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對讀者來說相對陌生的「版權代理」公司,是國內外出版社的橋樑,居中引薦、配對、溝通書籍版權。作為國內四大版權代理公司之一,「光磊」以引進歐美外文書為主力,熟知本地出版社需求與市場行情,也致力將台灣作品輸出國外。在與國外經紀公司、國內出版社的頻繁交流中,光磊非虛構組組長李宜臻觀察到,雖然相較於小說、自助書(self-help)等文類,傳記與回憶錄在買氣上為小宗,歐美書市仍有許多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作品,近年也有越來越多台灣出版社跳脫政商名流的傳記主流,開發更多元的題材與切角。
觀察1:美國是傳記盛產地
美國在1917年設立普立茲傳記文學獎,2023年另設自傳文學獎,顯見此種文類的資深與蓬勃。當中許多傳記源自研究者或論文成果——美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檔案,這些史料提供梳理人物故事、時代脈絡的題材,進而發展成基於學術研究的傳記寫作,再改寫為符合大眾需求的讀物。
若要細究傳記與回憶錄的差異,在普立茲獎傳記/自傳評審的指導方針中指出,傳記(尤其是評傳)必須有客觀文獻佐證,而回憶錄則不需要,體現出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其客觀性與視角。傳記是藉由一人的經歷去理解其所處的時代與環境;回憶錄則更偏向個人日記,專注於特定的階段或主題,這種主題性的切入,讓回憶錄更能夠直接與讀者產生共鳴、引發思考,甚至感到某種慰藉。相較之下,傳記因為涵蓋更完整、考究更嚴謹,可能比回憶錄少了一分親密感,卻有更立體的人物面向。
觀察2:族群議題、二戰歷史、文化明星成主題
美國的傳記與回憶錄,除了好萊塢演藝明星、知名企業家外,有不少涉及邊界、移民或黑人酷兒等社會議題。歐洲的回憶錄則表現其限定的歷史經驗,例如大量圍繞二戰與納粹集中營的書寫,反映歐洲對轉型正義的重視。
常見題材還有如藝術家、思想家、電影導演、F1賽車手、體育選手等人的傳記,像C羅、費德勒、NBA球星的書,一推出就會有固定粉絲群購買,因為他們的影響力跨越體育領域,甚至延伸到流行文化。在歐美也有一些專注於樂團傳記的出版社,專出如披頭四、Pink Floyd、ABBA合唱團等樂團的故事。
觀察3:買氣關鍵在於經驗共鳴度
國外的出版市場傳記與回憶錄早已蔚為主流,而台灣則相對冷門,雖然很常收到外國傳記的版權詢問,但傳記並不是一種好賣的文類。原因來自人物知名度在外地與台灣的落差,或是生命經驗太獨特或太個人,無法與讀者產生共鳴。帶有議題性的傳記很需要社會具有認知與討論基礎,讀者才會產生興趣,也可能由本地作家的角度書寫探討,會更具說服力與吸引力。
版權代理商向出版社引薦傳記和回憶錄時,通常會嘗試在書中找出與亞裔或台灣讀者可能產生共鳴的元素,是否有心理勵志的內容、經驗是否具有普遍性,探討的主題也很重要,像容貌焦慮、母女關係、酷兒議題等,都可能成為吸引台灣讀者的亮點。且傳記與投資書等文類相比較無時效性,甚至在時間拉長下,更能彰顯其難得的紀錄與參照價值。
觀察4:台灣書市可見更多元傳記題材
傳記題材的流行,往往取決於當時社會對某些聲音的需求,或是否願意重新審視某些過去忽視的議題,例如在BLM(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後,與黑人種族議題相關的回憶錄大量出現,近年也有許多有關國際衝突如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的回憶錄,甚至有俄國傘兵的戰爭日記。
在台灣書店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傳記與回憶錄的身影,此現象很大程度來自出版社編輯的選書眼光與對時代氛圍的敏銳度。例如衛城文化規劃的「女性生命史」系列;二十張出版近年推出多本亞裔作家的自傳與回憶錄;奇光出版與堡壘文化則可見關注體育選手的傳記故事,這部分也是台灣以前相對稀少的。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4「讀傳記,經歷不只一種人生」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是多維度的,充斥各種色彩的——去了解一個人,本身就是有趣的。
當社群時代的自我揭露變得輕易、碎片且具表演意圖,傳記與回憶錄以事實為基礎,收攏個人經歷與觀點,成為理解時代、議題、族群、思想的線索,也引人回望自身養成的痕跡。讀傳記,是穿梭在他人視野間,開拓更立體的世界觀。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