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WADE DAO:創造音樂被聆聽的方式
在成為音樂人之前,從美國唸書回台的WADE DAO,在學校教了幾年書——那時他還不知道,在教室裡試圖引導學生理解英文語境、打開肢體舞動的經驗,會與拿著麥克風主持音樂活動、牽引現場氛圍有所相通,那都攸關如何在一段有限時間內傳遞想法,建立信任關係。那些年累積的儲蓄,也成了WADE DAO探索新事業與技能的務實基礎。
從小,WADE DAO的音樂品味就受到多元的文化影響。
受父母影響,他喜歡爵士、靈魂、放克等黑人音樂,也聽了許多古典樂和管弦樂,再長大一點又接觸了嘻哈、breaking(霹靂舞)等街頭文化。不過,WADE DAO並不甘於只是隨便聽聽音樂,他希望與音樂建立更深層的連結——他稱之為「deep listening」(深度聆聽),後來成為他發展事業的核心概念。
2022年,WADE DAO與夥伴Nick等人成立「Melting Part」,這是一個專注於音樂活動策劃的品牌,旗下著名的現場活動「爵犬」,融合爵士與嘻哈、放克等音樂元素,吸引眾多樂迷追隨,成為近年台灣最特別的地下音樂場景之一。他也在Melting Part活動中擔任主持人,持續發表個人音樂作品,並以EP《A WILD DANCE OF FLAME》入圍2023金音獎最佳新人獎。
是藝術家,也是音樂創業人
身兼兩種身分,WADE DAO有時感到分身乏術,卻也開始對這兩個角色有不同的思考。他理解音樂人「需要舞台」的苦悶,同時觀察到聽眾對深度聆聽的需求,作為品牌經營者,他希望 Melting Part的活動能成為兩端交流的重要平台。「現在很多活動難找到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像一種交易——你付錢,我提供服務,然後結束,沒有真正的互動。」
作為音樂人,他則欣賞那些帶有新商業思維的創作者,他們通常不與大公司合作,而是以獨立品牌創造「被聆聽」的方式。「我最喜歡的藝術家們,同時也是我最欣賞的創業家——他們向我示範,為自己從事的事情定義價值是創作者的責任;你可以在稀缺性和需求上找到著力點,開創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作為嘗試,去年WADE DAO與HUGO共同發行專輯《NIMBO》時,製作了限量300本的小誌,當中收錄兩人的日常生活、未公開的訪談片段等,以不同媒介呈現創作者思考。
開拓多元的溝通語言
近期WADE DAO與Melting Part都跨足服飾、藝術策展等領域,首要考量不是拓展影響力,而是他想藉此機會學會更多「語言」——音樂、商業、服飾、策展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語言。他認為一個人掌握的「語言」越多,便越能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如此也越自由、越能回頭誠實地做自己。
「你如果去國外生活,一定要快點學會當地語言,不然回不了家。」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是WADE DAO想給新世代創意人的建議之一,如他自覺擅長透過「玩樂」、直覺式的探索來學習,「團隊中一定有比我更會思考、更擅長執行的人,但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玩』這件事;有些東西無法靠思考得到答案,像人們說『play music』,而不是『think music』。」
而Melting Part的活動之所以能吸引眾多樂迷,或許就與它好玩、且融合了多種「音樂語言」有關。去年10月爵犬首次移師至花博流行館舉辦,帶來一整日的小型音樂祭「爵犬ALL DAY」,完成一項重要里程碑。
那次經驗,讓WADE DAO意識到原來有那麼多人在背後支持自己,他希望將這樣的累積轉變成一種對抗的力量——對抗「讓人們變無名的權力」。「例如,台灣在奧運可以叫做『台灣』嗎?當你不能在國際上說出你的名字,會對這個國家的artists帶來哪些傷害?」
身處在這個時代,WADE DAO體認到接觸多種語言與國家文化的經驗,其實是一種特權。而他想要善用這樣的幸運,讓人們深度聆聽台灣,發現這座島嶼原來也有很特別的聲音。
WADE DAO的工作心法
✸掌握多元語言
不只是說話的語言,也包含各種藝術、創作的語言,學會語言能幫助你在陌生領域感到自在。語言間也能相互參照,讓你發現新的視角,開啟更多機會。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learn how to learn,找到什麼方式讓你學得最快,是圖像或是語言?需要時間探索還是直覺先行?學得越多你能玩的東西越多。
WADE DAO的推薦關注
#01 Ryosuke Tanazawa/@ryosuketanazawa
我最喜歡的當代嘻哈導演和攝影師之一,他和我欣賞的音樂家們一起呈現的影像,對我來說就像魔法。
#02 Sheng Lam/@8bitwizard
一位我關注許久、活躍在Instagram上的插畫家,他的作品總是讓我重新思考對立和轉譯的可能性。
#03 DeMarcoLab/@demarcolab
我最喜歡的台灣品牌之一。 他們在服裝和文化間建立的連結,啟發我更深入挖掘高度專業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可能性。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6「創意開路,新世代工作學」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生存與熱愛如何兩全?在科技與社群急遽改變生活方式,鬆動就職框架的當今,我們學習消化各種可能的選項——哪些適合嘗試,哪些不應成為限制。此期專題提問生於1990年代的創意工作者,如何為興趣與擅長開發價值,找到持續支持自己的方法,其經驗又反映哪些新興的文化與思想。

◎攝影:張天駿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音樂人WADE DAO:創造音樂被聆聽的方式
2025/02/21 -
雲門舞集《定光》前進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新作《關不掉的耳朵》秋天首演
2025/02/21 -
撥動時間的痕跡!韓國藝術家莉景「時空蝕:光的間界」MoCA Studio展出
2025/02/21 -
電玩場景化身藝術創作!皮凱《疾破次元壁》個展Bluerider ART登場
2025/02/20 -
感受書篆藝術的深厚底蘊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公布四組競賽得獎名單
2025/02/20 -
2025高美館必看七大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
2025/02/18 -
2025桃園燈會懶人包!18公尺主燈、小提燈、交通10+10重點總整理
2025/02/18 -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3/15亮相!兩座巨型蜘蛛雕塑重磅登台
2025/02/18 -
RELEASE; x 山陽山陰策劃!《リリース百科》以物件探索世界與自己的關係
2025/02/17 -
因著一塊門牌的牽引 溯源出書 蔣勳:地方寫出本地故事 讓觀光有文化根底
2025/02/17 -
瘋魔與混亂才能激盪出真我,在《酒神有沒有派對》經歷恐懼與慾望的旅行
2025/02/10 -
絲襪小姐20週年《伏流》演唱會2/15登場!何欣穗等八組神秘嘉賓同台
2025/02/07 -
創作歷程大公開!《羅迪尼.狄克森》全新人物誌畫冊、展覽路由藝術登場
2025/02/06 -
2025TIDF巡迴展四大城市接力放映!日本導演小田香4月來台映後座談
2025/02/06 -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
2025/02/06 -
林懷民首度執導馬戲!FOCASA《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28臺南登場
2025/02/05 -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
2025/02/05 -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