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文/林蔚昀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著有《世界之鑰:帝國夾縫下的台灣與波蘭》等作,譯有《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等作。圖/林蔚昀提供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著有《世界之鑰:帝國夾縫下的台灣與波蘭》等作,譯有《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等作。圖/林蔚昀提供
當新手媽媽徬徨不安時,我從柯札克寫的《如何愛孩子》受惠不少,他鼓勵媽媽相信自己:「沒有一本書,沒有一個醫生能取代個人警醒的思緒,以及個人專注的觀察。」讓我覺得卸下了來自外界的包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小孩相處。

陸續翻譯了柯札克的幾部繪本、傳記與兒童小說,在和讀者討論這些書的時候,我感覺我們正一起往光邁進,更接近孩子,更了解兒童的權利,也更了解大人要如何和孩子一同成長。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是我翻譯他的第五本作品,翻譯時我卻感受到了矛盾、困惑和懷疑。1942年8月,柯札克和孤兒院的同事、孩子們從華沙猶太隔離區被送到特雷布林卡(Treblinka)滅絕營,全部被殺害。死前三個月,柯札克寫下了這本日記,以及一些隨筆。

和柯札克其他的著作不同,這本書充滿了負面的思考、對旁人的批評,以及對當下和對未來的絕望。這也難怪,1940年11月,柯札克和他的同事以及他們所照顧的孤兒們,就被迫離開原本的住所,搬遷到猶太隔離區,住在窄小、寒冷、食物匱乏的環境。在那裡,猶太人病死、餓死、被納粹殺死是家常便飯。

在那樣失序的環境,維持原本孤兒院的秩序和運作是一件困難的事,甚至連孩子都會質疑:為什麼我們還要遵守規則、辦報紙,試圖維持以前的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下,「活下去」不是虛幻、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嗎?如果死亡無法避免,放棄希望、得過且過難道不會比較輕鬆嗎?

柯札克似乎不這麼認為。在生命最後三個月的日記中,柯札克說,他想要寫一本自己的回憶錄,回顧過去六十幾年的人生。其中又包含很多他的思考筆記、日常生活的瑣碎紀錄,比如明天要去拜訪誰,和誰募款或尋求物資、對同事的抱怨,甚至對未來寫書的計畫⋯⋯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的證明。

看起來很矛盾、很驚人,在死亡陰影環伺之下,柯札克還有這麼強烈的求生意志。但另一方面,這種求生意志不是盲目的樂觀——畢竟柯札克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實的悲慘——反而像是,為了度過每一個令人難受的片刻,為了不分分秒秒思考並執行死亡(柯札克在日記中承認,他會隨身攜帶用來自殺的藥物),為了照顧那些他深愛並且需要他的孩子——所以他書寫、活著、前進。

我逐漸意識到:為什麼這本書讀起來灰暗,卻依然如此觸動我。在那黑暗中有一點點星光,或是若隱若現的螢光,展現人們在面對死亡時,依然想要當個好人,維持自己和他人的尊嚴。比如,柯札克記下他在收容所看見的一景:一個幼稚園年齡的小孩把塗了果醬的麵包分配給一個已經死去的孩子,「因為那是他的份」;在街上,一名母親為她死去的三歲孩子做了一個小棺材,包裹仔細,但刻意露出一隻小光腳,為了讓路人知道裡面只有屍體,沒有值錢的東西,這樣他們就不會去踢踢看或是拆開——這是母親能為死去孩子做的最後一件事。

不是只有光(生命、善良)能帶給人安慰和力量,陰影(死亡、邪惡)也是。或者說,光和影不是對立的兩端,而是一體的兩面。柯札克最後的言行,以及他的遺作讓我看到:如果前面沒有光,那我們就自己成為光。就算是稍縱即逝的星光或螢光,也可以給某些人帶來勇氣和撫慰,讓他們有前進的力量。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圖/網路與書出版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圖/網路與書出版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4「讀傳記,經歷不只一種人生」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是多維度的,充斥各種色彩的——去了解一個人,本身就是有趣的。

當社群時代的自我揭露變得輕易、碎片且具表演意圖,傳記與回憶錄以事實為基礎,收攏個人經歷與觀點,成為理解時代、議題、族群、思想的線索,也引人回望自身養成的痕跡。讀傳記,是穿梭在他人視野間,開拓更立體的世界觀。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24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最新文章

《那張照片裡的我們》以1977年為背景,振永和李沐詮釋一段動盪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中壢事件為背景《那張照片裡的我們》正式預告曝光! 最強主播盛竹如帶領觀眾重返1977

2025/11/21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

2025 Camping Asia 打造一場跨域的表演藝術盛會

2025/11/20
「山之所藏」女性藝術聯展於2025年12 月 6 日至2026年1月10日在安卓...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聯展《山之所藏》12月登場!以山為靈感重構創作語言

2025/11/20
2024年「靈動的目光」於臺灣燈會展出,製作團隊親訪多位傳統工藝匠師,將這些在地...

2025「靈動的目光」光雕再現南美館,綻放最臺南的文化能量

2025/11/20
許瑞奇提前兩年便開始做《好孩子》的角色功課,他不僅成為阿真的臨時司機,陪她跑場與...

《好孩子》真實故事改編真情感動金馬影展 許瑞奇成金馬影帝黑馬

2025/11/20
劇場導演 瑪麗・施利夫 Marie Schleef 。©TPAC Photo b...

導演 瑪麗・施利夫 Marie Schleef:從劇場微觀世界的真實

2025/11/19
奇美博物館明年1月29日起全新推出VR沉浸式體驗《消失的法老》(The Hori...

奇美博物館全新VR體驗《消失的法老》明年1月登場!讓人一秒置身古埃及

2025/11/18
《大海浮夢》劇照,夏曼. 藍波安(右)帶著兒子造船。圖/目宿媒體提供

紀錄片《大海浮夢》 夏曼.藍波安以身體創作的達悟詩篇

2025/11/18
奈良美智嘉義!12/12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開展。圖|奈良美智特展

奈良美智嘉義!12/12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開展

2025/11/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