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信誼兒童動畫獎得主Augusto Zanovello 與Sophie Roze,在創作中除了援引自身經驗,關鍵是「站在兒童本位」,不藉動畫說教,但在影片中傳遞情感與價值觀。
Zanovello生於巴西,之後移居法國,畢業於路易斯盧米埃電影學校,曾於動畫學校法國哥布林視覺學校教授分鏡設計,曾獲法國電影最高榮譽凱撒電影獎的提名,首獎作品《Lola and the Sound Piano》(蘿拉的魔法鋼琴)已獲多項國際獎項肯定,講述Lola與5歲自閉症弟弟的故事。
Zanovello指出:「兒童動畫不是科普、不是說教,娛樂性很重要,要以小孩的視角、站在孩子的高度,傳遞讓孩子能理解的事。」本片談的是自閉症,設定受眾是7至10歲,片中的Lola是11歲,也符合兒童會追隨年齡略長同儕的習性。
Zanovello就有一位自閉症弟弟,也有一對朋友兄弟以各種器具玩音樂,因而形成本片架構。困難之處在於定格動畫有實際物件,一格一格拍攝很花時間,人偶的製作也相對困難,要想辦法以物件去傳遞人的情感。但他笑說,自己曾拍過真人電影,有一次只是想調整演員的位置,演員卻說:「不要碰我,我不是黏土人。」所以他更喜歡能掌握的動畫。
法國導演Sophie Roze以《The Drifting Guitar》(吉他漂流記)在本屆北中南親子播映會後獲兒童票選最受歡迎獎,講述一隻黃鼠狼如何藉由友誼和音樂找到自我的定位,也已獲得多項國際大展。
「這部影片是我首次有意識地放進個人經驗。」Roze小時一直無法正確發出黃鼠狼法文「fouine」的讀音,父親覺得很可愛,就以此為女兒的小名,但父親在她20歲時過世,她將這部片獻給父親。父親是會計師,Roze覺得他不愛這個工作,就像片裡的黃鼠狼一樣,「我父親一生都沒有找到定位,所以黃鼠狼是父親也是我。」
Roze擅長使用定格動畫、木偶和剪紙技術來創作,她並不排斥3D電腦動畫,但自己需要與媒材直接接觸,寫劇本時常常就會開始做手作,腦中即出現很多分鏡。
作品獲得兒童喜愛,Roze分析:「我覺得是因為我有幸福的童年。」除了自身經驗,她也會偷偷錄音或筆記下兩個女兒與朋友的聊天,這些會成為她的靈感來源。就是這樣的創作理念,Roze的作品有娛樂性,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她希望小朋友們在影片中看到友情,願意給予善意、願意接納,也只有遇到對的人,才能幫助自己發展出對自我的認知。
信誼基金會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