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文/各出版社

有些傳記人物生平跌宕,讀來有小說的快感;有些傳記則透露一生的探尋,引發認識自我的動機。傳記裡的成敗起伏、心境心法、生活滋味,如參考書也如雞湯,讓我們從他人經歷回望自己。500輯邀請出版社們推薦最愛的傳記,寫下此張「補帖」的適用情境,分享給身處生活中某一困境的你。

01 對母愛感到情緒複雜時

讀《沒有媽媽的超市》

《沒有媽媽的超市》,蜜雪兒·桑娜著,二十張出版。
《沒有媽媽的超市》,蜜雪兒·桑娜著,二十張出版。

桑娜二十五歲喪母,回首生為韓美混血兒的成長點滴。她挖掘自身,卻察覺自己一直難以自我肯定,似乎唯有母親的評價讓她煥發自信,確定自己儀態完美,甚至沒有選錯人生伴侶。然而或許正是這般嚴厲的愛與滋養,才讓桑娜在爬梳過往時探究每個讓她遍體鱗傷的時刻,記憶才轉化為鮮活指引,讓無法滿足母親期待的叛逆女兒與無法理解女兒的嚴厲母親相遇,並持續前行。也才理解所有的愛與恨,都是人生的養分。

02 對現實感到壓抑窒息時

讀《最後的夢》

《最後的夢》,佩卓·阿莫多瓦著,原點出版。
《最後的夢》,佩卓·阿莫多瓦著,原點出版。

「我對於一本完全以我個人為主題的書,感到某種反感。」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在自傳的自序第一段,就誠實告白反骨又矛盾的本性。他被類比為西班牙的安迪.沃荷,兩人都沒埋沒自己的怪,甚至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從母親身上學到「現實需要虛構才能完整」,因此他把這本非典型自傳裡的每一篇都稱為故事,呈現他所寫、所拍,和所活過之間,緊密交纏的魔幻關係。勇敢擁抱你的刺點、你的脆弱、你的空虛、你的暗黑,大師認證這是壯大獨特如你的重要養分。

03 追求夢想卻不得志時

讀《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

《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威爾·史密斯、馬克·曼森著,啟明出版。
《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威爾·史密斯、馬克·曼森著,啟明出版。

「我把實現夢想當作通往愛與幸福的唯一道路。失敗等於死亡。我的信念是,當我爬上這座山頂,我就不會再害怕了。」自小便孕育出不斷追求成功性格的威爾史密斯,不到二十歲便靠著饒舌音樂走紅全美,暢銷唱片讓他一夕致富,接著在電視實境節目大放異彩,並如願拍了賣座的電影,逐步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影星⋯⋯然而登頂的威爾卻用一團糟來形容自己的生活。這是一本極其難得的,最成功人士的最深刻自省,不可置信的故事背後帶著我們好好思考,什麼是最好的生活。

04 在行動和思想之間頭痛不已時

讀《班雅明傳》

《班雅明傳》,霍華·艾蘭德、麥可·詹寧斯著,衛城出版。
《班雅明傳》,霍華·艾蘭德、麥可·詹寧斯著,衛城出版。

儘管班雅明時常被認為是神祕而充滿魅力的大師,本書作者成功以淺白生動的文字捕捉在動盪時代下班雅明的豐沛心靈,完整呈現了他矛盾的思想與人生。班雅明的文字極其優美並直指事物核心,然而他也是活在當代的血肉之軀,想法與行動時常互相牴觸。這樣的矛盾時常讓他位處痛苦深淵,他卻依然保持自我不斷前進,創造流傳至今的經典著作。這本書讓我們透過班雅明的故事,找到思想與行動之間的橋樑,走向更豐富的世界。

05 對身分認同迷惘時

讀《巴奈回家》

《巴奈回家》,巴奈、徐璐著,時報出版。
《巴奈回家》,巴奈、徐璐著,時報出版。

從陌生到理解,巴奈與她的故事,在一場場新書宣傳中更加具象,我深刻體會蔣勳老師說的:「我不是在讀一本書,是陪伴著巴奈,一起哭、哭、哭」。為什麼需要為了「回家」走上街頭?一走就是2644天。漫長歷史上,原住民族從原來的聚落被強制遷徙,「被迫」放棄名字、語言、祖先的承繼,在從屬於他者的生活方式裡,逐漸喪失了自己的歷史記憶、傳統和山林文化⋯⋯但這次,已經踏上「回家」的腳步將不會停。

06 面對摯愛紛紛逝去時

讀《只是孩子》

《只是孩子》,佩蒂·史密斯著,新經典文化。
《只是孩子》,佩蒂·史密斯著,新經典文化。

年近七十時,佩蒂.史密斯用坦誠的文字重訪青春、窮困、大膽的過去。相愛相惜的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已經不在,充滿可能性的「孩子」終究長大了、離開了。龐克教母也要面對生老病死,當身邊摯愛一一消逝,再依依不捨仍要熬過失去的悲傷。最後她用寫作穿梭時空,召喚逝去的一切。她示範了老後的創作就是一種愛的方式,只要有人記得,那些逝者就仍然在。

07、08 感到一日復一日時

讀《音樂使人自由》、《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

《音樂使人自由》、《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坂本龍一著,麥田出版。
《音樂使人自由》、《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坂本龍一著,麥田出版。

坂本龍一寫道:「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到達,所以會把生命當成一座永不乾枯的井。」關於大師其事,已多有人言,然唯有在這兩部自傳中,才能深刻感受到大師其人。時不時,我會拿出來翻一下,每次都會有一段、一句話、一個關鍵詞,觸動當下的我,提醒著:生命非無窮。那些文字蘊含著向死而生的清明,映照著生命種種情境並表達出細膩的觀察與感受,撬開了一絲極其在世的意識,使生命得以擁有自由的可能。與音樂共生的坂本龍一自由了,也使身為讀者的我自由了。

09 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時

讀《我受傷,故而我存在》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著,二十張出版。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著,二十張出版。

詩人洪朴‧凱西描寫在美國身披亞洲肌膚所遭遇的不自在,進而點出潛藏在體內深處的亞裔偏執、羞恥、惱怒、憂鬱等等她定義為「少數者感受」的微小情緒。每一次她選擇相信是自己想太多並保持沉默,這些感受便持續累積,直到某日她恍然理解到,沉默就只是沉默,無法自我說明。洪朴毫不掩飾憤怒,她等於是從自身的地獄提醒:沉默的代價太過高昂,身為亞裔的我們都別輕忽自己的感受。就如感受對你而言真實存在,也只有你能一一指認。

10 覺得自己隨時代洪流沉浮時

讀《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

《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李德輝著,麥田出版。
《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李德輝著,麥田出版。

沒有比新聞不斷報導德國經濟衰退,福斯汽車關廠罷工消息的此時更適合讀這本書。究竟德中之間如此深的經濟羈絆是如何開始的?我們以為這是一個企業和兩個國家之間的商戰故事,殊不知這裡面有一個扭轉了全球經濟局勢的人物——作者寫出他父親李文波精采的一生,從全廠唯一會講中文的引擎工程師,推動福斯進軍中國,到經歷天安門事件的衝擊,至後來中國的崛起⋯⋯一切都不在意料之內,卻也不全是偶然。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4「讀傳記,經歷不只一種人生」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是多維度的,充斥各種色彩的——去了解一個人,本身就是有趣的。

當社群時代的自我揭露變得輕易、碎片且具表演意圖,傳記與回憶錄以事實為基礎,收攏個人經歷與觀點,成為理解時代、議題、族群、思想的線索,也引人回望自身養成的痕跡。讀傳記,是穿梭在他人視野間,開拓更立體的世界觀。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24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