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5米蘭家具展,三個品牌觀察:在習以為常中重新發現的設計力

2025/05/02 撰文/許育華

「時代性」是設計師的集體討論,在今年的米蘭家具展上,依舊千萬個設計百花齊放,也看見設計師們對當下氣候、人文、哲學的深入探索,對經典的重新演繹。從美學,材料,溝通的形式,到品牌與使用者的關係,都讓人更確定,設計是向未來看的創新,也是回看過去的反思。

Cassina:21世紀的現代主義

1965年,義大利家具大牌Cassina取得三位現代主義大師Le Corbusier、Pierre Jeanneret、Charlotte Perriand的作品生產權,開始工業化生產著名的「柯比意鐵三角」之作,這是設計史上的轉折——讓原本少量的訂製家具得以進入大眾生活中,也是「設計師家具」與品牌的現代合作模式先驅。

這系列從未改變顏色與材質,但Cassina在今年米蘭家具展上提出:當年設計師們想像的未來,今天已經變成另一種樣子了,那麼當今的現代主義會是什麼樣貌?

經過長時間合作研究,Cassina為四款標誌性座椅推出深紅、海藍、森林綠限量版配色,跳脫過去的黑白,也呼應Corbusier當年的建築色彩學研究。更加入天鵝絨材質版本,打破以往只有皮革加金屬框架的硬挺,為那個時代講求的「形隨功能而生」,加入空間氛圍感與人性感知語言,創造了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經典。

Cassina以鮮豔色彩與天鵝絨材質,演繹百年經典家具的現代主義精神。圖片提供/Cassina
Cassina以鮮豔色彩與天鵝絨材質,演繹百年經典家具的現代主義精神。圖片提供/Cassina

其中2號與3號扶手椅(Fauteuil Grand Confort)亦推出「Durable」永續版本,以回收聚酯與生物基聚氨酯打造坐墊,順應時代對材料循環的投入。這個舉動,不是因為懷舊而提出經典,或追求流行的換色商業操作手法,它展現了與時俱進的設計思考,說明好設計是對習以為常不斷重新發現的能力。

Alessi:從生活到生命

義大利國民設計品牌Alessi,自1921年創立以來,專精廚具與居家用品,一直是設計型日用品的高手,也是與最多頂尖設計師合作的品牌。此次米蘭家具展Alessi以「The Last Pot—骨灰壇」為主題,邀請多位大師參與設計。這是我第一次在設計展上見識到關於死亡的議題,它挑戰了設計疆界,也思考了社會文化如何面對生命。說來也順理成章,Alessi的整個品牌史,都環繞著各種容器,不斷追求更美觀更好用的設計,往承載人類至最後的容器下手,大膽挑戰設計圈鮮少關注的領域。

每位設計師都以「很自己」的語彙回應這項命題:深澤直人以陶土建造一棟簡單小屋,窗與門打開,內部可見金屬容器,這便是迎接生命回家的「The Last Pot」;普利茲克獎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以鍍銀鋼打造一只極簡的圓潤扁球,寧靜優美;燈具設計師Michael Anastassiades以蛋形金屬象徵生命輪迴;Philippe Starck帶來兩件設計,一是蝕刻人像的玻璃方盒,另一為金屬骨頭躺於發光的枕墊上,很是他招牌的幽默。

Alessi為此展覽也同步出版《The Last Pot》一書,書名中將Last一詞被劃去,意味著不將死亡視為終點,卻提醒著我們對於生命儀式感的探索。我也在想,就算還未思考自己的生命終點,一座美麗的骨灰壇,也可以是逝世寵物的安放之所。

深澤直人以陶土建造極簡小屋,迎接生命「回家」。圖片提供/Alessi
深澤直人以陶土建造極簡小屋,迎接生命「回家」。圖片提供/Alessi
Philippe Starck的其中一件設計,散發其招牌幽默感。圖片提供/Alessi
Philippe Starck的其中一件設計,散發其招牌幽默感。圖片提供/Alessi

Aqua Clare╳Honok:回收塑料的詩意

此次米蘭家具展上討論度極高的「Trace of Water」,是一檔以寶特瓶製成的湛藍色美麗展覽;由日本飲用水品牌Aqua Clara,與專注於研究環保材料與技術的設計公司HONOKA合作。作為飲用水大牌,Aqua Clara以2030年達成100%回收率為品牌目標,積極尋求設計端的跨界合作,探索回收塑料的可能性。

日本飲用水品牌Aqua Clara與設計公司HONOKA打造「Trace of Water」展覽。
日本飲用水品牌Aqua Clara與設計公司HONOKA打造「Trace of Water」展覽。

用回收塑料製成物件早已是時代顯學,然而,這兩方以詩意的觀點—「水的痕跡」出發,在概念上創造更高的視角。HONOKA發現,瓶中樹脂因長期接觸水而產生的濕氣,在高溫中會幻化成內部微氣泡,設計師將這些氣泡視為「水的痕跡」,將塑料瓶廢料轉化為七種建築與空間材料:像是細雪般的塗層、有如冰塊透明的磚瓦、有如小雨滴的珠狀顆粒⋯⋯再以此材料延伸成為家具或建材。

七種材質皆以日本自然意象命名:白氷、霰、甘露、 浪間,鱗、白波、霙,既有功能性也富含文化美學,這正是日本設計帶給人的感受——文化層次與精神性,發生在環保與製造技術上,實在更加動人。

HONOKA為回收塑料賦予新的意象,延伸出家具與建材用途。圖片提供/HONOKA
HONOKA為回收塑料賦予新的意象,延伸出家具與建材用途。圖片提供/HONOKA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1創作轉折通往的地方」

創作轉折很少沒來由地出現,它通常有跡可循,通過自我的準備、實驗、試錯,最終在巧妙的時機點被觸發。本期《500輯》試圖逗留在創作者/品牌的轉折點上,看他們如何破除限制,創造希望被理解的方式,以及這些累積成轉向的動力與勇氣,將帶他們通往什麼地方。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31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2025/05/02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2025/05/02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2025/05/02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