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織品實驗室nafl:看見製造的限制,然後破解它

2025/05/02 採訪、撰文/林亞璇

來到nafl充滿研究痕跡的工作室,牆上的泥土與植物採樣,葛飾北齋的漫畫,桌上的和紙纖維墨染打樣,匯集成逾兩年的開發中產品——不同以往每年要為品牌生出兩季產品的速度,陳小爵與許芝瑞很享受浸泡在實驗裡、不斷提問與展開視野的過程。「nafl的誕生,是在找尋讓我們享受實驗又能存活的方式。」

nafl|₁₀nE a fabric laboratory,由陳小爵、許芝瑞、劉薰寧創立的織品實驗室,擅長但不僅限於織品的研究開發,延續設計製襪十多年的經驗,提供生活日用品的新選擇與視角。
nafl|₁₀nE a fabric laboratory,由陳小爵、許芝瑞、劉薰寧創立的織品實驗室,擅長但不僅限於織品的研究開發,延續設計製襪十多年的經驗,提供生活日用品的新選擇與視角。
nafl的工作室裡堆滿各式研究資料與織品打樣。
nafl的工作室裡堆滿各式研究資料與織品打樣。

從「+10‧加拾」到「nafl」

這不是兩人第一次創立品牌。有感於社會審美與市場選擇的單調,劇場出身的他們在2012年創立襪子品牌「+10‧加拾」(下稱加拾),設計主題從台灣海島可見的鯨豚、食用魚、藻類,到世界神話、民俗音樂等,將其探索事物的有趣視角,翻譯為襪子材質、織法與紋樣的組合。每季新品開發都像研究室專案,新品發表則堪比社團成發,有搭台用皮影戲演出古老神話,或設計海邊小旅行邀大家淨灘、認識海洋生態。

不落俗套的視野與美技,讓加拾打進知名百貨櫃位,並受到國內外展覽單位與美術館邀請,將岩崎知弘、阿爾豐斯‧慕夏、廖繼春等藝術家畫作轉譯為襪品。然而疫情帶來變動,成為團隊討論未來轉向的契機;自許持續作為一個「研究世界組成的社團」,好奇心旺盛,追根究底的他們,決定迎接象徵「新」的實驗品牌nafl。

技術與媒介的展開

回推過去十年經營品牌的強弱項和熱衷,nafl想改變以品牌與零售市場溝通的經營方式,深化「實驗室」開發製作的角色。他們將製造起點再往後推,投入織品材質與染色技術的研究,「SPACE」系列與ARRC(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合作設計工作服,開發使用了恆溫太空纖維Outlast®的機能襪;「EARTH」系列採集了池上、奇美、恆春等多處台灣斷層帶土壤礦物,混以毛柿的植物萃取單寧,發展出永續循環的植物泥染工法。

延續以往和美術館與策展單位合作的經驗,nafl持續實踐將藝術生活化、進入大眾生活的初衷。日本畫家熊谷守一宅居家中三十年,傾心於自家庭院一物一景的觀察,nafl對畫家的幽微眼光與幽默筆法深感共鳴,將其作品翻譯為「庭の幸」系列,在襪上呈現畫中雨滴、山茶花與夜月的質地,並以透明紗線回應畫中的留白。開發中的「海の幸」,則以葛飾北齋的海洋生物漫畫為題,用和紙纖維和墨染工法,呈現畫中躍動的波浪;既以材質回應素描畫冊,並將北齋漫遊寫生、捕捉生命樣態的「漫畫」精神留存於襪子中。

與ARRC合作開發的工作服與恆溫機能襪。
與ARRC合作開發的工作服與恆溫機能襪。
「EARTH」系列測試不同泥土礦物與植物單寧的染製效果。
「EARTH」系列測試不同泥土礦物與植物單寧的染製效果。
nafl日本畫家熊谷守一的作品翻譯為「庭の幸」系列,在襪上呈現畫中雨滴、山茶花與夜月的質地。
nafl日本畫家熊谷守一的作品翻譯為「庭の幸」系列,在襪上呈現畫中雨滴、山茶花與夜月的質地。
以襪子材質與織法,呈現葛飾北齋畫紙上的海浪。
以襪子材質與織法,呈現葛飾北齋畫紙上的海浪。

挑戰界線的「變態」精神

nafl雖說是織品實驗室,陳小爵與許芝瑞其實更傾向將「fabric」解釋為結構、構造——以任何媒介,落實將一件事情拆解再組合的方法。劇場教育訓練出多樣實作技能,也讓兩人對材質應用敏銳且不受限,從角色物件到舞台佈景的製作細節,都是對戲劇世界觀的理解與構成。於是在思考一個產品怎麼做之前,他們習慣再退後一點問:為什麼要做這個?還能怎麼做?

「從加拾到nafl,我們一直很在乎多樣性,也很在乎實作。在設計與製造、發想與生產之間,可以把兩者距離拉得多近,或是怎麼去改變那個看似很明確的界線。」他們熱衷探索各式工廠與機具,更樂於看見製造方式中的限制,然後破解它。「以襪子來說,織機是師傅以編碼控制的,機器的限制同時是一個自由度的開關,讓人類絞盡腦汁,努力讀懂它的語言以聯手合作。」

nafl想打破的界線也包含國界,「從以前就很常被問,你們做的是台灣的設計嗎?偏偏我們想做的就是既定印象之外的設計。現階段不侷限於台灣印象、台灣製造,而是尋找任何更能呈現我們探索的方式。」從襪子品牌到織品實驗室,始終貫徹「這樣也可以」的社團玩心,nafl要持續發掘新的眼光,讓生活多一點出其不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1創作轉折通往的地方」

創作轉折很少沒來由地出現,它通常有跡可循,通過自我的準備、實驗、試錯,最終在巧妙的時機點被觸發。本期《500輯》試圖逗留在創作者/品牌的轉折點上,看他們如何破除限制,創造希望被理解的方式,以及這些累積成轉向的動力與勇氣,將帶他們通往什麼地方。

◎攝影:張天駿

◎圖片提供:nafl

◎責任編輯:胡士恩

Issue131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Born in Harmony——藝術家林怡芬:我的內心,擁有了穿越的力量

2025/05/02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專訪創作品牌noii noii:用誠實的創作,重新介紹自己

2025/05/02
2025米蘭家具展,三個品牌觀察:在習以為常中重新發現的設計力

2025米蘭家具展,三個品牌觀察:在習以為常中重新發現的設計力

2025/05/02

最新文章

專訪當日Peter Cook穿了件色彩繽紛的襯衫入鏡,他笑說這是太太去年送給他的...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綠美圖文化之森實景。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參展藝術家亮相!邀
臺灣...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2025臺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