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找一步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讓百年町屋化身步道、邀10組創作者跨界共創

2024/11/08 文字編輯/陳宜慧

想透過一個展覽看見一條國家級步道?全新《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於11月9日至2025年5月11日在台北「保育小站」展出,此展由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孩在Hi!Kidult 共同策劃,邀請臺灣10組跨領域創作團隊,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共同打造情境式體驗空間。讓大眾透過展覽都有機會踏上山海圳國家綠道的旅途,並在177公里的旅程中,帶走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由林業保育署攜手10組臺灣藝術團隊,開啟從海到山的國家級綠道大縱走。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由林業保育署攜手10組臺灣藝術團隊,開啟從海到山的國家級綠道大縱走。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從展覽思維一睹山海圳國家綠道生態之美

你是山派還是海派呢?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山海通行的雙向道,從海望向山.是一段海拔垂直攀升3,952公尺的旅途;從山走向海,沿途交錯豐富的水路景觀,穿越溪流大圳與濕地,一路抵達出海口。

山海圳國家綠道是由民間倡議、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交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保育署)整合14個機關共同串連完成的長距離步道,全長177公里,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內海爬升至3,952公尺的玉山山巔,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如其名,串聯內海、大圳、原鄉、聖山四大路線,承載著臺灣近代400年的歷史與自然環境,見證了臺灣的島嶼身世,更展現了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堪稱是「溯源臺灣風土的朝聖之路」。沿著山海圳前行,可以發現它不僅是一條國家級綠道,更是認識臺灣自然生態與文化意象的生動寫照。

《找一步 Hike and Seek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11月9日正式開展。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找一步 Hike and Seek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11月9日正式開展。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植物的魔法,以植物與神話連結想像。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植物的魔法,以植物與神話連結想像。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以七大展區、10 組創作者跨界共創一探山海圳

「保育小站」鄰近勤美0km山物所,此建物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展場空間巧妙運用日式宿舍的民居結構,將每個房間轉換成主題式展間,以山海圳四大路線為主軸,展出10組創作者,囊括魏少君、臍加厝手路金工、趙麗萍、感官花子、馮志銘、高啟舜、肯園、Fafa、PÊIHU、 phytooo,橫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香氛、聲音等領域,並結合七大展區:博物學展區、內海大圳之路 [0-83km]展區、原鄉之路 [93-138km]展區、:特富野古道 [147-153km]展區、聖山之路 [161-177km]展區、山海圳之路 [0-177km]展區、山林系藝術創作與裝備陳列間展區。

特別是此次參展的每位創作者,皆經由實地走訪山海圳,親身感受沿途的人文風光,再轉化成不同形式的創作,將自身感受的內在經驗化為創作風景。

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博物學展區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博物學展區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博物學展區 臺大植物標本館精選山海圳代表性植物、肯園以氣味找路,5種森林香氣喚醒感官。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博物學展區 臺大植物標本館精選山海圳代表性植物、肯園以氣味找路,5種森林香氣喚醒感官。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因此,來到展間,從台江內海0km出發,途經嘉南大圳,這是山海圳的起始路段:內海之路和大圳之路。纖維藝術家趙麗萍以在地回收蚵殼製成的紗線、魚鱗構成作品《粼粼之徑》,流線型的漩渦意象,以沿途著名景點「西口小瑞士」為造型,透過紗線上魚鱗的律動,再現沿途水路的波光粼粼。

內海大圳之路 [0-83km]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內海大圳之路 [0-83km]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內海大圳之路 [0-83km]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內海大圳之路 [0-83km]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走進一片原野竹林,彷彿來到鄒族神話的森林秘境。這是曾獲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的剪紙藝術家Fafa作品《巨之影》,她以圖像重新詮釋亙古的鄒族神話,巨幅的布幔自天頂垂掛落地,娓娓道出鄒族神話動物擎天的故事。隨著布幅擴展,觀者猶如打開立體繪本,走進楓樹造人、射日神話以及巨鹿傳說的故事中。展間攜手藝術家感官花子以竹子交錯叢生打造阿里山原生的山林意象,蜿蜒在竹林步道中,更能深刻感受鄒族四百多年定居在阿里山與環境交織的人文、歷史、地理脈絡。

此外,展間內除了藝術作品,10組藝術家也透過語音導覽,分享從田調轉化成創作的歷程,並陸續推出系列講座與工作坊,帶著大家深入山海圳地理人文交織出的地景風貌,開啟對山海圳知識里程的新思維。

原鄉之路 [93-138km]Fafa《巨之影—鄒族神話五畫:擎天·木生·獵陽·大洪水·巨鹿神》細細感受神話與自然交織的文化底蘊。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原鄉之路 [93-138km]Fafa《巨之影—鄒族神話五畫:擎天·木生·獵陽·大洪水·巨鹿神》細細感受神話與自然交織的文化底蘊。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特富野古道 [147-153km] 魏少君《在山的庇蔭中前行》,以紙雕詮釋過往鄒族獵徑的豐富生態。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特富野古道 [147-153km] 魏少君《在山的庇蔭中前行》,以紙雕詮釋過往鄒族獵徑的豐富生態。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特富野古道 [147-153km] 感官花子《領地》植栽作品,隱藏角落,等待被發現的神祕角落,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特富野古道 [147-153km] 感官花子《領地》植栽作品,隱藏角落,等待被發現的神祕角落,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61-177km]展區,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61-177km]展區,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61-177km] phytooo《見漸》壯美的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感官花子《存在》透過植物的拼接,打造玉山孤寂遼闊之感。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61-177km] phytooo《見漸》壯美的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感官花子《存在》透過植物的拼接,打造玉山孤寂遼闊之感。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58-172km] 臍加厝手路金工《森林微觀》毬果、箭竹與蝴蝶的三件式作品。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聖山之路 [158-172km] 臍加厝手路金工《森林微觀》毬果、箭竹與蝴蝶的三件式作品。 圖/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山海圳之路  [0-177km] 高啟舜《青山海屋》以巡山員的角色,延伸記憶的曲線。
山海圳之路 [0-177km] 高啟舜《青山海屋》以巡山員的角色,延伸記憶的曲線。

【找一步 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9日-2025年5月11日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1:00~18:00(周一公休)

地址:保育小站-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2024/02/07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