的一週空檔發起「空間,有空的空」,開放所有創作者帶著作品來佈展,並舉辦座談,邀請多位空間負責人與策展人討論對空間的想像。
2016年,陳伯義在「臺南中國城」展覽座談上解說。
2016年,陳伯義在「臺南中國城」展覽座談上解說。

海馬迴的教學也沒有因為展覽工作增加而廢弛,除了常態的月讀展、批鬥大會以及黑白攝影與暗房體驗班等,2018年規劃的「松果体操隊」,即是由出師的學生們如吳傑生、廖云翔、詹鎮豪、陳世耀與林亮宇等人回來貢獻所學,把技術協力的工作交給更年輕的藝術家來承擔。從2014年李旭彬協助蘇育賢拍攝沖洗花山牆作品,到2024年松果体操隊的吳傑生協助蔡咅璟在「帝國的標本」完成濕版作品的製作,這些反映了一個藝術空間的成功,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

海馬迴行之有年的「月讀展」,邀請藝術家分享其關注的面向與作品。
海馬迴行之有年的「月讀展」,邀請藝術家分享其關注的面向與作品。
由松果体操隊主持的「古典攝影工藝課程」。
由松果体操隊主持的「古典攝影工藝課程」。

2020年底,李旭彬正式把空間營運的棒子交給七年級的黃婷玉與吳宗龍來承擔。對於我們這些都已經步入家庭的大叔們,實踐藝術的場域該是由年輕人來告訴我們,他們的藝術是什麼了。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5「小的創作場景之必要 養成我們的創意基地」

我們在實體空間裡相遇交流,留存過程。相對於擁有一定資源和框架的藝文場館,小而自由的獨立空間,包容了各種質疑、嘗試、衝撞的可能性,常成為創作者探索養成與初起步的所在,是傳承經驗、孕育文化的重要土壤。此期專題透過各領域各世代創作者、空間經營者、行銷人、觀眾的視角,打開這些創意場景,關注它們微而深遠的影響力。也邀請你走進,與預料之外的有趣相遇。

圖片提供:海馬迴光畫館

責任編輯:林亞璇

推薦閱讀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Issue115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2024/09/14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2024/09/14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最新文章

楊德昌傳世經典《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重返大銀幕,預售票即可獲「坎城紀念版...

楊德昌《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上映!預售原文海報緊急加印1125 套

2025/08/29
《士林仙界大派對》8/30、31魔幻登場!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集結布袋戲、Si...

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2025 潮臺北《士林仙界大派對》8/30、8/31登場

2025/08/28
北師美術館全新展覽「亂流:半睡飛行夢」於8月29日至11月2日登場!現場展出來自...

亂流:半睡飛行夢8/29北師美術館登場!展館化身機場,反思「飛行」的意義

2025/08/28
日本創意混合單位NIKO NIKO TAN TAN(左)攜手台灣饒舌歌手POPO...

日本NIKO NIKO TAN TAN 攜新作ft.台灣饒舌歌手POPO J 8月登上台灣舞台

2025/08/27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邀集各國特技高手,在三頂巨型馬戲篷日夜大車拼!...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10月前進高雄!集結三頂巨型馬戲篷、101場演出

2025/08/27
以「如 如」為題,邀請兩位女性藝術家展出各自不同媒材形式的創作,並藉此體現出一場...

展覽《如如》Harper Ouk╳ 蔡宜芳以創作詮釋動靜間稍縱即逝的詩意風景

2025/08/26
國美館展出「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探索藝...

席德進「履痕深烙」國美館8/23登場!百件作品深探台灣藝術發展軌跡

2025/08/26
關注生態永續的韓國當代藝術家Kim Sunwoo首度來台個展《Beyond th...

韓國藝術家Kim Sunwoo首次來台個展登場!走進渡渡鳥的奇幻冒險地圖

2025/08/25
藝術家Fulin首場個人展覽《Steam and hairball》以庸俗與獵奇...

藝術家Fulin首次個展《Steam and hairball》登場!將世俗「可愛」再解讀

2025/08/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