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文字編輯/陳宜慧

美術館從不只是展示藝術發展歷史的白盒子,更是透過展覽來創造思考歷史與當下世界的探索空間。國立臺灣美術館繼2024年推出「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等膾炙人口的展覽後,2025年度又將帶來哪些精彩可期的新視野?一起來瞧瞧吧!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精選2025 六大亮點展覽一次看

▧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 日期:即日起—3月2日

第九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所有令人屏息的」為題,共邀集35組參展藝術家,呈現83件作品。此外,本屆放映計畫「吐納之間」亦邀請8組藝術團隊以多元藝術策略帶來,紀錄片散文、表演錄像及動畫,不只引領觀眾錨繫於當下,更透過平靜呼吸、重整思緒,重新協調身體與地球新陳代謝的節律。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於國美館展出〈炙熱的風〉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於國美館展出〈炙熱的風〉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土耳其藝術家Nil Yalter 展出〈流亡是份艱難的工作〉。此為台中國美館公車站。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土耳其藝術家Nil Yalter 展出〈流亡是份艱難的工作〉。此為台中國美館公車站。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土耳其藝術家 Nil Yalter 展出〈流亡是份艱難的工作〉,此為東協廣場展出現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 亞洲藝術雙年展」土耳其藝術家 Nil Yalter 展出〈流亡是份艱難的工作〉,此為東協廣場展出現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2024國際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 | 日期:即日起—3月2日

展覽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邱誌勇及國美館助理研究員賴駿杰共同策劃,匯集來自國內外12位(組)藝術家,囊括荷蘭藝術團隊ARK、藝術家masharu、日本藝術家Yuki ANAI、Sputniko!、臺灣藝術家吳其育、邱杰森&莫珊嵐,以及陽春麵研究舍等團隊,以多元創作方式,探討在科技繁盛且迅猛發展的時代中,人類的意識應如何獲得解放等深刻問題。

策展人邱誌勇及賴駿杰表示,「靈魂的棲所」策展概念是以知名趨勢預言家Kevin Kelly提出的「科技體」(technium)理論為出發點,「科技體」是一種宣言式假說、理論,它意圖從技術的角度去整合人造的與自然的世界,並且將科技視為人的心智延伸「如巨大的有機體般」參與且激發了一系列的進化過程,而人類也反過來被包裹於其中,與科技共生存與共演化。此外,透過此展,不只能在AI科技時代浪潮下重新思考人之靈魂所在,亦能感受當代藝術家對現今世界局勢的敏銳觀察。

展覽現場。圖為穴井佑樹(Yuki_ANAI,日本)〈在雨中〉。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穴井佑樹(Yuki_ANAI,日本)〈在雨中〉。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吳其育(臺灣)〈有用植物〉。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吳其育(臺灣)〈有用植物〉。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沃倫・奈迪奇(Warren NEIDICH,美國)〈重構帕德嫩神殿石雕:幻見他者〉。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沃倫・奈迪奇(Warren NEIDICH,美國)〈重構帕德嫩神殿石雕:幻見他者〉。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2025 U-108 SPACE」展演創作計畫─阿爾法聲林| 1月18日—3月30日

由謝瀞瑩、提摩西 · 伍德(Timothy Wood)及邱偉豪共同創作,結合電子聲響、互動設計與 AI 技術,在U108 SPACE沉浸式空間打造了「阿爾法聲林」,作品融合布農族八部合音、夢占文化以及自然能量等元素,創造多感官共振的療癒體驗,這個療癒系作品,是觀眾新春到訪國美館絕不能錯過的觀賞重點。

U108 SPACE 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U108 SPACE 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U108 SPACE 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U108 SPACE 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廖修平90大展」|日期:3月22日—6月29日

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1936年—),不只有留日背景,亦曾赴法國進修,也正是國外經歷讓他重新思考出身東方的他,該如何透過藝術尋找自己的文化根源,並開始以東方寺廟民俗符號語言做為其創作的重要元素。

此次由蕭瓊瑞教授策畫的「廖修平90大展」,展覽除了完整呈現廖修平老師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創作歷程,更將研究脈絡觸及廖老師在亞洲現代版畫推廣及教學上的投入及貢獻。

「廖修平 90 大展」展覽作品〈吉祥〉,2023 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廖修平 90 大展」展覽作品〈吉祥〉,2023 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日期:4月12日—7月6日

此展為睽違近27年之久,再次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之合作(1998年龐畢度中心藝術影像展於國美館)。本次「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邀集國際及亞洲地區近30位藝術家,不只聚焦藝術創作裡鮮少被深度探索的聲音感官和議題,更結合龐畢度藝術中心重要代表性及新近購入的新媒體藝術藏品,和國美館參與加入的五位臺灣藝術家共同展開多向度的觀點對話。展覽除了談「聲音」在當代藝術中的各種眾聲返響之形式,也將觸及聲音之於身體感官、社會記憶、政治體制和AI技術演化聲景等豐富面向的多義詮釋。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參展藝術家林其蔚創作計畫示意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參展藝術家林其蔚創作計畫示意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參展藝術家 Lawrence Abu-Hamdan 作品 〈Earshot〉(細部圖)。 圖/藝術家Lawrence Abu- Hamdan 、龐畢度藝術中心提供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參展藝術家 Lawrence Abu-Hamdan 作品 〈Earshot〉(細部圖)。 圖/藝術家Lawrence Abu- Hamdan 、龐畢度藝術中心提供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日期:4月1日— 12月14日(暫訂)

由美術館四位館內研究人員和館外學者所策劃的「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精選國每館典藏特色藏品,以及爬梳臺灣從明清至當代的時代脈絡的展示方式,陸續在不同規劃時程於國美館一至三樓呈現下列主題展區;其中囊括,明鄭與清治時期漢文化影響的書畫、臺灣近代美術在地色彩光譜、戰後現代美術浪潮至鄉土現實回歸、美學表現的變法至直面時代的自我發聲,與全球化與數位化情境下的回返與拓展。屆時百餘件的國美重要典藏和臺灣藝術史的精采發展將可一覽無遺。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1952 年,膠彩畫,69x90cm。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1952 年,膠彩畫,69x90cm。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外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臺灣原住民展

今年代表臺灣館參與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是透過公開徵選方式脫穎而出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團隊。此次由策展人薛丞倫與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共同策畫的「[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效率」、「科技」、「控制」3個面向的研究與設計提案回應今年威尼斯大會命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共同探索並定義當代台灣建築師的集體智慧表現和未來設計展演領域。展覽將於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出。

「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場模擬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場模擬圖。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另一個重要的國際交流展出計畫,則是與國美館與美國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的「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由館內策展人賴駿杰偕同那高.卜沌(Nakaw Putun)和該館策展人曼紐菈.威爾-歐福-曼(Manuela Well-Off-Man)共同策劃。此展有別以往呈現的原住民藝術創作觀點與視角,聚焦當代原民藝術中的藝術行動主義,特別是新一代原民藝術家的多元認同、生存困境,與自然意識等主題,及新世代藝術家如何拓展關於性別與族群認同及其行動主義等,展覽精彩可期。

國美館與美國 IAIA 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的「當代臺灣原住民 的藝術與行動主義」邀請 10 位/組臺灣原民藝術團隊赴美展出。圖為 參展藝術家 Aluaiy Kaumakan(武玉玲),《發芽》系列之一作品。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呂瑋農
國美館與美國 IAIA 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的「當代臺灣原住民 的藝術與行動主義」邀請 10 位/組臺灣原民藝術團隊赴美展出。圖為 參展藝術家 Aluaiy Kaumakan(武玉玲),《發芽》系列之一作品。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呂瑋農

下半年聚焦:席德進典藏、女性藝術創作

「114年全國美術展」、席德進典藏及女性藝術創作等多個主題研究和「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臺灣美術雙年展自2008年以來,以不同策畫主題和研究方式打開臺灣美術的多元觀點探索,今年將更深入觀察臺灣當前的藝術創作生態與環境,並關注藝術創作者的創新計畫,這些先不劇透,等下半年再一次發布;藝術迷們請拭目以待吧!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台中國美館登場:9組國內外藝術家,建構絢爛數據光景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台中國美館登場:9組國內外藝術家,建構絢爛數據光景

2022/12/06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海」國美館U-108 SPACE登場!以高擬真海浪沉浸體驗反思海洋汙染

「海」國美館U-108 SPACE登場!以高擬真海浪沉浸體驗反思海洋汙染

2024/05/27

最新文章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