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視震央日常!2024花蓮跳浪藝術節11組藝術家新作、8大衛星站串連共振
第三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將於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1月5日,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及花蓮美術館登場。今年由馬國鳳、龔卓軍、Nakaw Putun、王玉萍共同策展,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主題,不只透過11組藝術家展出的2024年新作,亦串連8個在地特色空間作為藝術節的衛星站,邀大眾藉由展覽及體驗活動,感受以藝術視角所直視的震央日常。
首度與地震科學進行跨域合作!以藝術重塑療癒之所
「Palafang」在阿美語意為「來做客、去拜訪」;跳浪既是地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期東海岸人們往來需計算浪潮,在礁岩間跳躍式前進,兩者皆有「回家」之意。自2021年首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舉辦以來,藝術節向來以「創造你與花蓮的新關係」為核心,呈現創作者眼中的花蓮。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今年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及花蓮美術館登場,主題以地震頻繁的花蓮作為「星球爆裂觀測站」,邀藝術家們從過去/現在/未來的大時空視角,從部落神話、群體寫生、數位模型、事件繪畫、場所攝影、環境影像、部落重建、療癒劇場到詩學書寫等方向,提出各自的藝術詮釋與表現。
此外,今年更首度與地震科學進行跨域合作,邀請臺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馬國鳳特聘研究員為策展人,和她所主持的米崙斷層鑽井觀測站,一起為展覽提供了科學觀測的角度,試圖創造一個精神地理上的療癒場所。同時,與花蓮本地年輕藝術家和文創空間一起打造的衛星站,則分別透過故事採集與書寫、手作工坊,重新編寫撫慰心靈與地靈的創傷,讓星球的爆裂與能量釋放,能藉由藝術獲取新能量。
主視覺以光纖訊號編織地殼躁動感
今年主視覺底圖,來自設立於花蓮七星潭的米崙地震工作站於0403大地震發生時所偵測的光纖訊號,淺綠到深藍是壓縮,橙黃到暗紅是擴張,光纖訊號編織出一張過於豔麗的地紋,顯示了地震當下地殼爆裂的躁動。
這次地震是繼921之後台灣規模最大的地震,對花蓮造成重創並不僅止於當下,餘震不堪計數,記憶的恐懼難消,人心幽微處始終倉惶。為此策展團隊決定直視有數條活動斷層經過,並鄰近琉球海溝地震隱沒帶的花蓮獨特的地理性,以及生活於此的人們的震央日常。
11組藝術家 × 8個衛星站 × 3場藝術講座 × 農夫市集 × 音樂演出
今年藝術節延續往屆形式,主展場設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及花蓮美術館,本屆將呈現2ENTER貳進、Ali Istanda胡家瑜、Iyo Kacaw伊祐‧噶照、Raito Low劉靜怡、公視我們的島、王煜松、涂維政、張溥騰、陳政道、盧俊翰、鍾順龍 × 莊慕華共11組藝術家作品,共同回應人與土地的共生關係。
除主展場之外,今年亦邀請了橫跨花蓮市區、新城、壽豐、鳳林、玉里、豐濱8個在地藝文平台,囊括洄遊吧、樸石咖啡×光之島共享基地、艸青悠耘工作室、美好藝術、黑熊教育館、Makotaay生態藝術村、MiDAS美崙地震工作站、地震寫生團,以衛星站的形式參與本次藝術節,透過田調採集在地民眾的地震經驗,並經由藝術家轉化為一系列展覽與體驗活動。
11月10日開幕當日亦以「Sa’icelen給力量」為號召,舉行一日農夫市集與音樂演出,由在地農夫帶來經歷0403大地震後收穫的作物或食品,並由吳志寧、林生祥 × 大竹研、Panai巴奈現場吟唱,希望民眾一同在關心土地的音樂聲中,享用本地特色農產,吃掉地震,克服恐懼。(相關論壇、衛星展覽等細節請洽臉書)
2024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日期|2024年11月2日 – 2025年1月5日
展場|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花蓮美術館
花蓮
最新文章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
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伊日藝術計劃登場!一探AI語言與性別身份圖景
2025/08/07 -
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2025/08/06 -
《左撇子女孩》入選多倫多影展、台灣10/31上映!真實呈現台灣夜市人生
2025/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