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來北美館白日做夢!林彥君個展「洄鳴」邀大眾穿越聲音隧道探索記憶夢境

2024/12/13 陳宜慧

潛入深海後,能不能觸摸到被留下的記憶?穿過隧道,望向盡頭的光是要走得更快抑或更慢?面對世界一貫的紛擾嘈雜,如果能有一個小時安靜做夢,意識是否就能抵達想去的遠方?曾獲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的臺灣藝術家林彥君全新個展「洄鳴」,於12月14日至2025年3月2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登場。林彥君以兩件新作、約一小時的觀展時間,邀大眾走進暗室,依著聲響包圍下的微光,從他者的夢境與海洋中,慢慢迴游進個人記憶裡的罅隙;一起在北美館白日做夢吧!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躺下也好、睡著也罷!在暗室以感知聆聽空間詩意

從踏入暗室開始,觀者將會放下觀看的慣性,重新探索環境、裝置、聲響與空間之中的關係,面對《夢鳴》你不確定何時開始、何時要結束,但可自由的移動;移至《洄道》後,眼前是一張床,你可以選擇倒下,端坐,或者靠著牆緣站著。從煙霧四起的瞬間,故事召喚著眼球聚焦,觀者跟著文字的敘事,用聽覺前行,左轉,再左轉;記憶彷彿會自己成形、織構、訴說,也會引領著意識不斷墜落,再墜落;趨光的我們,究竟會因轉向而倖存,抑或深陷反方向的決擇,義無反顧。

這次展覽由《夢鳴》與《洄道》所構成,林彥君表示,「這次展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見、不容易聽見,然後在閉上眼睛的世界裡,聲音很小聲、在感知邊緣的作品。」作品《夢鳴》是藝術家與一隻蜻蜓的合作。「三年前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我在馬路中央遇到一隻蜻蜓,本來只是想把他放到旁邊,但他到了我手上後就不離開了。於是我們一起散步、吃飯,一起上廁所、睡覺。最後在一起睡覺時,在睡夢中,他慢慢離開了這個物質世界,但也從此留在我的身邊。」

關於作品《洄道》林彥君則表示,「這是我與藝術家Gediminas Žygus 一起做的夢,我們一起對『隧道』這個連結不同中介空間的時空,試圖以場域、聲音建構出一部電影。」整個體驗總長約一小時,林彥君笑稱,「有點久、有點黑,但能讓大家慢下來,暫時離開很亮、很快、很多資訊的這個現實,也歡迎大家坐下來、躺下,睡著也很好。」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此次展出的林彥君全新創作計畫,藝術家延續其深掘的聲音與記憶關係,加上近期對夢與萬物靈的探索,便以聲響捕捉無法眼見的幽微場域,邀請觀者白日做夢。展覽現場由兩件作品構成60分鐘為循環的旅程,包含聲音雕塑裝置《夢鳴》15分鐘的聲響演出,以及空間聲響裝置《洄道》45分鐘的敘事。

▧《夢鳴》

此作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與聲景組成,以錯落編排的聲波驅動翅膀結構拍動、發出振翅的微響,其中機械構造與藝術團隊「穀米」共同研發。作品靈感來自藝術家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陪伴一隻蜻蜓度過牠此生最後半天的經驗。

是日午後,林彥君與共眠者在附近森林尋找夢中的溫室時與牠相遇,蜻蜓自此攀附在藝術家左手上,時而振翅變換姿勢,和她一起經歷自然環境裡的寂靜與微聲;直到午夜牠翅膀不再靈動,悄然離世。透過《夢鳴》,林彥君試圖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之聲響,以及生命的生息韻律。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洄道》

空間聲響裝置《洄道》由林彥君與藝術家 Gediminas Žygus 共同創作,以幽暗的長型空間,結合藝術家2023年赴知名柏林聲音研究機構「MONOM」駐村時,與機構團隊合作的音場設計,透過12個音響組成的空間聲響系統,帶來沉浸感十足的氛圍。

故事從在山洞躲雨的兩位陌生人展開,他們耳聞山中有個螺旋型隧道,走到中心處便能通往平行世界的海螺中,接著一直向外走便能抵達夢之海洋。由於洞穴的迴聲異常悠遠,他們臆測此地即為隧道入口,並決定一探究竟。與此同時,自然之靈不停地穿梭在隧道與海螺之間,用耳語編織著山與海洋的傳說與記憶,在空間中盪漾。其敘事主要由聲響推進,整個過程以曖昧朦朧的詩意語言,細緻地重現隧道環境的立體音場,帶領參與者循聲穿梭於不同時空維度的過渡地帶。讓大家感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觀展體驗。

「洄鳴──林彥君個展」展場一隅。 圖/北美館提供
「洄鳴──林彥君個展」展場一隅。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與Gediminas Žygus共同製作,《洄道》,2024,空間聲響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與Gediminas Žygus共同製作,《洄道》,2024,空間聲響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藝術家林彥君

出生於1990年,現居臺北與柏林,目前生活與研究於墜落的狀態之中,墜落於沉睡、墜落於夢醒、墜落於未知。藉由創作,她慢慢地調頻至細微的存在與感知邊界的地帶,與萬物靈相遇學習。她的創作以空間裝置的形式呈現,其中包含雕塑、聲景、夢、表演、合作、與虛實故事,並著重於物質作品空間之外聲音與意識構造的虛空場域。

2021年,林彥君以《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為當年度首獎,近年她主要在歐洲活躍創作,2022年更獲英國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委託創作聲響展演,透過聲音探索醒睡之際的感知變化,以及「傾聽」如何促成知識生產。

《洄鳴──林彥君個展》

展期: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展覽室

官網:http://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最新文章

「石晉華」展呈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多種類型的創作探索。

安卓藝術雙展:呈現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畢生創作,新銳嚴友亨獨特繪畫視角

2025/09/12
《Dust and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於9 / 28 起推...

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塵與金》藤村真 × 道川省三台灣首展登場

2025/09/12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襲園美術館展出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 以裂口為起點,展開感知、記憶與未竟的重構。...

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襲園美術館展出!以殘形凝鍊當代、描繪時代印記

2025/09/11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