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師柯廷:被交予皮膚一部分的永遠,是工作最浪漫的地方
你如何定位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哪些影響你的關鍵經歷或思考?
刺青師是介於「工匠」和「創作者」之間的模糊存在,刺青文化的傳承關鍵在於肉體上的再現,人們之所以追求刺青的恆久性,原因在於人肉體的有限。刺青師的工作就是將客人內心的情感經過轉譯後以圖像的形式永久的書寫在皮膚上。
這份工作擁有極高的時間彈性,在世界各地駐店是這個行業很普遍的現象,這種模式會打開工作的全新視角,體驗過更多文化和厲害的同行之後,體認到自己不足是很關鍵的心態轉換。
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你認為自己擁有最重要的技能或心態是什麼?
身為刺青師,對我而言最重要三件事依序是「持續創作、建立風格、如何有效地對外輸出」。
「持續創作」是最基礎同時最重要的,我完全不認同所謂「刺青師不用會畫畫」一說,時常觀察生活、覺知細小的情緒、穩定的產出創作,會變成很重要的養分。在持續創作的途中「風格」會漸漸地成形,不知不覺間成為一種識別符號,讓人們能夠透過作品辨認出你。
「如何有效地對外輸出」是當代創作者面臨的共同課題,這不僅是盲目追求流量,而是要找到與自己同頻的觀眾。這些受眾能夠理解你的風格並和你產生共鳴,才是長久經營的關鍵。
你如何運用網路與社群工具經營、表達自己?抑或有其他看重的媒介和方式?
對我個人而言,要同時在創作和社群經營之間找到平衡是相當困難的。這兩件事帶來截然不同的身體感,創作需要長時間的沈澱、反覆修改、來回斟酌,然而在社群媒體帶來的全新視聽習慣中,你幾乎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來證明自己「值得被觀看」。
我無法提供太多「經營社群平台」的高效建議,但如果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的話,我會說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過度受影響。找到一個舒服的平衡點,不刻意地迎合市場喜好,當你慢慢累積出真正喜愛自己風格的群眾,這份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近期對你有深刻意義的一件作品或合作,它帶給你什麼收穫?
人其實對於某個圖像要不要出現在「我」的身體上這件事其實是有堅持的,甚至背後是有一些文化的養成、偏好、特定的姿態。這些圖像為什麼重要或被需要,為何會感受到強烈需要被展示在身體上的慾望,所有刺青其實都是這一連串複雜而且很堅持的文化性格的決定結果。
完成了一件在客人上手臂內側的刺青作品,創作過程完全尊重我的想法讓我自由發揮,能夠全然地被信任、被交予皮膚一部分的永遠,是這份工作最浪漫的地方。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6「創意開路,新世代工作學」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生存與熱愛如何兩全?在科技與社群急遽改變生活方式,鬆動就職框架的當今,我們學習消化各種可能的選項——哪些適合嘗試,哪些不應成為限制。此期專題提問生於1990年代的創意工作者,如何為興趣與擅長開發價值,找到持續支持自己的方法,其經驗又反映哪些新興的文化與思想。

◎圖片提供:柯廷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
陳澄波《寫生的故事》特展臺史博登場!以六大單元展出逾500件珍貴文物
2025/05/07 -
《國語作業簿》首推全台巡演計劃!5/16起走訪8大城市再掀華語金曲熱潮
2025/05/07 -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深掘宮﨑駿動畫宇宙對世界的關懷
2025/05/07 -
鼓聲與身體的狂歡!澳洲蒂芬妮.雷克《舞動狂響》5/10、5/11 臺中登場
2025/05/06 -
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集四大特展、市集、工作坊,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
2025/05/05 -
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藝文產業裡的Cool Kids,重新想像藝術與資本的互動
2025/05/02 -
2025米蘭家具展,三個品牌觀察:在習以為常中重新發現的設計力
2025/05/02 -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2025/05/02 -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2025/05/02 -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2025/05/02 -
富藝斯香港春拍台北預展登場!集喬治·康多等近百件現當代藝術亮相
2025/04/30 -
安娜・卡卡台灣首展《Pipe Dream》5月TAO ART登場!以畫作穿越感官幻境
2025/04/29 -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5/11上線!感受韓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2025/04/28 -
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揭曉 董事長張杏如:讓孩子看到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作品
2025/04/26 -
橫掃歐美劇場大獎!《少年PI的奇幻漂流》舞台劇7月國家戲劇院亞洲首演
2025/04/25 -
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開館!現場直擊四大展覽爬梳城市前世今生
2025/04/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