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文字編輯/陳宜慧

全新「靜 • 物」於3月22日至8月3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簡稱北美館兒藝中心)登場!此計劃以「靜物」為主軸,由館內策展人王瑋婷策劃展出王亮尹、吳思嶔、走路草農/藝團、邱承宏、張義雄、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郭柏川、劉啟祥、賴九岑等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置等多元藝術形式,其中更包含多件北美館典藏作品。邀請大小朋友透過藝術重新審視日常物件,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與體驗。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置等多元藝術形式,邀請大眾透過藝術重新審視日常物件,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與體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置等多元藝術形式,邀請大眾透過藝術重新審視日常物件,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與體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三大子題拆解靜物畫面向

「靜物畫」(Still Life)在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發展為獨立繪畫類型。當時,隨著經濟繁榮,美食佳餚、異國絲綢、精緻瓷器等成為畫家筆下的熱門題材。然而,靜物畫的歷史可遠溯至古希臘,並在不同時期與地域背景下衍生出多樣的象徵意涵。

此次展覽透過「物與物的關係」、「時光定格」與「物的再創造」三個子題,拆解靜物畫的多重面向,引導觀眾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構圖平衡、凝結時間與情感,並轉化日常經驗,讓尋常的靜物在嶄新視角中,展現更多未曾想像的可能。

子題 1| 「物與物的關係」

藝術家透過靜物擺設之間「物與物的關係」,巧妙營造畫面的比例與構圖,不僅成為召喚記憶、激發想像的媒介。一如前輩藝術家郭柏川的《蘋果與花布》色彩飽滿鮮明,融合後印象派、野獸派的用色及精神,不僅展現對家鄉臺南燦爛陽光的回應,西方油彩顏料與中式宣紙的結合,成為思索東西融合的代表作品。

郭柏川《蘋果與花布》,1946。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郭柏川《蘋果與花布》,1946。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張義雄1950年代的作品《吉他》則是以強烈的黑色線條勾勒畫面,將吉他、樂譜、花瓶等桌上物件呈現出如剪紙般的拼貼效果,作品反映藝術家當時所承受的生活壓力與內心鬱悶,也展現他對畫面構圖的精心佈局與用色技巧。至於《香蕉恐龍》由來自瓜地馬拉的藝術家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透過描繪恐龍在巨大的香蕉上爭吵,隱喻中南美洲長期依賴香蕉為主要經濟出口作物的情況下,未曾止息的權力鬥爭。

張義雄《吉他》,1956。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張義雄《吉他》,1956。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香蕉恐龍》, 1999。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香蕉恐龍》, 1999。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子題2| 「時光定格」

光線在靜物作品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而「時光定格」則深入探討其中隱含的時間概念。《最後的願望》是藝術家王亮尹以著名的流動筆觸與滴流色塊,描繪生日蛋糕的外包裝及櫻桃,透過這些物件喚起觀眾對回憶與願望的聯想,營造情感與自我對話的空間。同樣取材自日常經驗,劉啟祥《桌下有貓的靜物》描繪一隻花貓趴伏在桌下層板,桌上擺放著柚子、柿子與佛手瓜等蔬果,光線自畫面右上方灑落。透過藝術家的視角,觀眾彷彿與藝術家一同凝視日常一隅,感受光影流動間的寧靜與詩意。

王亮尹《最後的願望》,2013。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亮尹《最後的願望》,2013。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劉啟祥《桌下有貓的靜物》,1949。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劉啟祥《桌下有貓的靜物》,1949。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子題3| 「物的再創造」

在「物的再創造」中,主要將自身經驗轉化為獨特觀點的藝術形式,探索物件在不同情境中的全新意義,進而激發觀者的多元聯想與情感共鳴。像是吳思嶔的單頻道錄像作品《I have a good doggy》靈感來自於他在工作室附近撿拾到狗的頭骨,以影像紀錄使用樹脂土逐步還原狗的肌肉與皮膚,最終塑造成迪士尼卡通中的布魯托,其作品在自然物與人造物之間展開辯證,突顯生命中荒謬與幽默的本質。

吳思嶔《I have a good doggy》, 2010。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吳思嶔《I have a good doggy》, 2010。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吳思嶔《I have a good doggy》, 2010。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吳思嶔《I have a good doggy》, 2010。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賴九岑《零大於壹Ⅲ》組件則以微觀視角呈現拆解後的玩具,讓圖像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營造出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的視覺驚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更首度將藝術家筆下的玩具零件與作品並置展出,深化對物件與記憶的探索。

賴九岑《零大於壹III》,2002-2003,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賴九岑《零大於壹III》,2002-2003,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水泥動物塑像、充氣裝置水果勾起集體記憶

現地製作的《採光》隧道由邱承宏精心打造,以混凝土石刻版畫形式呈現,細膩刻畫植物及光影紋理,觀眾可戴上頭燈觀看隧道裡的微觀、日常,思考現代化進程中,人與風景、景觀的關係轉變;另一件作品《水泥動物園》重現1970、1980年代常見於臺灣校園、公共遊樂空間的水泥動物塑像,樸拙的造型及表情曾經是許多觀眾的集體記憶。

邱承宏《採光》,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承宏《採光》,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承宏《採光》,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承宏《採光》,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承宏《水泥動物園》,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承宏《水泥動物園》,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以充氣裝置呈現靜物畫常見的描繪對象,將芒果、釋迦和蓮霧等水果主題裝飾瓶身,探索被譽為「水果王國」的臺灣與受青花瓷影響而發展出「台夫特藍」的荷蘭之間的關聯。作品透過視覺轉譯歷史、訊息與符號,激發對「臺灣製造」的認同與新記憶。

此外,本次教育計畫也特別自作品延伸規劃4個互動裝置區域,將小工作坊轉化為「靜物畫,從擺設開始」空間體驗室,讓大眾除了觀展,也能實際動手參與,探索物件與人的關係。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藝術家、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 2025,委託製作,依現場尺寸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互動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互動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靜 • 物Still Life

日期:2025年3月22日-8月3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工作坊與相關活動:www.tfam.museum/kid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最新文章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展出!以點的宇宙為核心,一睹藝術家從臺北到坎布里亞四大時期的極...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登場!以點為宇宙, 一展四大時期極簡抽象旅程

2025/09/17
第三屆《森林夜遊》於9/22至10/6 登場!以「光的藏身處」為題,邀大眾一起尋...

2025《森林夜遊》9/22嘉義登場!9組創作者╳9個場域╳開箱5棟建築

2025/09/17
巴勒斯坦雙人組Basel Abbas與Runa Aburaham,作品由三個多屏...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2025愛知三年展:在灰燼與玫瑰之間的時刻

2025/09/16
「石晉華」展呈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多種類型的創作探索。

安卓藝術雙展:呈現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畢生創作,新銳嚴友亨獨特繪畫視角

2025/09/12
《Dust and Gold 塵與金》藤村真、道川省三雙個展於9 / 28 起推...

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塵與金》藤村真 × 道川省三台灣首展登場

2025/09/12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襲園美術館展出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 以裂口為起點,展開感知、記憶與未竟的重構。...

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襲園美術館展出!以殘形凝鍊當代、描繪時代印記

2025/09/11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