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双方藝廊10週年聯展《非双》集13位跨世代藝術家一展時代縮影

2025/09/02 編輯|陳宜慧

透過藝術生產,創作者得以反思辯證既定價值,鬆動現實中存在的堅固結構,並提供二元觀點外的多元提問與可能性。双方藝廊十週年聯展「非双」於 9月13 日至10月25日登場!此次集結王怡然、王亮尹、席時斌、陳敬元、張善學、傅寧、賈茜茹、楊傑懷&呂柏勳、蕭筑方、謝佑承、蘇匯宇、顧福生13位橫跨不同世代的藝術家,以多元觀點的作品,彼此互為文本,形構出展覽語境的時代縮影與切片。

双方藝廊十週年聯展《非双》於9月13 日至10月25日展出12位跨世代藝術家之作。 圖/双方藝廊提供
双方藝廊十週年聯展《非双》於9月13 日至10月25日展出12位跨世代藝術家之作。 圖/双方藝廊提供

「非双」的核心精神在於藝術家如何以其獨特視角觀看、回應及批判當代社會的主流價值,企圖為觀眾提供全面性的觀照。為此,双方藝廊做為十週年展覽,不只透過12位藝術家各自創作,為當代議題提出獨到觀點。同時也藉由媒材橫跨油畫、版畫、裝置、錄像等形式的創作,在眾聲喧嘩的藝術百態中,匯聚成一道足以回應時代、非典型的迷人生命彩虹。因此,12位藝術家以12種創作實踐,照映出對當代議題的深刻關懷與獨到見解。

作品《雙雙對對》(左),席時斌作品《龍》(右) 。 圖/双方藝廊提供
作品《雙雙對對》(左),席時斌作品《龍》(右) 。 圖/双方藝廊提供

飽覽12種創作實踐觀點

從王亮尹作品,由人類共通的「慾望」貫穿其中,深入探索物我關係的曖昧與矛盾。王怡然則以佛法禪思回應慾望,以白描與書法對照情慾與經文,勾勒肉身與意識間的調和。張善學的創作由對植物的熱愛與研究出發,表達對自身成長土地的認同,思考自然與人文歷史的關係。陳敬元的作品捕捉人類文化中的共通感性,在這次展出的手稿中,更為直接的探觸人心的深層意識。蕭筑方透過繪畫,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和片段收集起來,以輕鬆詼諧的繪畫風格為看似微不足道卻簡單深刻的小事帶出新的體悟。

王亮尹《紅色蝴蝶結》。
 圖/双方藝廊提供
王亮尹《紅色蝴蝶結》。 圖/双方藝廊提供

陳敬元《Boy Friend》紙本手稿(左),王怡然《摩羅-密火》(右)。 圖/双方藝廊提供
陳敬元《Boy Friend》紙本手稿(左),王怡然《摩羅-密火》(右)。 圖/双方藝廊提供

一直到傅寧以「運詩人」自許,將被遺棄的事物透過繪畫接起,轉化生命經驗,運送詩意。而作為臺灣現代美術的代表人物之一,顧福生在創作中探索生命意義,作品在現實、幻想和夢境之間自由穿梭,其強烈表現至今仍然獨樹一格。而另一組藝術家則專注於影像與新媒體的運用,透過科技手法探討當代社會中影像的生產、傳播與其對現實的影響。楊傑懷由歷史事件出發,重訪場域,並在與特定現場的連結下再現敘事。蘇匯宇諧擬台灣本土特攝影集,以卡通化的「戰隊」形象探討記憶、身體政治與意識形態建構的關聯。

顧福生《再見》。 圖/双方藝廊提供
顧福生《再見》。 圖/双方藝廊提供

此外,展覽也呈現了藝術家們在材質運用與空間形塑上的創新與突破。席時斌以不鏽鋼進行雕塑創作,在工業製作的精準中注入神話想像與詩意。賈茜茹將日常生活中的各式遺留物作為創作元素,探討人與物件關係,並以檔案櫃的形式將過往作品歸檔整理。謝佑承創作的空間裝置,將日常中熟悉的現成物重組對照,帶有感性地為物件構築觀看的意義,並在對照之中探索生活中的感知與認知。

謝佑承《門》系列。 圖/双方藝廊提供
謝佑承《門》系列。 圖/双方藝廊提供

《非双》聯展

日期:2025.09.13– 2025.10.25

時間:週二至週六 12:00 -18:00

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

官網:https://www.doublesquare.com.tw

双方藝廊

巴黎奧運前「燠運之夏—我的生活競技場」登場!10位藝術家一展運動美學

巴黎奧運前「燠運之夏—我的生活競技場」登場!10位藝術家一展運動美學

2024/06/26
「掉在半路的小數點」徐瑞謙個展双方藝廊12月登場!挑戰材料與空間界限

「掉在半路的小數點」徐瑞謙個展双方藝廊12月登場!挑戰材料與空間界限

2024/12/09
融入剪紙!黃海欣雙個展「In the gym / On the road」双方藝廊10/12登場

融入剪紙!黃海欣雙個展「In the gym / On the road」双方藝廊10/12登場

2024/09/27

最新文章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udn-loading
Top