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呈現不知能如何解讀的事物:專訪《空房間裡的女人》導演邱陽

2024/11/22 文/林亞璇

邱陽|1989年生,來自江蘇常州,畢業於澳洲維多利亞藝術學院。短片《日光之下》提名第52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小城二月》獲得70屆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首支長片《空房間裡的女人》入圍61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與新演員。
邱陽|1989年生,來自江蘇常州,畢業於澳洲維多利亞藝術學院。短片《日光之下》提名第52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小城二月》獲得70屆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首支長片《空房間裡的女人》入圍61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與新演員。

2020年,旅居巴黎工作的邱陽回到中國,因疫情而待了下來。他跑到海南島一處僻靜的漁村專心寫作,完成了第一支長片劇本。《空房間裡的女人》刻畫一位中年家庭主婦在瑣碎日常裡無解的婚姻與家庭關係,凝練的鏡頭保持著克制的距離,捕捉女人隱約躁動的心緒和秘密。「廖慶松廖桑看完後有跟我說,他很喜歡,但好像沒有給出答案。」電影結束得平淡,邱陽選擇呈現他在生命中深受觸動,卻尚不知道能如何解讀的事物,那是三十多歲的視野與誠實,他無意用尚未來到的經歷去塑造解答。「拍片是我去解決生命中一些困惑的方式,不是說電影拍完問題就解決了,而是給了我機會去真誠面對。」

長大後才看見的事

寫劇本期間,邱陽讀到卡佛與艾莉絲・孟若的小說,他們習於從單一角色出發去揭露故事,而非在故事框架中放置角色,這啟發了邱陽的嘗試。「我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第一個發現者,不帶已知視角的去寫,對主角投入很深的好奇,跟著他一起去經歷。我意識到自己不是在創造,而是在發現。許多長期累積內化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被觸發了。」被觸發的,是邱陽從小到大與家人相處累積的關係,是難以用言語解釋的情感和影響。

小時候忙於工作的父親常不在家,身為獨子的邱陽與作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母親,在大量獨處下有許多矛盾和衝突。直到從澳洲唸完電影回到老家,不再需要上學的孩子,才開始發現母親生活的另一面。同時,二十歲下半的邱陽遇到了祖父母的集體衰老,催生出許多家庭問題和壓力,父母開始向他分享許多家中發生過、但自己從來不知道的事情,那讓他接觸到家人生活與關係間的困境。「很多情緒是很個人而難以說明的,那種明明發生在身邊,卻無法真正理解或體會的距離感,對我有很大的觸動,這些都是我創作中不自覺關注與捕捉的東西。」

醞釀《空房間裡的女人》期間,是邱陽對母親心境與家庭關係的再一次理解。
醞釀《空房間裡的女人》期間,是邱陽對母親心境與家庭關係的再一次理解。

故事的最佳場景

祖父是畫家,父親做建築設計,邱陽從小學畫、翻父親的建築書籍,對藝術的敏感度體現在他電影的氣味中。「我會從喜歡的畫家作品去想像電影氛圍,電影裡的空間對我來說很重要。」邱陽與長期合作的德國攝影師Constanze Schmitt培養出相近的品味與工作默契,在《空房間裡的女人》拍攝前置期,他們到處勘景拍照,看遍了常州的醫院和學校,尋找心目中安放故事的最佳場景。

從前三支短片開始,邱陽的電影都在老家常州拍攝,《空房間裡的女人》也在他的祖父母家取景,那是邱陽小時候最常待的地方。「因為這次拍攝,我意識到自己很懷念小時候生長的常州。中國像常州這樣的二線城市現在變化很大,多處大片快速的翻新,品味很差,變得很醜。」他們奮力找尋保有常州生活痕跡的場景,那是故事最初長出來的地方。

邱陽與長期合作的德國攝影師Constanze Schmitt有相近品味與默契,讓電影呈現獨特質地。
邱陽與長期合作的德國攝影師Constanze Schmitt有相近品味與默契,讓電影呈現獨特質地。

漫長的反省與療傷

邱陽說自己是非常相信直覺的人,故事走法、場景切換、時序安排等創作上的判斷是,拍長片亦是「有個衝動可以開始了」。「開拍後才發現,再多短片的經驗,都無法為你準備好拍長片的狀態。」疫情間連拍一個半月的冬日夜戲,曬不到太陽讓劇組精神低落,氛圍緊繃。經驗不多的年輕團隊一起懵懂破關,體會到長片的問題無法像短片忍一下就過,而是有著如雪球越滾越大的解決急迫性。

另一項挑戰是與演員的磨合溝通,「過程中一直在學習,當演員和導演的追求有所落差時,怎麼去保有我自己想堅持的東西。」邱陽苦笑拍片最後變成像是消耗與考驗意志力的遊戲,下回要更努力準備團隊與自己的心理建設,目前他還處在漫長的反省與療傷中,「但我會去找創作的衝動,如果找到,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跳進去。」

首支長片的痛苦考驗之一,是在疫情間連拍一個半月的冬日夜戲。
首支長片的痛苦考驗之一,是在疫情間連拍一個半月的冬日夜戲。

有意識地保持距離

不論是邱陽身處的巴黎或歐洲各處,進戲院看藝術電影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少,沒有知名導演的招牌、商業大片的製作規模,新導演難以被觀眾認識。「你可能需要把故事套進一個類型片的框框,或是創造一些所謂的神秘東方主義,不然外國人沒什麼興趣。像這樣一個家庭主婦的故事不太會被看見,我覺得蠻不公平的。」邱陽提及經典電影《木蘭花》(台譯為《心靈角落》),片中寫生老病死,相愛背叛,提煉日常細節拍成史詩,讓他看完一直難忘。

三十歲後的邱陽,看的電影少了,他期許自己花更多時間去生活,那是讓創作持續的燃料。他也有意識地跟群體保持距離,「對我來說,獨立電影的精神,是保持自己身心層面的獨立,不被某個圈子影響。」留給自己探索的時間變多,許多事情也更加清晰,「導演應該作為主導者,讓觀眾在電影中看見你的風格與問題意識。你要很誠實去面對自己想要做的東西。」

邱陽期許自己花更多時間去生活,和各種「圈子」有意識地保持距離。圖/胡士恩攝影
邱陽期許自己花更多時間去生活,和各種「圈子」有意識地保持距離。圖/胡士恩攝影

邱陽首部劇情長片《空房間裡的女人》

一場發生在學校球場的意外,深化了女子罪惡感與痛苦的迴圈。鏡頭隨著她身為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展開,觸礁的婚姻,叛逆的女兒,心傷的父母,深藏在她心底的回憶與慾望⋯⋯4:3的景框如同她反覆身處的困境,而隨著一場雨終於落下,似乎有什麼已悄悄變得不同。
一場發生在學校球場的意外,深化了女子罪惡感與痛苦的迴圈。鏡頭隨著她身為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展開,觸礁的婚姻,叛逆的女兒,心傷的父母,深藏在她心底的回憶與慾望⋯⋯4:3的景框如同她反覆身處的困境,而隨著一場雨終於落下,似乎有什麼已悄悄變得不同。

◎圖片提供:Wild Grass Films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0「直面自我,新導演的注目」

交出首部長片的新導演,可能已經過數支短片的累積,投入多年探索某個主題——因為有非說不可的話,所以拍成了電影。什麼樣的養成與關注帶他們走到這裡?新生代想用電影留下、溝通的是什麼?他們注視的事情如何回應或提醒著我們的生活?這期專題面向新導演們創作的考驗與自問,然後,更遠的故事或許就從這裡開始。

Issue120

人生態度的塑形:製片Venice Atienza談《曦曦》導演吳璠

人生態度的塑形:製片Venice Atienza談《曦曦》導演吳璠

2024/12/03
用最少的東西建立世界觀:陳駿霖談《白衣蒼狗》導演曾威量

用最少的東西建立世界觀:陳駿霖談《白衣蒼狗》導演曾威量

2024/11/22
導演阮鳳儀:練習歸零,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誠實

導演阮鳳儀:練習歸零,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誠實

2024/12/03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