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來北美館白日做夢!林彥君個展「洄鳴」邀大眾穿越聲音隧道探索記憶夢境

2024/12/13 陳宜慧

潛入深海後,能不能觸摸到被留下的記憶?穿過隧道,望向盡頭的光是要走得更快抑或更慢?面對世界一貫的紛擾嘈雜,如果能有一個小時安靜做夢,意識是否就能抵達想去的遠方?曾獲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的臺灣藝術家林彥君全新個展「洄鳴」,於12月14日至2025年3月2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登場。林彥君以兩件新作、約一小時的觀展時間,邀大眾走進暗室,依著聲響包圍下的微光,從他者的夢境與海洋中,慢慢迴游進個人記憶裡的罅隙;一起在北美館白日做夢吧!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躺下也好、睡著也罷!在暗室以感知聆聽空間詩意

從踏入暗室開始,觀者將會放下觀看的慣性,重新探索環境、裝置、聲響與空間之中的關係,面對《夢鳴》你不確定何時開始、何時要結束,但可自由的移動;移至《洄道》後,眼前是一張床,你可以選擇倒下,端坐,或者靠著牆緣站著。從煙霧四起的瞬間,故事召喚著眼球聚焦,觀者跟著文字的敘事,用聽覺前行,左轉,再左轉;記憶彷彿會自己成形、織構、訴說,也會引領著意識不斷墜落,再墜落;趨光的我們,究竟會因轉向而倖存,抑或深陷反方向的決擇,義無反顧。

這次展覽由《夢鳴》與《洄道》所構成,林彥君表示,「這次展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見、不容易聽見,然後在閉上眼睛的世界裡,聲音很小聲、在感知邊緣的作品。」作品《夢鳴》是藝術家與一隻蜻蜓的合作。「三年前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我在馬路中央遇到一隻蜻蜓,本來只是想把他放到旁邊,但他到了我手上後就不離開了。於是我們一起散步、吃飯,一起上廁所、睡覺。最後在一起睡覺時,在睡夢中,他慢慢離開了這個物質世界,但也從此留在我的身邊。」

關於作品《洄道》林彥君則表示,「這是我與藝術家Gediminas Žygus 一起做的夢,我們一起對『隧道』這個連結不同中介空間的時空,試圖以場域、聲音建構出一部電影。」整個體驗總長約一小時,林彥君笑稱,「有點久、有點黑,但能讓大家慢下來,暫時離開很亮、很快、很多資訊的這個現實,也歡迎大家坐下來、躺下,睡著也很好。」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此次展出的林彥君全新創作計畫,藝術家延續其深掘的聲音與記憶關係,加上近期對夢與萬物靈的探索,便以聲響捕捉無法眼見的幽微場域,邀請觀者白日做夢。展覽現場由兩件作品構成60分鐘為循環的旅程,包含聲音雕塑裝置《夢鳴》15分鐘的聲響演出,以及空間聲響裝置《洄道》45分鐘的敘事。

▧《夢鳴》

此作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與聲景組成,以錯落編排的聲波驅動翅膀結構拍動、發出振翅的微響,其中機械構造與藝術團隊「穀米」共同研發。作品靈感來自藝術家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陪伴一隻蜻蜓度過牠此生最後半天的經驗。

是日午後,林彥君與共眠者在附近森林尋找夢中的溫室時與牠相遇,蜻蜓自此攀附在藝術家左手上,時而振翅變換姿勢,和她一起經歷自然環境裡的寂靜與微聲;直到午夜牠翅膀不再靈動,悄然離世。透過《夢鳴》,林彥君試圖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之聲響,以及生命的生息韻律。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16聲道音響驅動機械、電子零件、音響、塑膠、玻璃、鋁合金、鐵,15分鐘,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夢鳴》,2024,聲音雕塑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洄道》

空間聲響裝置《洄道》由林彥君與藝術家 Gediminas Žygus 共同創作,以幽暗的長型空間,結合藝術家2023年赴知名柏林聲音研究機構「MONOM」駐村時,與機構團隊合作的音場設計,透過12個音響組成的空間聲響系統,帶來沉浸感十足的氛圍。

故事從在山洞躲雨的兩位陌生人展開,他們耳聞山中有個螺旋型隧道,走到中心處便能通往平行世界的海螺中,接著一直向外走便能抵達夢之海洋。由於洞穴的迴聲異常悠遠,他們臆測此地即為隧道入口,並決定一探究竟。與此同時,自然之靈不停地穿梭在隧道與海螺之間,用耳語編織著山與海洋的傳說與記憶,在空間中盪漾。其敘事主要由聲響推進,整個過程以曖昧朦朧的詩意語言,細緻地重現隧道環境的立體音場,帶領參與者循聲穿梭於不同時空維度的過渡地帶。讓大家感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觀展體驗。

「洄鳴──林彥君個展」展場一隅。 圖/北美館提供
「洄鳴──林彥君個展」展場一隅。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與Gediminas Žygus共同製作,《洄道》,2024,空間聲響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林彥君,與Gediminas Žygus共同製作,《洄道》,2024,空間聲響裝置。 圖/北美館提供

▍藝術家林彥君

出生於1990年,現居臺北與柏林,目前生活與研究於墜落的狀態之中,墜落於沉睡、墜落於夢醒、墜落於未知。藉由創作,她慢慢地調頻至細微的存在與感知邊界的地帶,與萬物靈相遇學習。她的創作以空間裝置的形式呈現,其中包含雕塑、聲景、夢、表演、合作、與虛實故事,並著重於物質作品空間之外聲音與意識構造的虛空場域。

2021年,林彥君以《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為當年度首獎,近年她主要在歐洲活躍創作,2022年更獲英國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委託創作聲響展演,透過聲音探索醒睡之際的感知變化,以及「傾聽」如何促成知識生產。

《洄鳴──林彥君個展》

展期: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展覽室

官網:http://www.tfam.museum/

最新文章

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圖書中心全新開幕!打造藝術知識與美感的共享空間。
 圖/國美...

國美館藝術圖書中心亮相!全面空間改造、近16萬藏書打開閱讀新場域

2025/05/20
莫內《睡蓮》領銜、52件印象派真跡抵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6/11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5/19

《從前,有個奇麗馬》葉郎與王師對談電影與電影院的未來!

2025/05/19
好威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收穫了不少粉絲。圖/好威映象提供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香色主廚邱一中:在市場劇變中,找到自信的料理語言

2025/05/17
一心戲劇團《幻蘊迷宮》劇照。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藝術家王煜松作為「花蓮地震寫生團」代表,用最簡單的寫生方式,讓人們了解花蓮在地震...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落日飛車與韓國 hyukoh 共組 AAA,推出共創專輯並展開巡演。圖片提供/落...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張孝維希望步道咖啡可以讓客人暫時安頓下來,度量閱讀與自己、城市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藝術家倪祥(右)的《大家都來看你了》展覽,將宛如廢棄物般的生活物件,重新堆型塑成...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吉卜力工作室最浪漫經典大作《心之谷》,今年適逢上映30週年將於5月29日重返台灣...

上映30週年!吉卜力浪漫經典《心之谷》5/29重返台灣大銀幕

2025/05/14
第36屆金曲獎主視覺。 圖/台視提供

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公布:方大同獲評審團獎,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2025/05/14
small MUJI《Pizza Restaurant》。圖|MUJI

small MUJI紐約展5/16第五大道登場!田中達也19組無印良品的微縮世界

2025/05/13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ne拍攝心法

2025/05/09
以樸拙筆觸織就幻境花園,邀大眾展開一場與自然萬象共舞的旅程!高美館創作論壇《繁花...

從90年代插畫到巨幅創作!張立曄《繁花夢露》高美館展出近十年藝術旅程

2025/05/09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圖|...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幕!串聯臺灣與國際藝術交流。 圖/台北當代藝術...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