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採訪、撰文/胡士恩

《500輯》在2020年疫情時代創刊,試圖在傳統報紙的載體中,以雜誌編輯的企劃手法製作生活類型專題,同年鄭宜農出版了第二本散文書《孤獨培養皿》,那幾乎是她第一次以自我揭露的方式回應成長經歷,坦承地書寫自己。

兩種不同領域的內容產出,其實有許多共通點,我們都對生活保有敏銳的好奇,持續用文字和歌曲向觀眾提出問題,《500輯》邀請鄭宜農一起坐下來聊聊這段時間的成長與實踐。

「我喜歡節制,很小心的不要耽溺。」訪談這天,鄭宜農剛結束第五張專輯《圓缺》同名專場,那是她2023年成立自己的品牌「邊走邊聽」以來第二次自辦演出,第一次「金色的星球與金探子」發生在2024年,當時團隊還在嘗試、試錯,這次《圓缺》鄭宜農找來導演蘇揚庭轉譯專輯概念,運用大量視覺與實體的符號建構現場,音樂總監也是專輯製作人Chunho加深電子元素再現作品裡的聲音場景。演出結束才50小時,鄭宜農平靜地消化各界回應,從今年1月釋出第一首單曲〈寬寬仔來到祢的面前〉以來,專場於她像是最後把話說完。她的時間已經往前,離開那個現場。

或許是從小到大處在無法自我揭露環境裡,鄭宜農始終有意識地處理表達,無法言說也是一種,她的內心始終充滿聲音,說與不說,都是自我測試的一部分。而2020年發行《孤獨培養皿》是她自我揭露的極限,書寫讓她知道自己並沒有放棄跟世界說話,「我開始意識到作品需要更完整的論述,它既是從我出發,但又是獨立個體的宇宙,一個大家可以投射自己的空間,用更自由多元的方式討論議題。」

成立公司之後,「邊走邊聽」比起音樂品牌,更像是持續發聲的訊號站。鄭宜農啟動「金黃色三部曲」企劃,以顏色為主題,發行三首各自有光但不見得明亮的歌曲;她與行銷顧問團隊Fantimate合作籌備會員制,發行會員刊物「Space N Guidebook」,並透過數位訊息設計與聽眾對話,從純粹的文字作者轉向帶有編輯視角的內容生產者;她還策劃了一系列共十集的YouTube節目〈邊走邊唱的女子〉,以製作人和主持人的身份,與9m88、洪佩瑜、蘇珮卿等人聊天提問。

鄭宜農說她做的各種選擇好像都是在嘗試實現一種悖論,名為會員刊物卻不為服務粉絲而寫,寫字是她實踐對創作的想像之一,同時透過他人不一定精準的側寫建立觀看自己的路徑,「我一直沒有好好的『當一個藝人』,中間曾經有過放掉的念頭,真的去做粉絲導向的事情,我發現我不喜歡,那東西讓我很寂寞。」而做YouTube節目的初衷,是鄭宜農有感自己渴望被問到最核心的問題,希望不大眾化的想法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實際執行後卻發現不是這麼回事:「我整個過程都在拿捏——我要怎麼擔任眼前創作者跟世界的橋樑,這件事情超級困難。」

鄭宜農的訊號站,並非單向發送,她謹慎處理每次訊號的反射結果,「我在理解創作者的同時,也在理解觀眾,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有很多路徑可以選擇,這後來也影響我發展自己創作的平衡。」

2025年發行的第五張專輯《圓缺》,字面上看是對於圓滿與缺憾的討論,但這個概念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鄭宜農的作品裡,甚至可以說,從最初開始寫歌到現在,探討缺失一直是她音樂中的隱形軸線,或許我們可以把《圓缺》解讀成:如今長成38歲的她,給出限定的、屬於此刻版本的回應。

《圓缺》傳達了她不斷與各種人事物碰撞的結果。她跟合作三張專輯已有默契的製作人Chunho還是在彼此拉扯,如何呈現體感卻不用犧牲細膩,如何讓破壞成為完整的方法,鄭宜農後來被Chunho說服,並不是他電子音樂技術多強、Click(節拍)多精準,而是她總是能從Chunho回傳的編曲中感覺自己被理解,她以〈牽我〉歌曲最後的海底聲納訊號聲為例,「那確實是歌詞要表達的,我沒有膽用這個方式說,他幫我講出來。」

另一個碰撞是與韓國歌手李瀧的合作,觸碰極限是鄭宜農的創作路徑,而李瀧一直在有限之中歌唱,除了合寫〈寬寬仔來到祢的面前〉的摩擦之外,鄭宜農看見在韓國歷史背景下,獨立音樂人處於資源大量集中在強勢流行文化的環境裡,必須用盡生命、竭盡所能的表達自己:「那種氣魄存在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裡,我看到他們對待創作、對待符號的方式是這麼極致,這麼濃郁,這麼的大聲講話。」這帶給她的刺激是:「我也開始思考我的溝通——如果鄭宜農做到極致會是什麼?」

她也持續跟創作主題碰撞。比起上一張專輯《水逆》選擇陌生的語言創作,試圖去釐清「溝通」是什麼,如今台語已經存在她的日常與體感中,她更理解語言的精妙與音感,也試著用台語創造更多的空間,她寫歌說愛,說歷史傷痛,說暴力倖存,說每個人心中或許都存有的狹窄狀態,「這些東西存放在心中很久,可能到這個階段,我更懂得怎麼去寫。」

多產的、內心吵雜的鄭宜農到底「節制」在哪?或許那份節制是她不斷向自身發問:「我為什麼要一直創作?」,她說現在的她好像找到答案:「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那份節制是她清楚知道,好問題並不在於發問本身,「我得先認真的思考,想過各種可能,找出還沒有解開的那個東西,是什麼?」

她坦言創作《圓缺》的過程是非常自我懷疑的,她選擇電子音樂,選擇台語,選擇寫下情感層面不易直接理解的表達,直到專輯和專場同時在5月1日釋出後,她從網路上正反各種層面的討論,感覺自己的動機被人接納,「就算有人沒有那麼同意某一個做法,我都很興奮。我才突然間意識到,我為什麼走了18年的(創作)路,一直走到現在,就是這些人在提醒我:我應該要相信世界。」

鄭宜農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沒有任何一首歌是百分之百明亮的,她認為自己從來不是可以喊口號的人,告訴大家我們往前筆直的走吧,她永遠有很多的困惑,很多的懷疑,很多的幽幽無法言說的東西。

她享受作品直接簡單卻又濃郁具體,享受自己的想要討人喜歡與固執剛硬同時共存:「如果要問對問題,我就不能再這麼溫柔,不能再顧忌,才能夠找到那個問題。」鄭宜農的節制也讓她開始在創作裡留白,「這好像是每個創作者都會有的潔癖,而我終於有能力雕琢它。」這是38歲的她,第一次意識到,她非常想要,也已經開始做的事情。

{ 音樂創作者 鄭宜農 ╳ 《500輯》主編 胡士恩 }

最近感受到的「時間感」與過去有不同嗎?

鄭宜農:我覺得世界上有分兩種時間,一個是大眾的時間,是線性且公平的,對所有人來講都是一樣,我們都在裡面感受到自己的無助或驕傲,也逐漸意識到離去和衰老。但是與此同時,其實還有一個時間是自己的時間,它的快或慢取決於我們,比如有的人選擇停在某段感情很久,就算公平的時間在走,可是他個人的時間並沒有往前。我是一個自己的時間很容易停住的人,當我遇到困惑,我會停下來試著去理解、拆解它,可能花了好幾年之後,我找到可以把它寫成一首歌的方式,寫出來之後,我的時間才可以繼續往前,得到某種疏通。

胡士恩:時間就是編輯的最大限制,如何在有限時間裡完成工作,一直是編輯的考驗。比如《500輯》是一份雙週報,刊物的設定影響著工作節奏,我們處在每兩週就得截稿一次的體感之中,這是很固定的。但同時也有難以定義的時間感在流動,比如《500輯》創刊於疫情時代,當時的社會狀態是不明朗的、相對緩慢,可是如今國際情勢、科技發展、社群演變一直快速變化,我們如何在這之中看見想要製作的主題,用編輯方法讓主題成形,並且抓準時間點,避免讓產出的討論不合時宜,一直是我們的挑戰。但我是一個喜歡限制的編輯,有時候釐清自己與限制的關係,反而會讓我找到產出內容的方向。

保持「新」的探索,是創作或產出內容的重要追求嗎?

鄭宜農:我有一些很嚴格的創作者朋友,他們是有創作理論的人,我們討論的創作通常不是自我抒發層面,有些新的主題是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找出來的。但是人生不可能一直有新的主題,這是困難的事情。有一次我問湯舒雯,沒有新的主題還能怎麼做、怎麼繼續自己的狀態?她說:「你不能這樣想,你只能告訴自己不能有那一天。」這真的是很逼人的,可是好像這就是創作者的處境。

寫完〈金黃色的〉之後,其實我有滿長一段時間很害怕,這首歌沒有經過清楚的邏輯建構,我幾乎是半個小時、直覺創作出來,它也有很淬鍊的東西在裡面,我很擔心這是我最後一次可以做出這樣的作品。湯舒雯就訓斥我:「怎麼可能會有最好的作品,你這輩子都不可能有最好的作品。」我覺得滿受用的。最好的作品永遠不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我只能一直追求最好,同時並且避免去定義它。

胡士恩:編輯的訓練不斷提醒我,世界上不可能一直有新的主題,但是面對相同主題,我們永遠有機會找到新的視角、新的詮釋、新的關係去看待它。我們一直在「玩」當中的差異性。比如去年製作「世界棒球12強賽」專題,我們的發刊時間已經是奪下冠軍兩週後,我們很清楚慶祝的時間已經過了,「那此刻最重要的訊息是什麼?」最後我們在曾豪駒總教練的標題放上「贏球,然後忘記它。」如果是奪下冠軍的那一天出刊,就不會是這種結果。我們很享受(快樂且痛苦地)設計出一個主題最精準誘人的表達。

你會如何描述自己透過作品想傳遞的美感?

鄭宜農:我一直在找問問題的方法,不一定是我真的在問問題,它有可能是一個姿態、一場演出、一件實體作品、一支MV,或是所有來自鄭宜農創作而產生的符號。在跟團隊或合作夥伴討論時,好像漸漸地,我可以不用說「我想做什麼」,我只要說「我在想什麼」,這是不一樣的事情。我身邊有一群人,大家會幫我實體化,我只需要在看到實品之後,給一些甚至是很不重用的意見。也許這整件事情就是在實現我的美感,我們真的跨越了某一種極限,只要給彼此時間,就能共同完成。

胡士恩:我不確定「美感」的考量是否存在《500輯》的製作過程中。如果有,或許《500輯》的其中一種美感來自於它出身在傳統報業品牌中,卻又以非常自由靈活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眼前。另一種美感是,創刊五年以來,我們製作了132個題目,當中包含這份刊物的招牌、也就是大開本的封面視覺表現,還有各領域類型的作者、評論者、受訪者、攝影師參與其中。我們是一份雙週報,在時間限制下要讓題目成形通常是有壓力的,我們試圖發現題目,號召有才華的創作者一起參與製作。我覺得很美的地方是,每一位收到邀約的合作者,都是在當期刊物的形狀還未能具體被展現時,他們就選擇相信,信任我們的認真不會辜負他們的才華。我覺得《500輯》的美感是在這些過程中,大家一起建立起來的。

鄭宜農|音樂創作者、歌手、文字工作者、演員、劇作家。曾發行個人專輯《海王星》《Pluto》《給天王星》《水逆》。2023年成立公司「邊走邊聽有限公司」,最新第五張專輯《圓缺》於2025年5月發行。

胡士恩|《500輯》主編,專注於圖文整合與訊息設計等編輯工作。曾任《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主編、《Shopping Design》資深採訪編輯,主編書籍《本地The Place:台南》。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2「與一份報紙共度的時間」

如果問「發刊五年了,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嗎?」,專注在企劃工作的《500輯》編輯團隊,試圖用專題回應時間,探索何謂「五年的時間尺度」?我們如何透過一份報紙,在共同經歷的轉變中,藉由拆解主題得到啟發和思考。本期以不同視野回顧過往專題,同時與新的人事物對話。保持好奇的眼睛,用行動向世界發問,這是我們與讀者的慶祝時刻!

◎攝影:潘怡帆

◎場地協力:Café Prmentier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一心戲劇團《幻蘊迷宮》劇照。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藝術家王煜松作為「花蓮地震寫生團」代表,用最簡單的寫生方式,讓人們了解花蓮在地震...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落日飛車與韓國 hyukoh 共組 AAA,推出共創專輯並展開巡演。圖片提供/落...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張孝維希望步道咖啡可以讓客人暫時安頓下來,度量閱讀與自己、城市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藝術家倪祥(右)的《大家都來看你了》展覽,將宛如廢棄物般的生活物件,重新堆型塑成...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吉卜力工作室最浪漫經典大作《心之谷》,今年適逢上映30週年將於5月29日重返台灣...

上映30週年!吉卜力浪漫經典《心之谷》5/29重返台灣大銀幕

2025/05/14
第36屆金曲獎主視覺。 圖/台視提供

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公布:方大同獲評審團獎,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2025/05/14
small MUJI《Pizza Restaurant》。圖|MUJI

small MUJI紐約展5/16第五大道登場!田中達也19組無印良品的微縮世界

2025/05/13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ne拍攝心法

2025/05/09
以樸拙筆觸織就幻境花園,邀大眾展開一場與自然萬象共舞的旅程!高美館創作論壇《繁花...

從90年代插畫到巨幅創作!張立曄《繁花夢露》高美館展出近十年藝術旅程

2025/05/09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圖|...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幕!串聯臺灣與國際藝術交流。 圖/台北當代藝術...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於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展出。...

陳澄波《寫生的故事》特展臺史博登場!以六大單元展出逾500件珍貴文物

2025/05/07
國語作業簿主理人賴皮 MR. SKIN,首席查水表專員,全台跑透透到家你放歌。 ...

《國語作業簿》首推全台巡演計劃!5/16起走訪8大城市再掀華語金曲熱潮

2025/05/07
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圖|甲上娛樂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深掘宮﨑駿動畫宇宙對世界的關懷

2025/05/07
2025 NTT Arts NOVA—史蒂芬妮.雷克舞團《舞動狂響》,舞者們以各...

鼓聲與身體的狂歡!澳洲蒂芬妮.雷克《舞動狂響》5/10、5/11 臺中登場

2025/05/06
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大溪木博館10週年館慶 5/17登場。
 圖/桃園市立...

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集四大特展、市集、工作坊,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

2025/05/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