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蔡康永曾在受訪時提及,他的每一本書都談到死亡,「我很多事情都是從『你一定會死』出發,我認為一個人可以很正常看待自己會死,頭腦才能清楚地想所有事情。」自小常被爸爸帶去看京劇,《大劈棺》中莊子詐死以測試妻子的故事,引發蔡康永對死亡的好奇,讓他看見人性在死亡面前的誠實。
因此,當請蔡康永談論一本印象深刻的傳記,他選了英國記者海莉.坎貝爾訪談12位死亡產業職人寫下的人物群像《死亡專門戶》;包括災難遇害者辨認工作者、犯罪現場清潔工、「接生」死嬰的喪慟穩婆、人體冷凍機構會長⋯⋯等日日於第一線處理死亡的專業人士。書中除了描寫實際的工作細節與產業運作,也探討生者與死亡的關係如何體現在其工作流程中,這份關係又為死亡相關工作奠定了哪些基礎。坎貝爾寫道,「死亡不僅是世界的終結,還是世界的推進器⋯⋯西方死亡產業的一大前提是:我們生者不能在場,或者說不需要在場。不過,假如我們將這種重擔外包給別人是因為自己承受不了,那他們又是怎麼承擔下來的?」
坎貝爾對於死亡觀的探索與正視,和蔡康永不謀而合,「大多時候我們總在逃避、不願面對死亡,我一直都想知道比較實際看待死亡的態度。」這本書的提問意識與書寫手法令蔡康永開了眼界,他直言對自身寫作很有幫助。書中一段採訪讓他印象深刻,是犯罪現場清潔工尼爾如何看待這份與死亡緊密相關的工作:「在工作時,他並不覺得自己在讓世界變得更好或給予死者尊嚴,他的工作是從現場移除一個人存在過的所有痕跡,將情境去人性化、將屋子打理乾淨,讓在隔壁房翻箱倒櫃的親戚將房子賣出去。」
蔡康永說,好看的傳記呈現人性,勝過呈現功業;從中觀察他人行為,能揭露沒說出口的真正想法。「透過傳記,我們知道別人如何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相互參照後,自身的想法也會更加清晰。」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4「讀傳記,經歷不只一種人生」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是多維度的,充斥各種色彩的——去了解一個人,本身就是有趣的。
當社群時代的自我揭露變得輕易、碎片且具表演意圖,傳記與回憶錄以事實為基礎,收攏個人經歷與觀點,成為理解時代、議題、族群、思想的線索,也引人回望自身養成的痕跡。讀傳記,是穿梭在他人視野間,開拓更立體的世界觀。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
2025/05/27 -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6/21北美館登場!17件經典之作再現
2025/05/26 -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 郭重興 在時光縫隙裡續家族情感 展閱讀使命
2025/05/22 -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帶來10+組國內外馬戲、高空鞦韆表演
2025/05/22 -
王彙筑入圍第36屆金曲獎四項大獎!非典台語專輯《滴滴答答》深植人心
2025/05/21 -
國美館藝術圖書中心亮相!全面空間改造、近16萬藏書打開閱讀新場域
2025/05/20 -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6/11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5/19 -
《從前,有個奇麗馬》葉郎與王師對談電影與電影院的未來!
2025/05/19 -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
香色主廚邱一中:在市場劇變中,找到自信的料理語言
2025/05/17 -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
上映30週年!吉卜力浪漫經典《心之谷》5/29重返台灣大銀幕
2025/05/14 -
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公布:方大同獲評審團獎,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2025/05/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