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藝文產業裡的Cool Kids,重新想像藝術與資本的互動

2025/05/02 撰文/陳晞

今年4月12日,恆成紙業旗下的新興內容品牌「野点」在北藝中心辦了一場品牌發佈會。發布的內容包括藝術家陳敬元與設計師盧翊軒合作的ARTbook《廣場》、那不太好用的野点官方網站(為此還找來漫才表演在活動當天自我吐槽),以及辦派對的品味和能力。

我以社群工作的協作身份參與野点團隊,總監張玉音是過往在藝術媒體工作中的上司。在活動現場,我認得來到這裡的大多數人,到場的兩百多位來賓,不乏北部藝文界頗負名聲和影響力的中生代編輯、設計師、作家、藝術家、藝術機構主管和藝文媒體。沒有以前會在藝文場合中見到的開幕蟑螂,取而代之的是個有一定程度排他性的跨圈交流,一個從當代藝術跨向設計、編輯與次文化創作者圈子的新品味網絡。

「這些人居然能在『週六下午兩點』這個藝術圈開幕的黃金時段同時現身,真不簡單。」我心裡想著。不過,當我把鏡頭拉遠,不由得會注意到這個品味網絡是在某個更龐大的伺服器中運作著。

那個更龐大的伺服器,是恆成紙業在藝文與奢侈品產業中累積的文化資本,恆成紙業正在將它轉化成運作另類文化精品的動能。他們的品味與專業,常常為用紙工作者們開啟更多紙與印刷的視野和想像,自2018年起架設自媒體網站,以專訪、側寫的方式,將紙類工作者論述為職人。而後也邀請知名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實驗與紙有關的當代創作,例如與林冠名合作的「散落物 memento」、與彭星凱的《物起源於黑源於虛無》,與Betty Apple的「維那濕了沒」等。

《刺花 Tshiah-hue》是野点梳理台灣次文化的初步選題,紀錄了刺青社群樣貌。
《刺花 Tshiah-hue》是野点梳理台灣次文化的初步選題,紀錄了刺青社群樣貌。
以「拆盒玩」概念設計的野点網站。
以「拆盒玩」概念設計的野点網站。

近年來,恆成不只是藝文產業中的質感協作者,現任負責人鄭宗杰(Wayne)為企業開啟了當代藝術收藏、贊助與合作的機制,使恆成很快抓住了臺灣當代藝術生態的注意力。「Wayne」與「恆成」這兩個名字開始被藝術產業關注的時期,正值我在藝術媒體工作的期間。怎麼會有一家企業提供給藝術圈的合作與贊助,可以從立方計劃空間的「聲波薩滿」,到北美館的托瑪斯・德曼個展?怎麼會有一位企業家,買藝術品不是為了做風水,還願意咀嚼當代藝術家那些迂迴又難懂的創作理念?我猜想,這位老闆大概是愛上了當代藝術創作裡的那些不可愛了。

也因此,身邊不時有需要創作資源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希望向恆成提案尋求贊助,但往往對企業贊助藝術的想像過於單一而未能如願,倒也給藝術工作者們一個跳脫公部門獎補助思維,重新想像藝術與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的機會。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想要跟恆成談贊助的話,他們不是天使贊助人,他們更傾向贊助的是班上的cool kids,像是《青春末世物語》中的悠多或阿太。麻煩人物。

「重新想像藝術與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使恆成紙業為自己在藝術場域中建構了一個性感又有權力的角色。野点這個品牌則是以這樣的想像力,組織各式各樣的另類文化、設計與藝術創作者,合力共創不同的精品。

這種共創模式,必然會提升整合的困難度,有其實驗成本,我認為野点尚在建構著自己的方法論。而這可說是跟大多數的產品與內容設計走上相反的道路。這條相反的路,也讓我跳脫過往在想像內容和產品時的某些慣性。

起初,聽野点總監玉音講起《廣場》時,我內心滿是問號,不知從何問起,它看起來像刊物或媒體,但又不太是。在媒體邏輯中,把閱讀過程設計成找尋秘密酒吧,本來就是不合效益邏輯的。但正是那些難和尋的過程,加強我對某個目的地的感官與期待。

ARTbook《廣場》書封。
ARTbook《廣場》書封。
《廣場》與藝術家陳敬元、設計師盧翊軒合作,挑戰非尋常的閱讀經驗。
《廣場》與藝術家陳敬元、設計師盧翊軒合作,挑戰非尋常的閱讀經驗。

野点把《廣場》文本的傳播管道,設計成一個不是唾手可得、需要有特別門路、花上好一段探索的時間,才能閱讀到的內容。一套「紙網分離」的內容,讓閱讀變得複雜的這個逆風做法,是一般藝文媒體做不到、也不願花成本做的事情。在這個「讓ChatGPT 整理摘要以取代親自閱讀」的時代裡,《廣場》讓閱讀變得特別、變得複雜、變得奢侈。還願意繼續留在《廣場》的,將成為這個俱樂部裡的一員。

或許我們不難從產品開發或整合設計的角度,來看待野点在恆成紙業思考重塑品牌時扮演的角色。然而,看著野点的團隊與Wayne在當代藝術圈中享受的那些複雜與親密,以及他們想像中的酷,我腦中浮現的卻是「第二次青春期」的自我革命與浪漫。這或許也是恆成紙業在思考品牌重新定位時,從那些對世界保持偏執、圓夢未滿的藝文創作者們身上,獲取的想像力的能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1創作轉折通往的地方」

創作轉折很少沒來由地出現,它通常有跡可循,通過自我的準備、實驗、試錯,最終在巧妙的時機點被觸發。本期《500輯》試圖逗留在創作者/品牌的轉折點上,看他們如何破除限制,創造希望被理解的方式,以及這些累積成轉向的動力與勇氣,將帶他們通往什麼地方。

◎圖片提供:野点

◎責任編輯:胡士恩

Issue131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2025/05/02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2025/05/02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2025/05/02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