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維:比起斜槓,擁有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
你如何定位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哪些影響你的關鍵經歷或思考?
時常覺得我這很像轉運站,有的人來是為了更換交通工具,有的人來是想找新的目的地或是方向,協助這些朝不同地方出發的人們的同時也會有收穫,在這過程中也可以邊走邊調整自己的路線。diary Magazine跟airy studio在本質上有一大塊是很相近的,「創造想像」跟「滿足想像」,大多是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品牌、空間策展人合作,透過出版、展覽、聯名商品等形式呈現創作。
對我來說最關鍵的是發現「說服人」這件事實際做了之後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對這個概念有意識之後就開始會著迷於說服對方的過程,會體感到機會是真的有辦法創造出來的。
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你認為自己擁有最重要的技能或心態是什麼?
有兩件事我覺得很重要;一是要能夠找到每一件事很好玩的地方,再來是要對自己真的喜歡的事情表現忠誠。做這類型的工作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客戶,在各個很陌生的框架下找出那個最吸引人的地方。而大家都會說這時代要越來越斜槓才會有出路,但現在反而會覺得擁有一個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先相信自己最熱愛的事物別人就會跟著相信你。
你如何運用網路與社群工具經營、表達自己?抑或有其他看重的媒介和方式?
這件事我也還在學習中,但這幾年真的資訊很爆炸,總覺得大家差不多會想慢下來了吧?不論是創作或是工作我都蠻在乎有沒有「人味」的,不論是diary Magazine本身的概念內容或是視覺、到線下活動我都很在乎這件事。
近期對你有深刻意義的一件作品或合作,它帶給你哪些收穫?
diary Magazine第一期的發售是我近期最深刻的一件作品,雖然大學有做過刊物但那時規模小許多,這次算是在全職做了好幾年攝影後轉換身份變成總編輯的一次作品。很大的收穫是如何在各個企劃和單元之間抓到平衡,讓整本刊物變成理想的樣貌,以及集結大家的想法與才華匯聚成一條筆直的方向這件事讓我很有成就感。
老實說更大的發現,是在經營品牌以及對於錢的使用上得要更有遠見,任何事情大多都是商業,認清這件事並理解品牌的目的地,有意識地去完成每一個項目。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6「創意開路,新世代工作學」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生存與熱愛如何兩全?在科技與社群急遽改變生活方式,鬆動就職框架的當今,我們學習消化各種可能的選項——哪些適合嘗試,哪些不應成為限制。此期專題提問生於1990年代的創意工作者,如何為興趣與擅長開發價值,找到持續支持自己的方法,其經驗又反映哪些新興的文化與思想。

◎圖片提供:陳育維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26
最新文章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